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志愿是什么?听听南开副校长的回答

 方坤若水 2022-06-28 发布于重庆
图片

高考结束了,恭喜广大考生迎来了人生的新阶段,但是考完不代表结束,志愿填报还在等着你们。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有时候好的选择会比好的分数更重要。大学怎么选?专业怎么选?萦绕在脑海中的问题急需解决。南开中学主管教学的肖力副校长根据多年的志愿填报指导经验,给予方法指导指南。志愿填报是考生走向理想前途的关键,《好志愿是什么?》帮助学生们找到方向。


 南开中学,倡导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做好自己的未来规划。从学生高一进入校园就展开生涯规划教育,每年高考之后,都会举行以考生为中心的志愿填报分享会,指导、帮助考生和家长科学填报。在此祝考生们得偿所愿,去往自己理想的学校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图片

志愿填报大家有过体会,小升初、中考都曾有过志愿选择。只不过那是“学”,现在是“业”,学业、专业、就业、职业、事业,一业变五业,业业都重要。都想填出最好的志愿,我们首先要明白好志愿是什么。什么是好志愿?志愿就是志向和愿望,要追问自己的是初心。今天我想跟大家从四个板块进行分享交流。

一、好志愿是国家战略,家国天下

中国从国家体制层面考虑大学建设,近五年中国大学排名在世界大学排名中一直在前进,没有十年的积淀是不可能做到现在这样的。

2009年,教育部会同中组部、财政部共同启动实施“拔尖计划”,注重的是文理基础。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开始注重工科,就是清华大学、天津大学这一类工科顶尖大学开始培养国家工程类人才, “C9”概念逐步形成。2011年,教育部开始以大投入的方式让大学和地方合作,设立“协同创新中心”。2019-2021年,教育部分三年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1.0版在2010年)和“双万计划”。“六卓越”就是卓越工程师、医生、教师、农林人才、法治人才、新闻传播人才,“一拔尖”还是基础学科拔尖计划。“双万计划”指要创建一万个一流课程和一万个一流本科,它彰显了国家对本科教育的重视,扩展到地方,还有省市级一流本科专业,例如西南政法大学,它的法学是国家级,新闻学这类非法学专业属于省市级。

2020年,国家提出了强化基础学科的国家战略,“强基计划”诞生。在国际形势的战略交汇点,各种矛盾交织,中国必须重新思考国家基础层面的战略定位,所以提出了“强基计划”。首先学校范围收缩,只在特定学校——三十六所“双一流”高校,针对两类学生——综合优秀和学科拔尖,前者指考分靠前,以高考入围;后者指单一学科特别拔尖,以破格入围。“强基计划”中非常重要的有芯片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急缺紧缺的还有人文社科领域,要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离不开人文社科。本科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强基计划”是本科教育的基础,所以“强基”是大学教育基础的基础。

关注国家战略的提法,关注国家十几年在大学本科建设中的思路,有助于我们志愿填报时接近和把握国家政策的脉搏。

图片

二、好志愿是大学口碑,特长专业

中国大学是有门第的,这个门第首先看国家投入,第二看学科强势,第三门第差距在拉大。在无法整齐地形成一大批优质大学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小众聚合。首先从财政投入看,只有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两所学校(香港还有两所——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的投入每年200亿以上,清华大学去年是293亿,基本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财政收入了,自然处于金字塔顶端。

从考分、学生的聚合程度和大学的办学水平看,第二层级是华东五校和“C9”。华东五校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这五校正好处在长三角大经济圈,有地域经济的依托、有地方财政的巨大投入、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华东五校基本上把北大、清华之外的分数段和分数线给承包了。这是学生的选择,大家知道志愿选择是十几万人背对背选择形成的数据和聚集程度。“C9”就是华东五校加上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接下来,就是有资格实现“双一流”和“强基计划”的学校,叫“985”,在全国39所“985”中,有副部级“985”,比如重庆大学;正厅级“985”,比如电子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这一类大学只是行政级别有所降低,其他没有什么区别,所以电子科大的录取分数还是比较高的,湖南大学也办得比较好。

华东五校、“C9”和“985”这一类学校是国家重点投入的学校,跟接下来的“211”就划得很开了。重庆的学校,重庆大学比西南大学生源大概少1万人,但西南大学的财政投入大概40多亿,而重庆大学有60多亿,差距很大。我每年都看大学财报,算他们的生均投入,“985”每年都在50亿以上,“211”就相对少了。但“211”是个重要的提法,分为教育部直属“211”、其他部委“211”和地方“211”。教育部直属“211”,是教育部和地方共同投入。其他部委“211”,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是信息产业部下属的,北京理工大学是兵器工业部下属的,这类“211”的投入还是很大的,跟教育部直属“211”的差别不大。地方“211”的投入会少一点,因为中央财政的投入非常少。往下还有地方高校,差别也很大,一种叫省部共建地方高校,重庆有很多,本科办得很不错,如重庆交通大学,每一年在学生的投入和学校的收入上能超过10亿,但一般的地方大学像重庆师范大学大概就4个亿。投入会影响培养质量,影响大学的口碑,在填报志愿时,需要对门第和地域进行权衡。

