分享

绿茶、白茶、红茶、岩茶,为什么口感越淡的茶,价格反而越贵?

 小陈茶事 2022-06-28 发布于福建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高考成绩公布,是每年固定的周期性热点。

不同人群的关注点,也不一而同。

像是村姑陈和李麻花,因为太过久远,几乎已经忘记了高考那年发生的事情。

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生节点,推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命运起伏。

又有一群人,要奔赴新的生活。

懵懵懂懂,却又风华正茂地奔向征途。

而迈向新的征途,也就意味着要告别一些旧轨迹。

对于念旧的人来说,那可能是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印记。

美好的回忆固然可贵,能帮我们熬过许多个烦闷的漫漫长夜,但也可以让一个人沉浸在旧时代,忧郁慨叹,固步自封。

正如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茶叶要浓才好喝,才有滋味。

可渐渐地,市场上呈现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茶叶越便宜越浓,越贵越淡。

并且,经常会碰到一些新手来问:这个茶这么淡,为什么值这个钱?

且听本村姑慢慢说来。

《2》

上周末,有位朋友来拜访。

他平时喝岩茶、红茶居多,价格都是三四百元一斤的平价口粮茶。

当然,这个价位里也有性价比高的好茶。

顺便提一嘴,朋友不是不舍得买好茶,只是日子过得节俭。

想必大多数人都是如此,自己喝茶可以凑合,只有招待朋友的时候,才会把压箱底的好茶拿出来。

那天,给他泡了一杯正山小种。

刚喝一口,问他什么感觉,答曰:有点淡,不如平时喝的那些茶有味。

而且他还很细致地观察到了茶汤的颜色,称汤色不够红,也不够浓。

聊了一下午,中途换茶,拿了一泡2022年的白牡丹《鹊桥仙》。

照例问他,喝起来感觉怎么样?

只见他的表情变得微妙起来,隔了几秒后才开口:这个更淡了,喝起来像白开水……

那不知所措的神情,令人莞尔。

其实,听到朋友说的那些话,村姑陈一点都不惊讶。

因为按照他以往的喝茶习惯,是坐在办公室里,往玻璃杯中投半包茶叶,闷着喝。

等到快喝完了,再续水,继续闷泡。

由于没有茶水分离,茶叶当中的各类物质都在源源不断地释放,包括苦涩类物质。

久而久之,味蕾便渐渐接受了浓茶的滋味。

而桐木的红茶,福鼎太姥山的高山白茶,不论是鲜爽感还是醇厚感,都远胜于他之前所喝的茶。

况且,那天我们是坐在茶桌前,用盖碗泡着喝的。

用标准的茶水比例,沸水冲泡,快速出汤,迅速沥干。

因此,泡出来的茶汤并不浓,也不苦,红茶鲜甜浓醇,白茶鲜香醇爽,将各自的特点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临走的时候,顺便送了朋友一罐白牡丹。

劝他平时别把茶泡得那么浓,身体受不了。

有空的时候,喝点淡雅的白茶,换换口味,也不错。

《3》

村姑陈的这位朋友,也是千千万万个茶友的缩影。

平时忙于工作,没空坐在茶桌前,用盖碗一冲一冲地泡着喝。

并且,节俭惯了,就算不差钱,也不舍得买太贵的茶日常喝。

几百块钱一斤的口粮茶,泡在玻璃杯里,休息时喝上几口,已经是最大的享受了。

但是,从现在的市场趋势来看,好茶,向来都是清淡的。

俗话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不过,这里所说的清淡,不是指寡淡无味,像白开水那样,而是清新淡雅,淡而不薄。

