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硬知识】观象授时

 大泥湾地理志 2022-06-29 发布于北京
二十四节气
是历法中
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
特定节令

它不仅能够指导农业生产
也包含丰富的民俗文化
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那么古人是通过什么方式
测量时间
确定二十四节气的呢

👇🏻点击下方视频
一探究竟吧

圭表
是观象授时的重要仪器


圭表主要用来
度量日影长度

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
水平放置于地面刻有刻度
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

通过观察记录正午时影子长短变化
来确定季节变化

早在公元前20世纪
陶寺遗址就已开始使用圭表测影

日晷

利用日影测得时刻

一种计时仪器

其原理是利用太阳的投射方向

来测定并划分时刻

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看看下面这道关于日晷的题

检测一下你对于生活的洞察力吧


解析

(1)暑假,北,北极,等于,昼长夜短,A   

(2)短,长,中午   

(3)阴晴、昼夜   

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背景为利用日晷计时,题目背景复杂,但设问相对比较简单。

第(1)问比较基础,读图12可知当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因此是在暑假开展活动,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极地区出现极昼。但从全球来看,白昼范围等于黑夜范围。北京为昼长夜短。从夏至日到开学,北京白昼逐渐变短。

第(2)问考察影长的变化规律,一天从日出到日落,投影长度规律是先变短再变长,本题主要考察对生活的观察,提醒大家要注意观察生活。图11投影接近午时(12时),即中午。

第(3)问考察对于日晷计时的理解,影响日晷计时主要包括阴晴状况、昼夜状况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