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鹰社】二战美国战列舰(2)

 梓倩su 2022-06-30 发布于天津

转自微信公众号 海宁的小世界

  鱼鹰社NewVanguard系列第169号:美国快速战列舰(1936-47)北卡罗来纳级和南达科他级-US Fast Battleships 1936-1947/The North Carolina and South Dakota classes。原作者Lawrence Burr, 绘图Peter Pull。以下是该书的封面:

A:北卡罗莱纳号

本图展示了1942年年初北卡罗莱纳号的形象,可以很清楚地识别出其特有的弧线形露天甲板以及安装了巨大的“弹簧床垫”雷达的舰体上部结构。北卡罗来纳号展现出自身优雅且革命性的舰体设计,这些设计包括了该舰的次要武器,也就是20门5英寸(127毫米)口径火炮安装在了10座炮塔上,这和1922年以前这类炮安装在舷窗位置的设计不一样,这是在飞机威胁日益增加的时代现代化战舰身上出现的清晰标志。

本图展现了东所罗门之战之前的北卡罗莱纳号的形象,这时1.1英寸(28毫米)口径的防空炮是主要的近战武器,而所谓的“史崔克舰桥”(Stryker'sBridge)还没有安装。东所罗门之战的实践证明防空炮不足以应付进攻飞机释放炸弹或鱼雷的行为,但在飞机释放完炸弹或鱼雷后接近舰艇时它们能够将其击落。这一点连同1.1英寸口径防空炮的机械问题最终导致新的主力近距离防空炮——40毫米口径博福斯炮的使用,它们可以在进攻飞机释放它的武器之前摧毁它。

北卡罗莱纳号有四只螺旋桨加双舵设计,机动性非常好,当航母舰队操纵舰载机起飞和降落以及躲避炸弹和鱼雷时,它的转弯速度可以与航母相匹配。当然作为第一艘快速战列舰,它的速度还不足以与最高时速33节的航空母舰保持同步。

B:南达科他号

本图描绘了太平洋战争结束时南达科他号的形象,这时她装备了大量40毫米口径博福斯炮和20毫米口径防空炮。

俯视图可以清楚地看到这艘吃水线比北卡罗来纳号短47英尺(约14米)的战舰位于16英寸(406毫米)主炮一号炮塔之前的船体整流罩设计。而侧视图可以清晰看出舰桥、指挥塔和融合了烟囱的舰塔所形成的庞大上层结构。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夜战中,这组巨大的上层结构为敌人提供了充足的瞄准点,这让她遭受到日本海军巡洋舰和驱逐舰的15次攻击。南达科塔号还获得了厄运之船的名声:在汤加群岛的一处不知名珊瑚礁她曾被击中一次、在圣克鲁斯和菲律宾海的战斗中接连遭到500磅炸弹的袭击、以及超过上述苦难总和的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重创,此外还包括与美国驱逐舰马汉号的相撞以及一次弹药推进剂的爆炸事故,后者造成2号主炮炮塔弹药舱内的火灾,舰员们最终必须灌水将其扑灭。尽管命运多舛,但南达科他号总共击落了31架日本飞机,这是所有快速战列舰中战绩最好的一艘。

 


C:北卡罗来纳号

本图描绘了1943年3月安装SK 2型空中搜索雷达之后的北卡罗来纳号的形象。

北卡罗来纳号展示了其创新性的特色设计,这使她与1922年以前的战舰形成了对比。120英尺(约36.6米)高的上层结构取代了早期战舰的三脚架式舰塔和笼状桅杆,这些为主炮火控提供了更稳定的环境,同时为驾驶、防空控制、战斗瞭望、旗帜/信号灯阵地提供了平台、以及为无线电和雷达天线提供了空间。四只螺旋桨加双舵的设计使这艘战舰拥有了高度机动性,而弧形露天甲板造就的船体外形结合球状船艏也使这艘战舰拥有非常好的适航性。1944年12月18日台风来袭时,北卡罗莱纳号的平均倾斜只有10度,最大倾斜度则达到了43度。两座主炮火控系统和四座二级武器的控制装置的安装也以拥有尽可能大的仰角和视野为原则。作为二级武器的5英寸(127毫米)口径火炮安装在露天主甲板以及更上一层甲板的旋转炮塔上,这让它们拥有较宽广的射界,这与1922年以前的战舰上二级火炮通过舷窗位置射击形成了对比。战时,该舰成员由141名军官、2115名水兵和85名陆战队员组成。这艘战舰巨大的燃料和装备储存能力使它能够在海上长时间航行。

 

数字说明:

