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古代龙纹的一些简述——之二

 RK588 2022-06-29 发布于美国

书接上回:我国古代的龙纹,大致从春秋战国开始,才不断的放射出奇异的神辉。楚国诗歌中描绘的龙纹,瑰丽多姿,神奇灿烂。如楚国大诗人屈原的《九歌》就有:“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说大司命之神乘坐的龙车,“其声鄰”;太阳神东君驾着龙车,则雷声在脚下发出巨响,气象万千;河神河伯也驾着两条龙,两边还奔跑着没有角的螭龙,更显的大气凛然,威风凛凛。其中已有飞龙、蛟龙、螭龙;还有龙车和龙舟等。从楚墓出土的“乘人御龙”帛画(见图一)上的神人和蛇龙,更是一个极其生动典型的实例。富有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画家,运用概括凝练的线条,勾勒出了一个“人神”的浪漫世界。充分的反映了古人新的理想和追求,作为传统文化的龙,也就在这种神性的构想中升华飞腾。另外,我们在战国时期的玉器、刺绣、漆器、铜镜等各种工艺品上都可清楚的见到我国古代的龙纹,将由此而展现出它的伟大宏程。(见图2、3、4、5、6)

图一战国御龙乘人帛画图

图片

图2湖北江陵出土的战国龙凤棋纹锦图案

图片

图3湖北江陵马山矿厂一号墓出土的战国丝织绣衾

图片

图4湖北隋县曾侯乙墓出土战国漆箱盖上的龙纹

图片

图5战国青铜戈上的金银错饰龙纹

图片

图6河南洛阳金村出土的金银错龙纹铜镜图案

图片

因此,经秦代到两汉时期,我国古代的龙纹很快的出现了大放神光异彩的瑰丽景象,“龙”,几乎成为神灵的一个为主宰,一方面,由于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强盛的勃兴阶段,体壮气粗,富有无限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全社会的思想观念在奇异理想的弥漫中腾飞,使民族意识更加充满自信而显得热烈和豪放,故而,秦汉时期的龙纹,迅速的与古代神话和传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羽人戏龙”、“乘龙登仙”等等,理想的神仙世界似乎就是现实的此境此情,人神为伍,汾然一堂(见图7、8、9)

图7新津县出土的汉画像石上的神龙纹

图片

图8山东嘉祥武梁阁砖刻《御龙升天》图

图片

图9汉代画像石与金银器上的“羽人戏龙”纹

图片

汉代龙纹的千变万化,千姿百态,能如此与神话传说珠联璧合,主要还取决于当时汉人崇尚迷信的社会风气极度高涨。据《史记-封禅书》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瑞应图》曰:舜东巡狩,黄龙负图,置舜前。《龙鱼河图》也说:天授元始,建帝号,黄龙负图,从河中出,付黄帝,帝令臣以示天下。因而在汉代龙纹中常常又称之为黄龙的(见图10)

图片

南阳画像石上的黄龙纹样

除黄龙以外还有应龙(见图11、12、13、14、15)、青龙(见图16、17)、苍龙(见图18、19、20、21)、蛟龙(见图22、23)、白龙、云龙、螭龙(见图24、25、26)等等;

图11南阳画像石上的龙纹

图片

图12徐州十里铺汉画像石上的龙纹

图片

图13山东嘉祥汉画像石龙纹

图片

图14河南密县汉画像砖上的龙纹

图片

图15洛阳西汉卜千秋壁画墓中彩绘的双龙纹

图片

图16陕西咸阳马泉西汉墓出土的温酒炉上四神纹之青龙纹样

图片

图17陕西出土的西汉青龙纹瓦当

图片

图18南阳画像石刻苍龙星座图

图片

图19南阳出土汉画像石上的“月苍龙”星座纹样

图片

图20南阳汉画像石苍龙纹样

图片

图21汉代画像石苍龙纹样

图片

图22汉代画像石上的蛟龙纹样

图片

图23民间刺绣“双龙戏珠”纹

图片

图24汉代蟠龙纹瓦当

图片

图25陕西出土的西汉蟠龙纹瓦当图案

图片

图26汉代蟠龙纹瓦当图案

图片

又有龙首(见图27-28)、龙车(见图29)、龙舞等,也都其源由。如汉代画像石上常见的青龙纹样,既是所谓十二主神之一,常用于墓门,作守护墓室,辟邪之意(见图30)。王充《论衡-解除篇》载:宅中主神十二焉,青龙白虎列十二位,龙神猛神,天之正鬼也,飞尺、流凶、安敢妄集,犹主人勇猛,奸客不敢窥也。另外,青龙又是东方之神,同白虎、朱雀、玄武合称四方神。(见图31-34)所以秦汉时期的龙纹不仅内容丰富多样,而且性格复杂,常常还具有多义性质。

图27-28南阳十里铺汉画像石墓出土应龙文和龙首

图片

图29沂南汉代画像石上的龙车

图片

图30沂南汉画像石上的龙舞杂戏纹样

图片

图31-34陕西咸阳市空心砖汉墓出土的青龙纹样五种

图片

关于汉代龙纹的体形特征,无论是在画像石、壁画、瓦当,还是铜镜、铜器、金银器、漆器和玉器上,蛇体形龙纹已经明显的减少,即使龙纹的体形委卡蟠曲,也大多有肢爪,而更多的是近乎走兽形体的各种龙纹(见图35、36、37)。

图35汉代铜镜上的各种龙纹

图片

图36汉代铜洗上的龙纹

图片

图37绥德出土的汉画像石上的龙纹

图片

汉代的应龙,即有翼之龙,之所以大量运用,同样也可以说明汉人对龙的特定观念和意匠。所谓“飞龙在天”、“河海应龙”,汉代的龙纹均以厚重质朴的形象,加上异妙超然的双翼,充分的展示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活力。总之,这一时期的龙纹,是以神性化的理想美来闪烁出灿烂光芒的。

在我国历史上,汉代以后的六朝(三国两晋与南北朝),是一个长期分裂、动荡的时代,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受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但由于佛教的兴起,人们又追求着另一种精神生活。在这种精神世界中,既充满着悲观和消极;相反的又在这种追求中萌发着振奋思绪,故六朝的装饰艺术,在历史的传统中产生出一种新体。我们从这一时期的龙纹中,常常能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从形式上看,六朝的龙纹,似乎仍然继承者秦汉以来的造型式样和形象特征,但其内在去开始流露出一种洒脱、超然的精神,如“衔莲花”的神龙纹样,从其体态和情势中,极其鲜明的表现出了一种洒脱而隽丽的作风;北魏石雕上的神龙纹样,都风度翩翩,悠然自得(见图38、39、40)。虽然形式的变化不及汉代那样多姿多彩,含义也较简单,但神龙的品性却显得静穆而更富有内涵!

图38、39北魏石刻龙纹

图片

图片

图40河南洛阳出土北魏石椁上雕刻的“羽人戏龙”纹样

图片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第三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