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剧》2022年第2期丨洪瑞祥:面向高校价值教育的教育戏剧探索:逻辑起点和实践路向

 顺其自然h 2022-06-29 发布于北京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图片

逻辑起点和实践路向

洪瑞祥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讲师

内容提要丨Abstract

在当下学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教育戏剧的相关研究大都集中于幼儿教育或中小学教育阶段,极少涉及高等教育,有关高校通过教育戏剧开展价值教育的系统研究几乎可以说是空白。随着高校对创新价值教育模式的不断强调以及学界对教育戏剧的不断重视,探索教育戏剧和高校价值教育的融合有着重要意义。两者得以融合的逻辑起点主要在于教育戏剧契合高校价值教育“知行合一”的本质要求、教育对象“成年初期(emerging adulthood)”的特征以及“后现代化(post modernization)”的价值变迁趋势。教育戏剧融入高校价值教育的实践路向有三种,一是高校直接的价值教学,二是高校学生咨询场域,三是高校新形态剧场。

Most researchers of educational drama in China and abroad focuses on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elementary education and they rarely pay attention to higher education. Till now there is almost no research on values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through educational drama. With increasing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innovation of values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educational dram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drama and values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logical origin for this integration lies in the fact that educational drama perfectly meet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values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the unity of knowing and doing”. It also applies to students in the period of “emerging adulthood” and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 of value change of post modernization. In practice, there are three practice orientations: values teaching in class, consulting field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new types of theaters in universities.

关键词丨Keywords

教育戏剧  高校价值教育  逻辑起点  实践路向

 educational drama, values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logical origin, practice orientations 

教育戏剧(Educational drama)起源于20世纪初的欧美,最初被称为“戏剧教学”[1](P5),后在杜威“进步主义教育”的促进下发展起来,80年代传入我国港台地区,21世纪后才开始进入大陆。它与戏剧教育(drama education)不同,不是为了培养戏剧人才的教育,而是将戏剧作为一种媒介放诸于各类教育中的教育模式。发展到今天,它已经成为将游戏教育、项目化教育、情境教育、体验教育、剧场教育、互动式学习等整合为一体的融合式教育新形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戏剧的价值也被不断重视,学者们将其融入到各类教育实践当中,比如外语学习[2]、语文学习[3]、幼儿教育[4]、法制教育[5]、音乐教育[6]、学生心理辅导[7]、表达能力提高[8]、习惯养成[9]等。然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当下学界有关教育戏剧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学前教育或中小学教育的层面,极少涉及高等教育。学界现在有关教育戏剧的权威专著如哈丽特·强生(Harriet Finlay-Johnson)的《戏剧教学法》(Dramatic Method of Teaching)、盖文·波顿(Gavin Bolton)的《在课堂戏剧中表演》(Acting in Classroom Drama)、大卫·戴维斯(David Davis)的《想象真实:迈向教育戏剧的新理论》(Imaging the Real:Towards a new theory of drama in education),张晓华的《教育戏剧理论与发展》《教育戏剧跨学科教学》等都是关注教育戏剧与儿童的关系。可以说,当今学界有关教育戏剧的理论都是以未成年人的成长特点为基础。将教育戏剧融入高等教育,不仅有利于丰富教育戏剧的相关理论,同时在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不断高歌前进的背景下,还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当前教育戏剧在高等教育阶段的涉足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认为在高等教育阶段没必要也不适合实施教育戏剧。一方面,很多人认为戏剧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认知和理解,同时让整个学习过程更有活力,而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大都已经成人,拥有较高的思维能力且有一定的自控力,所以没有必要在教育过程中融入教育戏剧。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戏剧这种形式比较夸张,更适合在幼儿园或中小学进行,而高校是传授学生高深专业知识、孕育高深思想的地方,用戏剧方式进行教学会显得太幼稚,所以不适合实施教育戏剧。再一方面则是大众对教育戏剧的了解不深入,往往将教育戏剧等同于戏剧或戏剧教育,同时对戏剧又有刻板印象,一谈到戏剧脑子里想到的就是需要专业剧场进行实践的观赏表演性艺术。

本文聚焦高校价值教育,试论教育戏剧适用于高校价值教育的逻辑起点和实践路向,即为什么高校价值教育可以并应该采用教育戏剧这种模式,以及从实践层面上看,教育戏剧融入高校价值教育的路向为何。

