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大清邮政的开办来看中国几千年的“快递”史

 新用户8926AVU2 2022-06-29 发布于北京
文章图片1

北京甘石桥邮局复原图(清末)

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好像每个人都在恐慌,恐慌自己信息的泄露,恐慌自己抓不住的信息,恐慌自己因为抓不住的信息而错失的机会。

手机,以其移动、便携、智能等特点从一众信息载体中脱颖而出,为人们随身携带,串联起整个地球村。

商周:行夫步传

而在数千年前的先秦时期,人们远距离传信,除了耳熟能详的“烽火戏诸侯”中的烽火是用火光、狼烟传递信息,更多的还是靠信使

文章图片2

商王武丁时期的甲骨卜辞记载,当时就有一位王家信使,在执行一次重要任务时,连续行走26天后,死于途中。

根据这个事件记载的地方——甲骨卜辞(也就是国王的“占卜手册”)来看,当时的高级王家信使地位不可谓不高,但其传信时的安全和时间实在是不可预测,可以说是三千多年前的“荒野求生”了。

文章图片3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信使逐渐职业化,并形成了传令组织。据《尚书·舜典》记载,舜就曾设置了管理信息上传下达的“纳言”官职,这就折射出传令组织的存在。

由上面商王武丁时期的例子就能看出,这时的信使,传递信息靠的还是信使的两条腿,即“步传”,且只为王室服务,也只有王室才有这种稳定的远距离传递信息的需求和财力。

周朝也是如此。据《周礼·秋官》记载,周王朝也设置了主管邮驿、物流的官员“行夫”。 其传递信息主要方式也是“步传”,其职责要求是:“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 即虽然过程很困难,但也会尽快送到。

文章图片4

秦:最早的家书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马匹作为当时最快捷的交通方式,被各诸侯国应用于邮驿往返传送官府文书。

文章图片5

《孟子·公孙丑》中曾引用孔子的话:“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意思是说,德政的流行比邮驿传递政令还快。孔子用邮驿作对比,说明当时邮驿已为人们熟知。

众所周知,秦律法严苛,关于邮驿文书的律法也是面面俱到。在秦墓出土的竹简中,“行书律”、“田律”、“司空律”、“内史杂律”对传递文书的时间要求、登记手续、人员条件、生活待遇以及奖惩办法等都有规定

另外,出土文物中还有出征淮阳的秦军士卒用木牍写的两件家书,内容都是向母亲要衣料并问候亲友。这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家书,距今有2200多年。

文章图片6

汉朝继承秦制,每三十里置驿,每驿设官掌管。

唐:最早的报纸——邸报的邮递

唐代,邮驿盛极一时,分陆驿、水驿、水陆兼办三种,共1639处。如遇紧急公文,通信使者扬鞭催马,朝夕可行三百余里。这也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创造了客观条件。

文章图片7

但是根据其差官累死、驿马倒毙的后果也能看出,当时的邮驿,“实为君王一人造福”。

中国新闻史一般认为,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了最早的报纸——邸报。这种邸报有邸抄、朝报、条报、杂报等名称。是朝廷用来传递政令和政治新闻的,作为官方报纸,也是由邮驿传递的。直到清末,随着封建社会的瓦解,邸报才终于停刊。

文章图片8

宋:召回岳飞的金字牌 功耶过耶?

宋代邮驿的规模虽不如唐驿,但驿卒由民夫改为兵卒担任,战时设急递铺,传递的平均速度和速度上限都有所提高

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驿传旧有步、马、急递三等,急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羽檄也,以朱漆木牌金字,日行五百里。”

文章图片9

也正是这金字牌的存在,宋高宗一天之内连发12道召回岳飞,不仅葬送了抗金前线的大好局势,还将这位世间难得的将帅之才,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实在令人扼腕!

元:军事大国 邮驿盛行

元代军事活动频繁,疆域不断扩大,邮驿也随之发展。据元《经世大典》记载,仅在中国境内就有站赤1496处此外还有大量急递铺

史料记载,元代全国各地“皆置邮传,星罗棋布,脉络通通,朝令夕至,声闻毕举”,可见元代的邮驿制度从规模和速度上都已经远超汉唐。

文章图片10

明清两代,邮驿多沿袭旧制。清中叶后,驿站经费成了地方官吏贪污中饱的财源。驿政废弛,驿递迟缓。随着近代邮政的建立,古老的邮驿制度终被完全淘汰。

私邮与公共邮政:发展缓慢

除官邮外,历史上也曾出现过服务于商人或官宦豪门的私邮,其中官宦豪门只是偶一为之,商业私邮明显更具生命力。

中国史书所载的商业邮务最早出现于北魏时期,是一个洛阳巨贾为打探异地商情的产物。清代中期,在乾隆皇帝特许下,扬州大盐商也曾建立过通邮网络。

但在皇权至上的封建时代,这种商业流动系统,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

宋以来,随着商品在全国的流通,商业和平民通信需求不断增加,在明永乐年间,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文章图片11

民信局封(清末民初)

大清邮政:近代邮政的诞生

而说到公共邮政的建立,就到了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3月20日,光绪朱批核准开办邮政。由总税务司英人R·赫德创办,一切建制仿照英国成规大清邮政的开办标志着中国近代邮政的诞生。

文章图片12

罗伯特·赫德(英)

清宣统三年(1911年),京城邮政支局发展到19处,西城区境内有4处,即西直门支局,地址在西直门大街横桥西路北(“大清邮局”砖雕尚存);西四牌楼支局,地址在西四牌楼羊市路南;本部支局,地址在西长安街邮传部隔壁;宣武门支局,地址在嘎哩胡同西口外路东。支局收寄邮件时间8时至23时,星期日照常办公。

文章图片13

北京西长安街支局(1906年)

中华邮政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大清邮政正式改组为中华邮政

1923年,西城区境内设有邮政五支局(宣武门内嘎哩胡同西口外路东)、六支局(今六部口邮局)、七支局(西四牌楼西羊市路南)、八支局(西直门内大街横桥西路北)、九支局(后门外桥南路西)、十八支局(西安门内大街路南)等6个支局。

文章图片14

北京长安街老邮局(1922年始建 1976年拆除)

之后还增办新闻报纸、快递邮件、保险信函、邮政储金。

“七七”事变后,北京沦陷,北京邮政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控制,邮路不畅,连年亏损。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交通部邮政总局派员接管,物价暴涨,邮政业务下降,到北平解放前夕,已濒临停顿,境内仍为4个支局,普通信件每天投送两次,星期日和假日投送一次,邮运工具也只是自行车、人力车。

随着1949年解放战争的结束,中华邮政随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后改名为中华邮政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邮政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1950年1月1日,邮电部邮政总局成立。1953年起,先后建立了复兴门外、西直门外等业务项目比较齐全的支局。

1956年起,中国邮政进入大建设时期。1958年,中国邮政在北京开办了中国第一个自动化试验邮局,开启了邮政事业的新篇章。

文章图片15

改革开放后,中国邮政也进入新时期,改建、扩建了新街口、西长安街、复兴门、地安门等支局;新建了和平门、阜成门支局。

近十几年来,随着电商的迅速发展,快递行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运输的工具主要是货车,甚至还有飞机,这速度早已和原来的人、车、马传不在一个量级上了。

文章图片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