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2020年度十大桥梁人物:蒋振雄

 刘明虎的图书馆 2022-06-28 发布于北京

    

蒋振雄
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局长、党组书记
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获奖人蒋振雄与颁奖嘉宾张喜刚
作为道路与桥隧工程技术出身的江苏交通重点工程建设管理者,对桥隧情有独钟。基于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及自然环境等要素,运用系统化思维进行全局性谋划,不断探索实践,积极推动江苏过江通道建设规模化开工、快速化推进、品质化监管,致力打造交通强国江苏桥隧样板标志性工程。
深刻理解江苏过江通道建设在“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主导并参与江苏新一轮交通建设中常泰长江大桥、龙潭长江大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张靖皋长江大桥、苏通第二过江通道、润扬第二过江通道等多座过江通道项目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相关多项桥隧建设技术将成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项目影响力具有全球性。
以现代桥隧建设技术为支撑,主帅主谋,大胆启用和精心培育一线年轻团队,影响并造就了一批兼具严谨思维和开创精神,高素质的江苏桥隧建设中青年人才队伍。
在桥隧建设的设计、施工、管理过程中,倡导“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科研原则以及对每一个工程细节的严格把控和完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所有参与江苏桥隧建设的合作伙伴,促使参建单位的设计、建设实力共同提升。
充分认识到“交通工程建设没有局外人”,在现代经济、科技、生态不断发展的外部环境下,桥隧建设涉及的面更广、更复杂,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必须未雨绸缪,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
全力推动江苏桥隧建设项目与国家中长期交通规划对接,争取国家支持;协助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推动省级相关职能部门主动参与,做好桥隧建设项目的前期筹建工作;推动地方政府积极参与,促进项目顺利落地,形成桥地共建的生动局面;推动过江通道建设技术专家委员会的成立,为桥隧建设高质量推进提供具有国际化视野、最前沿的技术后盾支撑;推动桥隧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交流互动,良性监督,构建打造品质样本工程的生态系统;推动党建工作赋能桥隧建设的全业务流程,为品质样本工程的成功实施保驾护航;推动媒体广泛关注,赢得全社会与当地百姓的理解与支持。
始终秉持江苏桥隧建设创新是常态、但不能为创新而创新的理念,坚持一切科技创新都为品质样本工程的锻造而服务。
围绕桥隧设计、施工技术创新超前组织开展一系列支撑性专题研究,超大跨径非对称荷载公铁斜拉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提高悬索桥结构耐久性综合措施研究与工程示范、高水压大埋深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桥梁工业化建造技术与应用科技示范工程等省部级科技重点专项,有效支撑桥隧建设品质。
以新结构为基础,组织研发超大跨径斜拉桥的结构新型约束体系、新型沉井基础、四肢型桥塔及组合锚固结构,解决超大跨径、超大荷载、复杂地质条件下斜拉桥结构安全和经济性问题;研发超大跨径悬索桥主缆除湿系统、耐久型吊索和索夹,解决复杂环境条件下桥梁耐久性问题;研发超大跨径悬索桥主缆缆力自平衡体系、超高钢-钢管约束混凝土组合结构塔等新结构,提高桥梁的跨越能力且便于施工。
以新材料为突破,组织开发出新型碳纤维拉索、高强度钢丝、超高性能混凝土、铁路钢桥面轻薄耐久型铺装材料等在国际上具有领先水平的新材料,有力支撑超大跨径桥梁的跨越。
以新设备为利刃,组织研发了沉井基础盲区和井孔智能取土设备,有效保证了沉井基础“安全、平稳、高效”下沉。同时研发了桥梁上部结构筑塔机、超长斜拉索施工装备等,保证现场施工效率。
以新工艺为抓手,组织研发沉井基础快速定位和智能控制新方法,确保沉井高精度定位着床。研发沉井基础井壁混凝土浇筑新方法,“水下抗分散混凝土封底+自密实混凝土后续灌注”方案成功应用于沉井井壁混凝土浇筑。研发沉井基础取土下沉施工新方法,采用“台阶型”取土工艺,实现沉井“主动下沉”和“安全可控”。
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和项目创新管理体系,探索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科学管理方法。倡导群众性创新,创优质设计、优质服务、优质工程,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展《江苏省高速公路建设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研究,推动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促进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编制施工标准化指南与技术文件汇编,指导现场施工。
首次采用超大型沉井下沉智能感知+全过程主动分析控制智能监控系统,集成数据采集、分析、预警一体化控制,有效确保沉井“可测、可视、可控”下沉。建立项目现场5G网络全覆盖,结合物联网+AI技术打造现代化智慧工地。利用BIM技术,集成从正向设计到施工指导、运营养护建设全过程数据,达到信息共享、管理协同、形象展示、提质创优效果,实现建养一体化管理。
坚持认为桥隧作为有生命、有温度的建筑,仅有科技创造不够,更需注入文化艺术内涵,讲好江苏桥隧建设的故事就是江苏桥隧人讲好中国故事的最佳实践。龙潭长江大桥“二龙戏珠”及张靖皋长江大桥“三角一体”的设计理念,从建筑的角度为未来大桥及当地文旅产业发展留下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传播空间。
把“匠心铸品,聚力筑梦”作为江苏桥隧建设者的文化精神追求,近年来持续在各建设工地广泛而深入的传播,为成就交通强国建设桥隧样板标志性工程注入不竭动力。
素材来源:桥梁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