一、教育戏剧适用于高校价值教育的逻辑起点

要探讨教育戏剧适用于高校价值教育的逻辑起点,可以从价值教育的本质、高等教育对象的特征,以及价值发展的趋势三方面进行。

(一)教育戏剧契合价值教育“知行合一”的本质要求

20世纪末,欧洲进行了一次有关价值教育的项目调查—“欧洲教育中的价值观项目”(The Values in Education in Europe Project),被调查国一致认为价值教育很重要,但他们对于价值教育的认知却各有倾向。芬兰、比利时等国强调伦理道德的养成,意大利、德国倾向把价值教育和宗教教育联系在一起,匈牙利、挪威等国认为价值教育应该包含艺术、美学,英国和以色列等国则是关注国与民的关系。蔡黎曼等人[10]对我国价值教育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我国学界对价值教育也没有清晰明确的界定,有的学者倾向于价值教育是道德教育,有的学者倾向于是公民教育,还有的学者倾向于是核心价值观教育。尽管学界对价值教育的理解各异,但却存在两种超越各类倾向的共识:一是价值教育要帮助人们获得更多、更正当的价值观念,二是要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价值实践,提高他们在不同情境中明智做出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约翰·杜威(John Dewey)曾对价值这个词进行过讨论,他认为价值不是客体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属性,也不是纯粹主观的、相对个人的看法;事物具有价值的原因是因为人们在特定情况下对其进行评估[11]。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舍瓦(Shaver)等人认为价值是我们判断的标准和原则,帮助我们判断事物(人、物体、思想、行动和情况)是否是良好的、值得的、可取的;或是坏的、一文不值的、卑鄙的[12](P5)。石中英也认为价值即人们在行动时应该坚持和体现的正确的原则,也是人们评价其他人行为好坏或对错的重要标准[13]。从这个角度来看,价值就是一种原则和标准,这种原则和标准将我们的思想与行为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评估体系,价值教育就是在帮助我们更好地完善这种评估体系,以获得更适当的价值观念和更强的价值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价值教育的核心就是观念与实践的互嵌,也就是“知行合一”。

价值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帮助人们获得更多、更适当的价值观念,教育戏剧则可以帮助人们建立社会认知,助力价值观教育。在教育戏剧中,“不论戏剧的发展是否有完整的故事和结局,学习者对人性的内涵与社会的现象都会有进一步的认知,同时因教育戏剧属于社会性的活动……可以建立一种群体意识”[14](P28)。

价值实践能力的提升主要是价值判断力和价值选择力的提升。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密不可分的,判断的过程往往就蕴含了选择,而选择本身也就是一种判断;价值判断决定价值选择,而价值选择又推动着价值判断。杜威曾明确指出,人们对事物价值的评估是一种价值判断(valuative judgment),而不是对价值的判断(judgment about values);它是预测性判断,而不是描述性判断;它是参与者的判断,而不是旁观者的判断;它是发生在事前和事中的判断,而不是事后的判断[10]。这也就是说价值判断是强调面向未来的判断,且其会影响人们现在和将来的行为。

吉利根(Gilligan)和诺丁(Noddings)通过不同研究发现,解决价值问题需要人们对其当时所处的社会文化情境有所了解。那么要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应该充分利用情境,以恰当地面对和评估价值判断的困境。①②戏剧就可以提供了这样一种情境,当然,这里的戏剧并不是指剧院中发生的表演艺术,而是教育戏剧。乔·温斯顿(Joe Winston)的《戏剧,叙事和道德教育》(Drama, Narrative and Moral Education)一书就向我们展示了教育戏剧能够作为道德、伦理和价值教育的有效手段。他认为“通常课堂上对道德的讨论会通过辩论、角色扮演等对话形式进行,但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让学生投入其中,因为这让学生们处在一种超然的状态,而好的戏剧形式的对话不仅仅是模拟和扮演,更重要的是起着行动的作用,这种行动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未来的行动”[15]。价值教育不能采取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应该有具体的行动情境,而教育戏剧恰好提出了这么一种行动情境,可以展现某一主体行为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价值的表达、理解、冲突、反思等可以得到观察,从而提供一种价值学习的机会。此外,教育戏剧提供的情境是一种虚拟的情境,在这种虚拟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探索多种可能性,同时这种探索也给予了学生试错的机会,在虚拟的情境中试错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到错误选择的后果,以便助力他们在真实生活中做出正当的选择。