其实,这个观念在几百年前就已经产生了。

你看《红楼梦》里,贾母带着刘姥姥还有一群人在栊翠庵里喝茶,妙玉拿出老君眉来招待诸位。

要知道,在这种侯门公府里,喝到的茶必定是上好的,况且老太太还在场。

可刘姥姥喝下之后,却觉得茶味太淡,熬浓些更好。

此话一出,可把周围的小姐们给逗笑了。

由此可见,在当时的年代,贵族们喝的好茶,都是淡的,雅的,爽口的。

而平民百姓喝的大多是粗茶,或者是茶叶的碎末,品质非常差,胜在价格便宜。

口渴的时候喝上一碗,提神又解渴。

到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渐渐提高,人人都有机会喝到好茶。

只不过,一分钱一分货。

好茶当中的茶氨酸含量多,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低,三者间比例均衡。

所以,那些产区好、工艺好的茶,茶氨酸丰富,口感鲜爽淳和,价格往往比较贵。

但如果品质存在缺陷,如生长环境不好,日晒过度的茶,不利于有益物质积累,反而容易让某些带来刺激苦涩口感的物质含量超标,茶氨酸含量降低。

那么,呈现出来的便是茶汤浓酽苦涩,鲜爽度不足,口感单薄。

因此,千万不能认为茶味足的茶,就是好茶。

真正的好茶,在于口感丰富,滋味饱满,鲜爽感突出,苦涩感弱,甚至几乎感受不到。

《4》

什么样才算是浓茶?

老实说,关于浓茶并没有一个具体量化的标准。

毕竟,我们也不是科学家,天天呆在实验室里,用专业的设备测量茶汤里的某种物质是否超标。

只能通过嘴巴去喝,去感受浓和淡。

正常情况下,只要舌头没坏,就能喝出区别。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部分茶友的味蕾已经习惯了又浓又苦的茶汤,且并不觉得自己平时喝的茶浓。

这也很正常,就像面前摆着一碗汤,总有人觉得咸,有人觉得淡,有的觉得不咸不淡刚刚好。

众口难调。

既然如此,我们只好从冲泡的角度出发,教大家如何避免泡出一杯浓茶。

首先,要控制好茶水比例。

投茶量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

多则让茶味太浓,少则让茶味太淡,不多不少,才能泡出浓淡适宜的茶汤。

一般来说,110毫升左右的标准盖碗,泡武夷岩茶需要投8克,泡白茶、红茶、绿茶只需要放5克。

把握好投茶量,是避免泡出浓茶的第一步。

其次,出水尽量要快,不闷泡。

闷泡,是最最最容易得到浓茶的手段。

而对待好茶,我们一直提倡快出水。

村姑陈定义的快出水,指的是从注水到出尽大部分茶汤,用时7-8秒左右。

假如你是新茶友,盖碗使用不是很熟练,也可以稍微放宽标准,10秒内出汤。

但有些茶友认知里的“快出水”,其实已经是闷泡了。

譬如,注水结束后,先把水壶放回原处,再回来缓慢地合盖,左拨右拨,调整出水口的大小,最后端起盖碗出汤。

实际上,过程中所流逝的时间,已不再是“快”的范围了。

故而,注水结束后,最好是一手持壶,一手立马合盖出汤,中间不要有任何犹豫。

这样才能让茶叶中的各类物质均匀释放,并减少苦涩物质的过量析出,达到最佳风味。

最后,出汤结束后,注意沥干盖碗里的余水。

一部分茶友的习惯是,眼看着大部分茶汤从盖碗里流出来,就果断放下盖碗。

然而,忽略了盖碗的底部,还存留着少许的汤水没有出尽。

可别小看了它们的威力,长时间呆在盖碗底部,同样会不断促使茶叶释放物质。

导致后续泡出来的茶汤,滋味越来越苦,越来越浓。

这便是有些茶友所反映,为什么自己的茶越泡越浓了,原因正在此。

《5》

长期喝浓茶,绝对是弊大于利。

最直观的,就是自己的味觉功能下降,喝茶和识茶水平也一同下降。

早就忘记了好茶的味道,甚至现在再次遇见好茶,也只会觉得人家味道淡。

最后,变成了刘姥姥喝茶,只求浓,不懂品。

而对于那些一开始就注重泡茶手法,买好茶的朋友来说,浓苦的茶绝对是无法接受的。

因为他们深知,喝茶是享受,而非给自己找罪受。

清鲜爽口的茶汤,才能让身体得到放松和休息,才真真正正对身体有益。

一喝进去就煞口的茶,还是敬而远之为妙。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