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拓睿教育|| 针灸背诵——咽喉肿痛、虚脱背诵要点

 壹亩莳 2022-06-29 发布于浙江

Image

咽喉肿痛



咽喉肿痛是以咽喉红肿疼痛、吞咽不适为主症的病证。其发生常与外感风热、饮食不节和体虚劳累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咽喉。咽通于胃,喉为肺系,肾经上循喉咙,结于廉泉,故本病与肺、胃、肾等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火热或虚火上灼咽喉。

【辨证】

主症:咽喉肿痛。

兼见咽喉红肿疼痛,吞咽困难,咳嗽,伴有寒热头痛,舌质红,脉浮数,为外感风热;咽干,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洪大,为肺胃实热;咽喉稍肿,色暗红,疼痛较轻,或吞咽时觉痛楚,入夜则见症较重,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肾阴不足。

【治疗】

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清热利咽,消肿止痛。以局部穴及手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廉泉、天突、尺泽、少商、内庭、关冲

配穴:外感风热配风池、外关;肺胃实热配商阳、鱼际。

方义:廉泉、天突疏导咽部之气血以治标;尺泽为手太阴经合穴,泻肺经实热,取“实则泻其子”之意;少商系手太阴经井穴,点刺出血,可清泻肺热,为治疗喉证的主穴;内庭能泻阳明之郁热,配以三焦经井穴关冲,点刺出血,加强清泻肺胃热邪之功,起到消肿清咽的作用。

操作:少商、商阳、鱼际、关冲点刺出血,余穴毫针泻法。

(2)虚证

治法:滋养肾阴,清热降火。以足少阴、手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太溪、照海、列缺、鱼际

配穴:入夜发热者加三阴交、复溜。

方义:太溪为肾之原穴,有滋阴降火作用;照海属足少阴肾经,通于阴跷脉,列缺属手太阴肺经,通于任脉,二穴相配,为八脉交会组穴,专治咽喉疾患,所谓“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鱼际为手太阴经的荥穴,可清肺热、利咽喉。诸穴合用,可治肾阴不足之咽喉肿痛。

操作:毫针常规刺法,鱼际用毫针泻法,余穴均以毫针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列缺、照海行针时可配合做吞咽动作。



Image
Image

虚脱



虚脱是以突然面色苍白、肢冷汗出、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甚则昏迷、二便失禁、脉微欲绝为特征的危重证候。其发生常与大汗、大吐、大泻、大失血、情志内伤、外感六淫邪毒等因素有关。虚脱病本在五脏,基本病机是脏腑阴阳失调,阴不敛阳,阳不固阴,阴阳欲离欲绝,甚者可导致阴阳衰竭,出现亡阴亡阳的危候。

【辨证】

主症:面色苍白,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或昏迷,或烦躁不安,尿少或二便失禁,张口自汗,肢冷肤凉,血压下降,脉微细或充大无力。

兼见呼吸微弱,唇发紫,舌质胖,脉细无力,为亡阳;口渴,烦躁不安,唇舌干红,脉细数无力,为亡阴。若病情恶化可导致阴阳俱脱之危候。

【治疗】

本治疗

治法:回阳固脱,苏厥救逆。以督脉、任脉及手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素醪、百会、神阙、关元、内关

配穴:亡阳配气海、足三里;亡阴配太溪、涌泉;神志昏迷者,配中冲、涌泉。

方义:督脉为阳脉之海,入络脑,督脉穴素髎、百会能醒脑开窍、升阳救逆;脐下为元气所聚之处,任脉为阴脉之海,任脉穴神阙、关元均位于脐部,重灸可大补元气,敛阴固脱,回阳救逆;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可维系、调节诸阴经之气,有通心络、益心气、强心醒神之功。

操作:素髎毫针强刺激;百会、神阙、关元用灸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