(二)教育戏剧符合高等教育对象“成年初期”的特征

成年初期(emerging adulthood)这个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杰弗里·阿内特(Jeffrey Arnett)提出来的,一般指18岁到29岁这一年龄段,高等教育的对象—大学生一般都处于这一阶段。成年初期连接青春期和成年期的生命阶段,具有五个关键特征:关注对同一性的探索(identity exploration)、不稳定(instability)、自我专注(self-focused)、乐观(optimistic)以及拥有青春期和成年期共有的情绪(feeling in-between adolescence and adulthood)[16](P9)。

詹姆斯·马西亚(James Marcia)认为青少年的同一性发展一般存在同一性达成(identity achievement)、同一性分散(identity diffusion)、同一性拒斥(identity foreclosure)以及延期偿付(moratorium)四种情形。同一性达成即个体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以及考虑各种实际选项后,能够明确作出选择并对其进行积极实践。同一性分散状态即个体很少发现自己,不了解自己,对自己的同一性没有过探索,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同一性拒斥则是个体过早地将自我未来固定化,没有考虑其他各种选择的可能,这类青少年往往容易受他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缺乏主见。同一性拒斥往往和同一性分散联系在一起。延期偿付则表示青少年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还没有或推迟做出个人生活或职业的选择和承诺。虽然处于延期偿付阶段的青少年会经历自我同一性危机,但自我同一性的达成本来就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因而现在很多学者认为延期偿付就是这个探索过程。

处于成年初期的大学生大都处在同一性发展的延期偿付状态。当处于这个阶段的大学生被问及自己是否已经成年时,许多人的回答都是“在某些方面是,在某些方面不是”[17]。延期偿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20世纪教育不断发展,处于成年初期的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推迟了向其他社会规范性的状态过渡。比如说,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硕士、博士学位,很多处于成年初期的人就会推迟结婚生育年龄,真正进入第一份工作的时间和前人相比也更晚了。有学者认为青少年的延期选择很正常,而且对个人的健康发展有益,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不应该过早进入成人角色,而应该充分地进行同一性探索[18]。此外,成年初期的学生正处于情绪功能的发展时期,对情感有着更复杂的思考[19](59-84),这方面的发展可以增强他们对于他者观点的接收能力[20](P135-172)。也就说,在这个阶段,学校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共情能力和换位思考能力的养成,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社会化,在未来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成年初期者处在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需要在更深层次进行自我探索,和未成年人不同,他们拥有更强的认知能力,面临着更多的人生选择,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且更加关注自我;他们和非初期的成年人也不同,他们更加乐观,人生不稳定且还大都处于延期偿付状态,更加关注对同一性的探索。成年初期者处于情感功能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关注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帮助个体更好地与社会统一。无论是自我探索还是更好地社会化,教育戏剧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首先,通过角色扮演,参与者有机会探索自我以及发现更广阔的世界,这种方式也可以帮他们未来避免戏剧情境中可能会带来的不好后果[21]。这也就是说教育戏剧带来的虚拟情境中,学生们可以进行不同的判断和选择,这和现实生活不一样,现实生活中的选择只有一次,人们的未来会受到这一次选择的影响,但是在戏剧中,人们有机会在多种选择中进行探索,不必担心某一次选择给自己带来的后果。其次,教育戏剧在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方面具有正向效应,可以减少学生的侵略性[22],促进合作和群体氛围的改善[23],以及发展参与者的自信心和一般意识[24]。因此可以说,教育戏剧提供了一种发展同一性并帮助学生面对困难社会问题的安全方式。虽然当前学界普遍关注教育戏剧对儿童的影响,但是我们需要看到,它也可以对各个年龄段的参与者产生影响。

