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横五百士》中“油画民族化”的早期实践

 泊木沐 2022-06-29 发布于辽宁

19世纪法国的美术学院教育被视为法国精神的体现,大量中国学生选择留法学习绘画。菲利普·杰奎琳将中国前卫的改革者对法国文化的选择做出了解释:“法兰西的文化光辉建立在其强国实践之上,而中国的精英正好也看到了这种显而易见的相关性。至少到20世纪30年代,所有法国的美术院校仍旧在传授人们所谓的学院派法兰西艺术,因为它被看成法国精神的一种体现。

徐悲鸿虽然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接受传统的西画教育,但他并不想被西方传统束缚。《田横五百士》的表现方法虽然是西方的,但是艺术语言确实中国化的,这也是早期的“油画民族化”探索。“油画民族化”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大讨论,但其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早期油画民族化实践存在两种基本途径:其一是基于欧洲油画语言而与中国的现实发生关联;其二是基于中国绘画体系与欧洲油画语言的关联。

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即为前者的实践结果,他将欧洲学院派艺术与中国传统题材相结合,用图像讲述中国故事,因此,《田横五百士》也被认为是徐悲鸿最为出色的油画作品。《田横五百士》取材自《史记》,田横是生活在秦朝末年的齐国贵族,汉高祖刘邦称帝后,田横带领五百壮士逃亡到一个小岛上。刘邦听闻田横深得民心而心生忌惮,派使者前去招安。田横为了保护众人,假意接受招安,但半路自尽殉节,得知田横自杀的消息后,五百勇士也先后自尽身亡。

徐悲鸿在《田横五百士》中不仅描绘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田横的形象,也表现了五百勇士的“士为知己者死”的高尚人格。因此,徐悲鸿采用了中国绘画的长卷式构图,即将远行的田横身着红衣双手作揖,处于画面的右手边,画面的中心处是神情各异的勇士们。人群中的黄衫之人最为鲜明,黄衣青年双眉微凝,面带愁容,独立于周围环境,这个形象一直被认为是徐悲鸿的自画像。

徐悲鸿以写实油画的方法表现传统主题,不仅与作品题材相关,也来自他对绘画作品“造型性”的理解,这与他对欧洲现代艺术的批评一致,他认为现代派艺术最大的弊端在于无视“形”的存在——“形既不存,何云乎艺”。徐悲鸿留法期间的作品以素描和油画为主,但他在留法之前以及归国之后也从事国画创作,因此,此时他的油画作品也体现出传统国画运笔用线的影响。

《田横五百士》中精准的人体结构与素描关系无不显现出画家扎实的写实油画基础,但画中人物衣服褶皱的表现又体现出中国传统人物画用线的特征。此外,徐悲鸿用了高纯度的红色表现田横的衣着,这在西方学院派绘画中并不常见,而类似传统中国画的赋色——在中国古代人物画中,红色衣袍常用于表现官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