1,20毫米防空炮炮座

2,前部的16英寸主炮炮塔,带有50英尺(约15米)光学测距仪

3,装甲指挥塔

4,驾驶室

5,Mark 37型5英寸口径火炮引导器

6,Mark 4型火控雷达

7,“史崔克舰桥”

8,航空控制台

9,Mark 38型16英寸主炮引导器,配有26.5英尺(约8.1米)光学测距仪

10,Mark 4型火控雷达

11,SK2型空中搜索雷达

12,左舷和右舷5英寸口径火炮的Mark 37型引导器

13,双体烟囱

14,水面搜索雷达

15,舰尾的Mark 38型16英寸火炮引导器和Mark 4型雷达

16,舰尾的Mark 37型5英寸火炮引导器和Mark 4型雷达

17,沃特“翠鸟”型水上飞机——携带三架

18,水上飞机起重机

19,舰尾的40毫米炮炮座

20,转向平台

21,船员食堂甲板

22,40毫米炮炮座

23,螺旋桨轴

24,锅炉机房

25,5英寸火炮炮座和操纵室

26,作战信息中心

27,海军上将室

28,军官室

29,火炮绘图室

30,16英寸主炮炮塔内部

31,装甲炮座和炮弹室

32,火药库

33,储藏室

34,锚链舱

35,船员食堂甲板

36,船身编号

37,左锚

D:“地狱7分钟”

本图捕捉到了为抵御日本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的协同进攻,北卡罗莱纳号的所有防空炮火火力全开时的瞬间。同一时刻,北卡罗莱纳号的5英寸(127毫米)炮轰击攻击“企业号”的日本飞机,这些炮火在企业号上空制造了弹幕保护伞,进攻的日军飞机必须穿过这些弹幕才能投出它们的炸弹。在此之前,没有人见过一艘快速战列舰能制造出如此多的防空火力。企业号上的金凯德将军甚至向北卡罗来纳号发来“你们着火了吗?”的信息。一架投弹后的日本飞机在北卡罗莱纳号附近飞行并首次得见这艘美国新战舰的样貌。

图中描绘了尾随在企业号之后的北卡罗来纳号,两艘战舰都在掉转船头以躲避敌机投掷的炸弹和鱼雷。企业号的最高航速已提高到33节,但北卡罗来纳号只有27节,最终它落后到企业号两英里(约3.2公里)远的地方,但她的5英寸火炮仍然为企业号提供着保护。

尽管仍然缺少新的40毫米口径双管自动高射炮,北卡罗莱纳号防空炮的表现还是让快速战列舰在为航空母舰提供近距离防空方面拥有了新的角色。在战争之后的阶段,再没有任何一艘得到快速战列舰防空保护的美国航母被击沉过。

E:16英寸(406毫米)主炮炮塔

16英寸主炮的射程达到36900码(约33.7公里),炮口初速为2300英尺(约700米)/秒。这种火炮可以发射两种炮弹:能够在15000码(13.7公里)射程内穿透20英寸(51厘米)装甲的2700磅(1225公斤)穿甲弹以及1900磅(862公斤)的高弹容炮弹,前者用于摧毁装甲战舰和堡垒目标,后者用于摧毁非装甲船只和软性地面目标。

储存火药的弹药库安置在下两层甲板以下的位置。火药被储存在罐体里然后堆放在架子上。需要时,火药被从罐体内取出并沿着传送带送到一处窗口,并通过这处窗口被送进火药处理室。在火药处理室,六枚火药将装入一座电动升降机中,升降机将火药提升到炮塔内部并将其置于火炮后膛的左侧或右侧。火药处理室上方的两层甲板内是存放16英寸炮弹的环形炮弹室。炮弹会被装入一座升降机,通过一座封闭的管道将炮弹抬升到炮塔内火炮的后部。这种管式升降机的顶端包括一座倾斜式托架,它可以将炮弹从垂直状态转换到5度水平倾斜的准备填装的状态,另外这种装填托架连接了升降机与火炮后膛之间的空间间隔。炮弹就位后,装填器将炮弹推入后膛。然后,火药升降机会开口朝着装填轨道转向,随后形成托架形式,这让火药可以滑进装药盘,然后火药会从那里慢慢抵入火炮后膛。在插入撞针并关闭后膛后,火炮就可以开火了。

 

数字说明:

1,火药库

2,火药传送带

3,火药库到环形舱之间的窗口

4,火药升降机

5,火药处理室

6,环形舱

7,炮弹升降机

8,炮弹层甲板

9,套拉索绞盘

10,16英寸炮弹

11,辊式转轮

12,装甲炮座

13,机械甲板

14,甲板吊耳

15,16英寸主炮炮管

16,装甲炮塔

17,装甲炮膛

18,旋转托架

19,火药升降机

20,装填器

21,旋转炮塔结构

F:瓜达尔卡纳尔的夜战

本图描绘了1942年11月15日凌晨1点02分,华盛顿号正用她的16英寸(406毫米)口径主炮向日本帝国海军雾岛号快速战列舰进行第三次齐射的场景。之前8400码(约7.7公里)的齐射已经造成雾岛号右舷中部次级火炮射击孔处的大火。同时雾岛号的右舷尾部还被华盛顿号的5英寸(127毫米)炮发射的多颗照明弹照亮。

华盛顿号和雾岛号正以彼此相加54节的速度互相靠近,这并非经典的平行航线上进行战舰对决。这种高速接近意味着极高的航速变化率以及可能性极高的航向偏差——平行航行的稳定速率是不会造成这些情况的。战斗的前两分钟以及随后的29秒后华盛顿号共向雾岛号发射了39枚16英寸口径的炮弹。然后华盛顿号停火并等待了90秒,他们得到了目标已被击沉的报告。不过这时雾岛号开火还击,华盛顿号随后又回应了三分钟的炮击,这次她发射了36枚16英寸炮弹。“雾岛号”随即停止射击,转向左舷。当意识到南达科塔号正处于船尾右舷的某处,小威利斯·李将军(时任第6战列舰舰队指挥官,译者注)认为它正在从同一方向上接近雾岛号,于是他下令华盛顿号停止开火。

图中右侧是被日军巡洋舰爱宕号和高雄号的探照灯照亮的南达科他号,两艘巡洋舰和雾岛号的共同攻击对南达科他号造成了严重伤害。南达科他号被日军炮弹击中26次。尽管装甲带没有被击穿,而且该舰仍保有蒸汽动力和机动性,但她的战斗能力已经由于指挥控制军官与船员的损失以及舰桥与上层结构内设备的损毁而丧失了可操作性。随后南达科他号退出战斗,雾岛号则在凌晨沉没,因为该舰船员无法控制因华盛顿号的炮击造成的进水。

小威利斯·李将军和华盛顿号取得了对日本帝国海军的重大胜利,这导致日本人无法轰炸亨德森机场(位于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美军机场,译者注),也无法保护运送增援部队和补给的己方船队,而这些船队在早上就被从亨德森机场起飞的美国飞机相继摧毁。不过,由于不确定南达科他号相对于自己的位置,小威利斯·李将军在考虑未来夜晚的水面战斗时仍显得十分保守。

G:伪装涂装方案,1941年-1943年

北卡罗莱纳号在服役期间采用过好几种伪装涂装方案。伪装的目的是降低船只的可见度,让敌方对船只的身份、行驶方向和航速产生误判。当然,根据需求不同,各个伪装方案之间差别很大。所有使用的油漆都是哑光的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光反射带来的风险。

G1:北卡罗莱纳号最初的伪装方案是1941年涂装的“措施2号伪装系统”。这一方案在整个舰体本身涂装的海洋灰色,上层结构涂装雾灰色,指挥塔顶部为淡灰色,全甲板涂装甲板蓝色。

G2:1944年采用的“措施32号”伪装涂装是北卡罗莱纳号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涂装。使用了浅灰色、雾灰色和海军蓝色的多边形色块的这一方案意在混淆战舰本身的身份以及行驶方向,尤其针对潜水艇的潜望镜观察。这一涂装模式适用于1944年-1945年间在太平洋战场服役的大多数美国水面舰艇。

另外她的甲板和水平表面仍保持甲板蓝色涂装。

H:伪装涂装方案,1944年-1947年

战争快结束时,北卡罗来纳号对她的伪装方案做了进一步修改。

H1:“措施22号伪装系统”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欺骗水面观测者,使其产生虚假视觉印象,让他们留下目标的距离较远的错觉。从1942年底开始,该方案被广泛应用于美国海军在大西洋和欧洲沿海水域部署的船只,到了1944年底,该方案开始在太平洋地区使用。北卡罗莱纳号在1945年到1946年间一直维持使用这一涂装方案。该方案采用船体最低点延伸水平线以下涂装海军蓝色,水平线以上涂装雾灰色的组合,另外所有甲板涂成甲板蓝色。

H2:1947年,北卡罗来纳号采用了“措施13号”雾灰色涂装,这艘军舰被全部涂成雾灰色,只是所有甲板还保留着传统的甲板蓝色。这种涂装被认为可以在各种条件下提供合理的伪装保护,并且在战后得到广泛采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