(三)教育戏剧顺应当下时代“后现代化”的价值变迁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密歇根大学教授英格尔哈特(Ronald Inglehart)为主要代表的价值变迁理论(The Theory of Intergenerational Values Change)在美国兴起,这是一种新的研究价值观的理论范式,亦称“后现代化理论”范式。它并不关注人们的价值是什么,而是关注价值变化的趋势。他认为,世界各国的价值观变迁存在现代化(Modernization)和后现代化(Post modernization)两个维度,前者体现了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实力不断增强的过程,反映“传统价值观”向“现代价值观”转变的程度;后者则是工业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向着新方向发展的过程,反映“生存价值”向“幸福价值”转变的程度[25](PP108-159)。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被工具理性所笼罩,社会目标关注的是经济增长,个人目标则强调成就。而后现代社会的核心目标是个人幸福最大化,因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基本的生存和物质基础不再是人们所看重的东西。个人价值取向的彰显带来了后物质主义(Postmaterialist)和后现代价值观(postmodern values),价值观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对法律、宗教等权威的强调也逐渐弱化,甚至于“不再强调任何权威”。在20世纪末,英格尔哈特就认为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已步入现代化轨道,有些发达国家甚至进入了后现代化阶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每一个国家的价值观都会对其他国家产生一定影响。从经济发展对文化变迁的影响角度看,发达国家目前正经历的某些价值变迁,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预示着中国青年价值变迁的走势。从价值变迁理论的视角来看,我国青年的价值观正处在现代化与后现代化交融的背景之下。虽然我们没有到“不再强调任何权威”的程度,但当代青年的确更关注“个人幸福最大化”,同时相较于年长一代,当代青年的“权威意识”也大大减弱。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意识到,传统灌输式的价值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学生价值发展的客观规律了。教育戏剧避免灌输与说教,强调个体在“戏剧化结构”中与教学者的共同探索,是一种“生成式”的教学模式,而且教育戏剧本身就给予了学生行动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也有充分表达自我的机会。此外,当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体”,则很有可能带来价值相对主义的混乱,影响社会整体的发展,但教育戏剧往往是在规定价值主题下和小团体之中的探索,这就让自我异质性的“生成”有了同质性的基础,避免了极端的自由主义。此外,在迅速变幻的时代,社会价值也在发生相应变化。教育戏剧关注学生对设置情境的回应,强调学生的即兴能力,这在本质上是一种对未知的应对,学生在教育戏剧中培养出来的探索能力也有利于其应对变幻的时代。

二、教育戏剧融入高校价值教育的实践路向

(一)高校直接的价值教学

张晓华认为,教育戏剧的实践是一种团体性的实践[14](P236)。也就是说,教育戏剧需要以集体为依托,但这个集体不能过大,太大了容易流于形式,无法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感,最好是10-20人为宜。“小集体”是教育戏剧实践的特征,高校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小班化教学为教育戏剧融入高校价值教育提供了土壤。

吴亚林曾总结价值教育实施的三种方式:一是像道德课程、公民课程与社会课程等直接的价值学科教学;二是人文学科和跨学科课程的教学,比如通识教育课程等;三是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等方面的价值渗透[26]。在我国高校,直接的价值教学以思想政治课程为主。过去的思想政治课程都是大班教学,以一对几十,甚至对上百,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形式虽然有利于老师有计划地讲授理论、解答问题,但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师生和生生互动,时效性也不够,不能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中的疑惑[27]。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一般是采用“大班授课和小班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小班讨论也称为小班化教学,其特点一方面是班级规模小,另一方面则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探究、讨论等方式来促进人才培养。小班研讨课在西方已有数百年历史,像哈佛大学的新生研讨课和柏林大学的Seminar都是典型代表。21世纪后,伴随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推动下,高校越来越重视小班化教学。2012年3月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将小班教学应用到高等教育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小班中讨论往往以实际问题为主,紧扣社会热点和生活焦点,为学生答疑解惑。2018年《中国教育报》就曾报道了清华大学的“思政慕课教学”,提到清华的学生们除了线上慕课之外,还要参加8周的大班教学,并在助教协助下形成小班进行讨论[28]。这种小班讨论就给教育戏剧模式的推广提供了基础。

除了思想政治课程,在我国高校还存在一种直接的价值教学—大学生主题班会。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的班级育人建设,早在2004年,《中央中共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就提出:“要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大学生主题班会是“辅导员组织班集体、围绕一个主题、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是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渠道和模式”[29],全国大学生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就有专门的一项是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开展。和思政课程一样,现在的大学生主题班会也越来越强调教学的小班化,越来越关注教学手法的创新。教育戏剧能够关注与学生贴近的价值主题、又有着“小集体”的特征,还强调“戏剧结构的融入”,可以在上述这类直接的价值教学中进行实践。