大学之大,看什么“大”呢?有大楼,有大树,有大师,有大爱。大楼之大,是大学的楼堂馆宇,是一所大学的面子,好大学都有标志性的几栋大楼,这也彰显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实力。大树之大是自然环境,是一所大学的根子,一个学校没有历史就没有大树。大师之大是教研水平,是一所大学的底子。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站查看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教授数量。学科建设很重要,它决定了你以后能不能在母校继续往前读,这是学校的实力和院系的水平。大师的数量决定了有多少人能把你收下来,有的大学50%都保研,因为它本身硕士和博士导师的数量远远大于普通大学。大爱之大是学术氛围,是温情,可从网上查看学生评价,作为参考。归根到底,看一所大学,要看面子和里子,根子和底子。

图片

三、好志愿是分“段”匹配,实至名归

重庆市采取扩大划线比例的办法,上线并不意味着一定能上该批次的学校,填报志愿时要依据自身条件,坚持匹配原则。第一,你的分数和一分段位,即你在一分段的排名,跟前年、去年一分段位相比较。第二,体检,90%的同学体检是受限的,需要注意体检受限专业,否则会被退档。第三,考虑个人性格和职业的对应关系、个人未来职业倾向等多方面因素。具体操作如下:

(一)组建备选学校群

填志愿前应根据个人分数、名次(名次更为重要)确定备选学校群,如我是3100名,先把3100名能上的学校群圈出来。备选学校群需注意分位变化,比如去年600分是一万名,今年是七千多名。

一万名在北京能填报什么大学呢?首先非“985”“211”就是首都经贸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这一类在北京、冠名“首都”的学校大概这个分位。一万名左右的同学,有点儿能跨上北京“211”的大概是专业性院校,如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还有一些专业性院校,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这是一类非“985”“211”高校在北京录取分数的段位。走出北京以后,一万名左右可以堂堂正正读到“985”“211”的,有这两所学校可以考虑,一个是位于西安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所以农学、林学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也在朝着研究型综合大学发展,学科门类也比较齐全;一个是位于沈阳的东北大学,是一所非常好的大学,有一任校长是重庆南开的校友,工程院院士,他们姐弟俩都是从南开走出去的院士,东北大学在南开也设立了奖学金。

七千名左右的分数在北京可以堂堂正正上到一些“211”了,北京的“211”有26所,如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走出北京以后,可以填报分布在祖国各地的“985”大学,如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兰州大学、重庆大学。再往上一点,五千名、四千名左右,可以选择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传统“985”大学。

再说两千五百名左右,在北京可填报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拓展出北京可以填报天津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流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近年来的办学水平和办学业绩都在上升,分数也在略微上涨。

然后说一千名左右。理科一千名左右,在北京能填报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首都名校,拓展出北京可以读到“C9”,如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这样的一流大学。这是南开同学填报志愿时一个人数较多、重要的分数段。

再看五百名左右,在北京就是中国人民大学,拓展出北京考虑的就是华东五校。华东五校的分数都不会低,但可以注意一些招生计划的变化,如有的学校把增额变成“强基计划”,会占掉一定高分名额和比例,在填报这些学校时可以略微跳一两分,如五百名以内可以考虑南京大学,三百多名可以考虑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

分数尴尬的时候还有一个解决方案,想读好大学想有国际视野,可以考虑中外合作办学,但要认真挑选:一看大学品牌,二看合作学校,三看合作专业,四看合作内容,如会不会去对方学校再读一两年,拿不拿双文凭,本校认不认可身份,有没有在本校打通保研等。中外合作办学中有些名额很少,如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规模较大的有宁波诺丁汉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重本线上下的有温州肯恩大学、北师港浸大;还有分数高一点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近年这些学校分数都呈上涨趋势,请同学们理智判断和选择。

(二)组建备选专业群和特色专业群

备选专业群可以考虑教育部网站公布的专业排名,以及民间的专业排名,从专业排名的大学中再找专业录取点,如果这个专业近三年录取分数都在自己的点位、名次位,把这个群建好,再做选择。

在学校和专业能结合以后,就要组建特色专业群。自己愿意读的学校和专业有了,那这个专业在这所学校是不是特色专业?这个学校办这个专业办得如何?要逐步缩小范围,因为大家不能读遍中国所有大学,最终只能选出一个大学、一个专业。

