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QAR管控措施”的讨论

 天上精灵兔 2022-06-28 发布于广东

马教员的公众号『艺不压身』发了一篇讨论贴:

警惕!威胁飞行安全的“QAR管控措施”

指出了一个飞行安全管理趋势的风险:各航司的飞行管理层对QAR (飞行品质监控,FOQA)工具在使用上存在的一个趋势是,采用『QAR管控措施』的方式,来消灭一些指标参数。这种管控措施使用了『大数据分析』的概念,但因为飞行员管理者中对『大数据』概念了解不多,使用中如错误使用,反而对飞行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这里简要概括该文的内容,并提出一些补充。希望大家也能一起讨论如何使用QAR工具来提高飞行安全。文章很棒👍🏻,建议大家点击上面链接查看全文。

1,对典型不安全事件进行大数据统计,会获得一些共性的“指标性参数”。因此产生了『消灭指标性参数』,就能消除不安全事件的管理思路。——比如对于可控飞行撞地CFIT,常存在低空大下降率

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机队出于“安全关口前移”的考虑,将“低空下降率大超限”的标准收紧至“1000ft/min+零秒”。
这就意味着,只要机组瞬时下降率超过1000ft/min就会触发重点超限监控(可控飞行撞地)甚至面临处罚。
 

2,为应对『重点超限监控』,飞行员开发出各类飞行技巧,如

●偏高死卡900ft/min下降率

●通过最后一个强制高度限制点后刻意低于下滑道飞行

●死套指引进跑道,等

显然这类应对技巧是不利于飞行安全,也背离了『QAR管控措施』的管理初衷。这种事与愿违的情况,应该如何解决?

文章最后还提供了二战中两个统计学的小故事:敦刻尔克大撤退时安装了高射炮的商船,与美军返航轰炸机弹孔分布。说明『大数据分析』使用中常见的误区。

============手动分割线============

一些狗尾,继续给马教员提供一些砖粉,希望能持续引发讨论:

海恩法则

所谓“消灭指标参数”思路应源自“海恩法则(Heinrich Pyramid)”: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海恩法则是研究人的因素的重要基石之一。他在1931年《预防工伤事故的科学方法》(Industrial Accident Prevention, A Scientific Approach)中提出该模型并被奉为圭臬。这一模型也常使用海上的冰山来进行类比:

因为冰的密度比水小,海平面上冰山的一角只占冰山总体积的十分之一,消除海平面线以上的冰山是无效的,当海平面线以上的冰山被切掉后,海平面以下的冰山会继续浮出水面。只有消灭了海平面以下的冰山,才能清除风险隐患……巴拉巴拉

问题是:消灭指标性参数,真的可以防范事故的发生吗?

冰山模型确实很有画面感,冰山对于远航巨轮也是确实存在的风险因素。但巨轮在遇到冰山的时候,不应该是绕着走吗?难道打算使用船上的发动机加热并融化冰山吗?海平面以下的冰山是上面的九倍,因此海面上的冰山是对有经验船长的很好的提醒,要绕开冰山。

如果往冰山上放置沙石铁块等重物,冰山由于的总密度增加而沉入水下,水手无法观察到海面上的冰山,对航行安全反而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吧?

古德哈特定律:

经济学中的古德哈特定律(Goodhart's law),当一个指标成为一个政策的目标时,指标将失去信息具备参考价值。因为政策的参与方会牺牲其他方面来强化这个指标。当1000英尺下降率从指标(提供信息)变成管控对象,暨不允许出现1000英尺下降率,否则要处罚时,理性的飞行员会采取所有可能的方式来避免。那么导致1000英尺下降率的更深层因素,比如高海拔机场,抖的下降梯度,较大的下降速度等指标参数就会被掩盖。其他非管控的指标的增加(或减少)会被参与者/政策制定者忽视。该指标(1000英尺下降率大)本身也失去了信息的价值。

其他类似的QAR指标

平飘(接地)距离远。飞行教员带飞时为了避免带飞学员时出现该事件,在较长的跑道上如果判断快达到超限值,甚至会采取推机头的危险动作。

欢迎您也加入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