(二)高校学生咨询场域

当今高校有很多面向大学生成长的咨询服务,如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等。这些咨询从本质上看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同一性”发展,和学生的价值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像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时候就是价值问题。在现在的高校中,不少学生有着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找不到人生的价值所在,还有一些人因此患上抑郁症甚至自杀,有学者认为这种状态可以被称为“空心病”。大学生之所以患空心病,根本原因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30]。而职业规划更是与帮助学生塑造并澄清自我职业价值观息息相关。因此这些大学生咨询服务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有针对性的价值教育。

心理咨询中有一种常用的形式叫“团体心理咨询”(group counseling),职业生涯规划中也有一种常用形式叫“生涯团体咨询”(career group counseling)。“团体心理咨询”是帮助那些有着共同成长课题和有类似心理问题和困扰的人进行心理辅导的一种经济而有效的形式[31](P1);“生涯团体咨询”则是关注成员之间的情绪与经验交流,通过互动的方式,彼此学习成长,以解决生涯困扰[32](P357)。这两种形式其实都可以使用教育戏剧,在小范围的集体中,通过对某一主题进行探索,来进行自我的心理秩序或职业价值的构建。在心理治疗中应用戏剧的研究已有很多,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专门的理论—戏剧治疗;在职业生涯咨询领域,目前笔者没有看到专门系统的有关戏剧方面的研究,但是在现实的职业生涯咨询过程中,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戏剧相关手段却很常用。综上所述,教育戏剧也可以在高校学生咨询场域中进行实践与推广。

(三)高校新形态剧场

现在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剧场,比如牛津大学的薛多年剧场(Sheldonian Theatre)、哈佛大学的桑德斯剧场(Sanders Theater)、清华大学的新清华学堂、北京师范大学的北国剧场等等。作为教育和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剧场对学校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33],同时也是大学生价值熏陶的重要场所。

一般来说,校园剧场发挥其教育功能有两种形态,一是作为呈现外来引进或校内师生编排的艺术作品的展演平台,二是作为大型会议、比赛、讲座等重要活动的举行场所。随着国家对美育的不断重视,随着《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提出,高校剧场也在开始尝试打破传统,探索新的发展态势。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项目部就曾尝试提出了“剧场实验室项目”,强调通过校园剧场“深度回归美育的本位与品格,助力学校美育体系建设”,让校园剧场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和学校实施美育战略的重要载体。“剧场实验室项目”强调以“育人”为导向,围绕剧场的教育功能设计开展一系列实践课程与活动,调动更广大学生的体验、表达与创造,实现感性和精神的和谐发展。剧场实验室项目目前计划有四项内容,一是美育课程孵化,即在传统分学科式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基础上,综合专业艺术师资、跨学科优势以及剧场空间资源,围绕“艺术整合教育”来自主探寻、开发、实践学科交叉之中的新型美育课程。二是原创剧目孵化,以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模式探索为突破口,将戏剧应用于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实践,并形成以教育剧场为代表的特定教育功能的展演体系。三是成长剧场,即围绕大学生“生命价值”“人际与情感”等价值相关内容开展主题式教育戏剧工作坊。四是学科的交叉应用,致力于将戏剧元素,尤其是剧场元素融入其他学科教学当中,让剧场成为创新课堂模式的培植基地。

从理论上看,清华大学的“剧场实验室项目”就是建立在广义的教育戏剧理论之上,其四大内容板块都是旨在通过戏剧手段达成教育目的,尤其是其中的成长剧场项目,更是直接面向高校价值教育的教育戏剧的综合体现,将教室搬到了剧场,让学生在更具戏剧意味的现场进行自我的价值探索。而像原创剧目孵化、学科的交叉应用版块在未来的发展之中也有着巨大的潜力能够和价值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

参考文献

[1]GAVIN M. Bolton. Acting in classroom drama:A critical analysis[M]. Portland Maine: Calendar Islands Pub. 1998.

[2]吴水琴. 教育戏剧,让学生英语有剧,童年有戏—教育戏剧元素融入英语课堂教学的教法微探[J].小学教学研究,2021(05).

[3]邱婉怡, 赵腾辉. 戏剧教育融入高中语文课堂的应用模式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 (10).