同时,同学们考虑专业也可以打开思路,拓展视野,考虑专业类院校的非核心专业,就是工科里的非工科、政法里的非政法、财经里的非财经、师范里的非师范等,避免单纯受学校名字影响。现在几所著名的工科院校,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都定位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综合就要学科门类齐全,所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法学专业评价挺高,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的心理学专业也办得很好。因此,文科同学也可以从工科、工程类院校中找自己的专业方向,竞争相对较小,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决定了其所有专业都不会太差。再看政法类的非政法,如中国政法大学文科法学大概四百多名,但其录取线远低于四百;西南政法大学好多法学专业排名都挺好,但它的新闻学排在好多法学前面,证明学校希望把非核心的某些专业办成优势专业。财经里有非财经,比如在对外经贸大学里读法学可以读经济法、外语类法学,就读同学反馈感受很好。还有医学里的非医学专业,虽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是医学的核心专业,但在医院里你能发现医生占不到1/3,大量的是做医生的医生和助理。医生的医生是帮助判断,如影像医学、公共卫生、预防医学;护理,本科就很好就业,本科以上一般都是管理工作;还有做医生的研究和文献助理,如医学英语,医学加一门外语,你能读懂医学文献可能医生不行,你可以做他的科研助理和科研伙伴,这是一个非常前沿、也很紧缺的领域。还有师范里的非师范,如代表性的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已经不将自己的主流定位于培养中小学教师,而是培养能应对复杂社会挑战的研究型综合型人才,如北师大的应用数学之类的基础学科就很好。不要觉得当老师才读师范,当律师才读政法,当医生才读医学院,做财务才读财经学院,如果这样想就会把自己的视野变窄,只在综合性大学去选择专业,不愿意在专业院校选择专业。

(三)综合考虑关键因素

地域、院校、专业是志愿填报时需要综合考虑的关键因素。现实中,有同学把地域排得很重,院校放第二,专业放第三,但我个人建议把院校本身办学水平放第一位,然后看地域和专业。例如北京、上海某些很年轻的高校外地收分都很高,但在当地收分却低得多,选择这类学校需要慎重。我建议同学排位时首先选办学好、学风好的学校,再考虑地域。

确定具体方向时,应注意先问学业再问专业,我擅长什么学业,这个学业能拓展成什么专业,如果我喜欢的核心是政治类的,可以从这一类往外扩散,比如政法;如果我喜欢的是物理类,可以从工科理科中间的物理学往外扩散,范围就很大了。所以,从学业问专业,再问自己的事业。

四、好志愿是以退为进,势均力敌

高校面对踩线学生的做法是:推-拉-留。大学不看重分数,但一定是分分计较。虽然知道只要招对了人,低几分十分不影响生源质量,但分数线也关乎一所学校水平的证明,在看不清人的情况下,只有分是可靠的。所以,在填报开始阶段,高校可能抬高划线分数,“推”你出门;到填报后期,信息收集比较全面准确,高校往往主动联系踩线学生,“拉”住你们,以免志愿断档;最后阶段,对入围有把握的学生就采取留住的办法,不让你走了。

相对应的,同学们要学会:等-忍-走。先多看多听,“等”;在咨询中可能碰壁,要学会“忍”,忍是少考几分的代价;最后信息也充分了,就要“走”,可能走进,可以走出,因为你有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气魄了!不要被一个学校就留住了,要多比一比、试一试,没有比过好几所大学,你的信息可能不完整。在跟招生老师接触时,要有两个基本认识:第一,招生老师不代表大学,他的态度跟他的性格有关,同学们要有自己的判断,关键听他说的内容,从中了解这所大学和专业;第二,招生老师的承诺不一定代表大学,这个非常重要,招生老师没有被授权做招生承诺,只能做招生咨询,不能把承诺看得太重。所以,填报志愿要避免情绪,冷静思考,科学抉择;避免跟风、攀比,我选我所爱,与他人无关。

填志愿时“以退为进”要注意几点。其一,“考得好不如填得好”——我宁愿考得好。其二,“一分都不浪费”——肯定要浪费,为了心仪的大学可能浪费了分数,为了喜欢的专业肯定要浪费分数以保障安全,有些分数就是用来浪费的,几乎没有人那么幸运和保险守住底线进入高校和专业。其三,“数据梳理学校,专业不可靠”,大数据说不准的是专业,能说准的是学校,看三年录取线,学校分位比较准确,但专业分位没人能说准,因为每年填报这个专业的两三个人决定了专业录取分数线,数据量太小,所以填报专业的时候一定不要避高就低。专业高分除了因为这个专业确实是传统最优势专业,如同济大学的建筑每年都高,但同济大学的电子专业就不一定,也是好专业!一般选择专业除了确实注意该校一两门收分稳定的高分专业,剩下的可按自己的喜好,能PK就要去PK,不要受去年录取最后一名成绩的影响,按自己想读的专业去填报。注意少数大学设置了专业级差,往往这所大学本来优势专业不多,专业之间差距大,设置级差是为了保证第一志愿的高分,如A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很好,它就希望你第一志愿必须填报计算机,若第二志愿就必须比第一志愿多两分,有的还三五分,这叫专业级差,对此要慎重,学校只要说了有专业级差就一定要相信。当然,绝大部分大学没有专业级差,因为现在的大学越来越多大类招生,越好的大学也越不担心你转专业造成了多大的压力。

人生充满了选择,也充满了机会,祝大家心想事成,远走高飞。谢谢大家!

参考文献

[1]艾方白.应用文这个概念[J],秘书,2000.2:11

[2]郭志林.还应用写作应有的学科地位[J],应用写作,2002.10

[3]尤立增.“为生存写作”双线并行训练体系[J],语文教学通讯·A,2015.6: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