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到1400字的《素书》,讲了些什么?

 古稀老人赵 2022-06-28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01

两年前的春分之日,四部曲App与学员开启了一段“三年之约”:用三年时间,系统性学习十部中华经典与十部管理学经典。今年7月1日,这段旅程中的第七部中华经典课程——「《史记》中的72个智慧」将迎来结课,而在7月16日,「《素书》的132句忠告」将正式开班。

《素书》是一本怎样的“书”?我们不妨通过《素书》的来龙去脉,一窥《素书》之大概——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版本的《素书》封面上,印有这样一段话,高度概括了《素书》的内容:“黄石公三试张良,授其《素书》,张良用之,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呈帝王之师。”

黄石公堪称是历史上的一位奇人,神龙见首不见尾,相传,黄石公演天理而成《素书》,于圯桥密授张良,张良仅用十之一二,便灭项兴刘、明哲保身。

既是密授,张良在世未曾公之于众,直至去世五百年后,有盗墓者于其玉枕中得获此书,上有秘戒:“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其人。若非其人,必受天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

“秘戒”体现了传书人对《素书》的无比珍视与敬重。在印刷与网络传播如此发达的今天,想要得到《素书》的1360多个字,可以说是易如反掌,但我们不能因为获得之容易,就减损对它的珍重。

02

在《史记·留侯世家》中,太史公司马迁对黄石公授书张良,有这样一段记载: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张良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未果后,遭到全国通缉,只能更名改姓逃往下邳。一天,张良经过下邳的一座桥上时,遇到一位穿着粗布衣服的老人,他走到张良身边,把自己的鞋子甩到了桥下,并回过头来对张良说:“小子,去把我的鞋捡上来!”

张良一开始非常惊愕,他可能觉得这个老人不太正常,甚至想要“殴之”,但想了想,看在对方是老者的份上,忍气取回了鞋。这时候老人又说:“给我穿上!”张良长跪在那里为老人穿上了鞋,老人大笑而去,没走多远又回来对张良说:“孺子可教矣!五天之后天亮时分与我在这里见面。”

张良觉得很奇怪,但还是答应了对方并应期前往,但当他按照约定时间到达后,老人已经到了,并生气地责怪张良迟到,让他五天后再来。五天后,张良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到了那里,但老人还是早到了,并又让他五天后再来。这一次,还没到半夜,张良就赶到了那里,终于得获一卷编书。

这就是黄石公三试张良的故事,这卷书名为《太公兵法》,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素书》。张良得获《素书》的过程何等不易,司马迁特意用“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为这段故事结尾。今天我们学习《素书》,不需要那么一波三折,但一颗敬畏之心,依然不可或缺。

《素书》全文不到1400字,但却字字珠玑。它不像《道德经》那样,需要我们去深刻参悟才能理解,《素书》是在洞察深层人性后,直接对为人处世提出指引,比如“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

「《素书》的132句忠告」根据原文内容,总结、提炼出了132句人生忠告,从改善你与世界的具体关系入手,助力个人成长。

「《素书》的132句忠告」也会为你剖析忠告背后的运行规律,帮你更加深刻地体会原文思想。这次的百日成长课程,我们希望你收获:

一个坚持学习、每日精进的习惯;

一颗豁然开朗、平和安定的内心;

一群志同道合、格局宽广的朋友。

最后,如《素书》所愿:“如此理身、理家、理国可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