[4]蔡黎曼,黄佩珊. 幼儿园教育戏剧教学设计的框架理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

[5]章晖. 初中道德与法治戏剧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0 (10).

[6]姚丹. 教育戏剧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音乐,2020(17).

[7]陆佳颖,李晓文,苏婧. 教育戏剧:一条可开发的心理潜能发展路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 (01).

[8]黄爱华,陈漪. 论戏剧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独特功能[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9]许孜敏. 教育戏剧在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应用[J].现代教学,2020 (19).

[10]蔡黎曼,任方芳. 近十年国内价值教育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论丛, 2019 (04).

[11]石中英. 杜威的价值理论及其当代教育意义[J].教育研究. 2019 ,40(12).

[12]SHAVER J. P,STRONG W. Facing value decisions Rationale building for teachers[M]. Belmont :Wadsworth   Publishing,1976.

[13]石中英. 关于当前我国中小学价值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J].人民教育. 2010 (08).

[14]张晓华. 教育戏剧理论与发展[M].中国台北:心理出版社,2004.

[15]WINSTON J. Theorising Drama as Moral Education[J].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1999,(28). 

[16]ARNETT J. Emerging adults in America: Coming of age in the 21st century[M].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6.

[17]ARNETT J. Emerging adulthood: A theory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late teens through the twenties[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55).

[18]CÔTÉ J. E. The role of identity capital in the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The individualization thesis examined[J]. Journal of Youth Studies, 2002, 5(2).

[19]LABOUVIE-VIEF G. Emerging structures of adult thought[M]// ARNETT J. J. &TANNER  J. L. eds.  Emerging adults in America: Coming of age in the 21st century.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6.

[20]SCHULENBERG J. E. & ZARRETT N. R.  Mental health during emerging adulthood: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in courses, causes, and functions.[M]// ARNETT J. J. &TANNER  J. L. eds. Emerging adults in America: Coming of age in the 21st century.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6 .

[21]EDMISTON B. Drama as ethical education [J]. The journal of applied theatre and performance,2000(5).

[22]GRAVES  K., FRABUTT J., VIGLIANO D.  Teaching conflict resolution skills to middle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interactive drama and role play[J]. Journal of School Violence,2007(6).

[23]MAGES  W. Creating a culture of collaboration: The conception, design, and evolution of a head start theatre in education program[J]. Youth Theatre Journal, 2010(24).

[24]ROUSSEAU C.&MONETA  I.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in a school-based drama workshop for immigrant adolescents with behavioral and learning difficulties[J].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008(35).

[25]INGLEHART Ronald . Modernization and Postmodernization-cultur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hange in 43 Societies[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7. 

[26]吴亚林. 价值教育及其在教育中的定位[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04).

[27]邵龙潭,陈晓晖,马莹华,等. 高校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28]万玉凤. 在线课程、大班教学、小班讨论,清华探索思政课慕课教学—线上 线下,“思修”课为学子导航[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24).

[29]聂久胜. 高校主题班会研究述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05).

[30]刁生富,蔡士栋.大学生空心病的成因及干预[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06).

[31]樊富岷. 团体心理咨询[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2]金树人. 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3]张元清. 高校剧场定位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9.

学报简介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戏剧学院主办的戏剧影视学术期刊,1956年6月创刊于北京,原名《戏剧学习》,为院内学报,主编欧阳予倩。1978年复刊,1981年起开始海内外公开发行,1986年更名为《戏剧》,2013年起由季刊改版为双月刊。

《戏剧》被多个国家级学术评价体系确定为艺术类核心期刊:长期入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5年入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成为该评价体系建立后首期唯一入选的戏剧类期刊。现已成为中国戏剧界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同时作为中国戏剧影视学术期刊,在海外的学术界影响力也日渐扩大。

《戏剧》旨在促进中国戏剧影视艺术专业教学、科研和实践的发展和创新,注重学术研究紧密联系艺术实践,重视戏剧影视理论研究,鼓励学术争鸣,并为专业戏剧影视工作者提供业务学习的信息和资料。重视稿件的学术质量,提倡宽阔的学术视野、交叉学科研究和学术创新。

投稿须知

《戏剧》是中央戏剧学院主办的戏剧影视艺术类学术期刊。本刊试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作者来稿须标明以下几点:

1.作者简介: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