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装备】日本战列舰之王

 q1338 2016-10-28

1937年9月的一天,日本吴市的气氛诡异的变化起来,港口船坞突然间忙了起来,大群警察,密探围绕着这里,监视着工程师们和工人们在庞大的船坞四周搭建伪装网,并且大量改装吴市的海军船厂,工程十分惊人,巨大的伪装网使用了大量的棕绳,致使吴市周边的棕绳全部脱销。

吴市,日本的天然良港,自古即有水军驻扎于此,明治时代后,更先后成为日本帝国海军和海上自卫队的主要据点,更是造船、钢铁、机械的发展中心,这里有着日本重要的海军军工厂,人口众多,到二战时达到了最大值40万。这一天,这座城市的几乎所有工业尖端力量、技术、资金都被汇聚于此。茫然的人们哪里知道,这里,将要诞生人类史上的巨兽,战列舰之王——大和!

野心

1934年,这一年,华盛顿海军条约对已经在复仇和贫穷下的愤怒的日本等国来说,已是形同虚设了,一战凡尔赛和约意味的20年和平,也终于要到期了。战败国的卷土重来,在人类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更是变本加厉。一战,不是义战,没有正义,没有对错,人类为了利益聚在一起,拉帮结党,拳脚相向,。所以,当法西斯和帝国主义兴起的时候,英国在想怎么继续当老大,美国想着怎么废掉英国自己当老大,20年,列强还是列强,为了自己的利益,一切都是值得的。所以,德国的复兴崛起,日本的崛起,他们不顾代价地利用,早已忘记那曾经也让他们畏惧的爪牙。

这时的日本,已跻身于世界海军强国之列,开始在太平洋地区向美、英挑战。日本一面为了公开争夺自己的船舰吨位,一面暗中研制着突破条约的巨型战列舰。1月,日本修改帝国国防方针时,正式把美国列为假想敌。1935年,伦敦海军会议召开,日本极力争夺自己的海军力量,但遭到其他国家的反对。1936年,日本拒绝在伦敦海军条约上签字,并退出裁军会议。不光日本,即便那些所谓签字的国家,都早已将条约抛之脑后了,他们纷纷造出了巨炮大舰时代的最后一头巨兽——后条约战列舰。而日本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假想敌美国的工业实力跟自己简直是天壤之别,为了弥补这一天然缺陷,日本希望以质量胜数量,于是通过了第三次造舰补充计划,研制了最为先进的最为强大的新型战列舰,大和级战列舰,就是后条约战列舰其中之一。

大和号战列舰(日文:やまと,英文:Yamato,中文:大和号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大和级战列舰的一号舰,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大和舰建造过程中的计划的标准排水量为64000吨,实际建成是的排水量则为65000吨,满载排水量72808吨。其中船壳20,212吨,装甲21,266吨,防御板1,629吨,武器系统11,611吨,主机设备5,300吨,舾装1,756吨,固定设备417吨,非固定设备641吨,鱼雷75吨(据认为大和携带6-10条610毫米直径鱼雷,但该舰没有鱼雷发射管,6-10条鱼雷也没有75吨重),导航,光学设备95吨,电力设备1,108吨,飞机111吨,锅炉水297吨,预备食用水212吨,重油4,210吨,润滑油61吨,轻质油48吨,合计重量69,100吨(正常排水量)1937年11月,在侵华战争爆发的四个月后,日本开始了大和的建造,铺设了第一根龙骨。

武器

1941年10月,大和开始试航,到了12月日,就是珍珠港事件爆发的那一天,大和试航结束,编入现役。历时4年完成。大和的建造,日本煞费苦心,大和身上的每一处都浓缩着日本30年来对海军舰艇制造的研究。1934年10月,日本开始了这项惊人的设计,就像日本赋予它民族之名一样,日本竭尽全力将日本最好的技术应用于大和。无论是海军史还是船舶史,大和都拥有一席之地。大和开创性的采用了球鼻首,且在球鼻首里加装上了听音器;大和使用了舰首半圆形前斜,这是以往军舰上未出现过的,很多在英美还处于试验阶段,足可看出日本在造船领域的先进。在设计上,日本经过大量试验和保留数据,采用了技术成熟的蒸汽轮机,使庞大的大和可以达到30节的航速,日本一改自己以往的战列舰桥建筑的异常高大复杂,容易被识别发现的特点,从实际出发优化了舰桥采用了二重筒状结构,减少对外开口使整个舰桥指挥部的结构更加紧密,减少了火炮冲击波的影响,并且依照战列舰的烟囱薄弱的特点,采用了单烟囱及加大烟囱倾斜角度,并且加固了烟囱前装甲,既提高了烟囱的防护能力,又使烟囱不阻挡观测视野;为了提高大和的机动能力,大和采取了先进的转向舵,分为主舵和副舵,距离15米,大大提高了大和的转向能力;大和的前甲板与众不同,其内侧的细腰部位呈曲线状,船身较宽,在波涛汹涌的海上,战列舰舰体的稳定性实际对主炮射击精度影响非常大,而舰体粗短的“大和”无疑拥有着更好的纵向稳定性。大和上的改进,很多都被大型军舰、航母沿用至今。

人们熟知大和,就是因为大和有着无与伦比的装甲和武器。最为著名的便是大和的主炮,460毫米的大口径舰炮,这是战列舰史上当之无愧的No.1,而早在20世纪20年代时,各国就已经开始研制这种口径的巨炮,只是当时的还未曾想到将如此巨大口径的火炮应用到战列舰上去,这就是为人熟知的巨炮的前身,不过巨炮,或是轨道炮的应用虽然很著名,但是实际威力和作战效果并不明显,相反,在海军战列舰在对大口径火炮的需求日渐增长时,这种口径夸张的巨炮歪打正着的被海军追捧。

1920年试制的480毫米舰炮便是由于强度不足而在试射中报废,在高膛压条件下,炮管很难支持,而460毫米舰炮在减装药的情况下勉强通过试射。为此,吴海军工厂舰炮部采用了新的火炮自紧技术。通过内压增强炮身的强度。用这样的方法制造出来的炮身在试射中取得了成功,其身管寿命达200-250发。事后日本经过多次模拟实验与讨论,根据设计要求采用了当时流行的三联装9门主炮方案,并且选用前二后一的布局,两座三联装炮塔配置在前甲板,一座三联装炮塔配置在后甲板。当时日海军对主炮口径保密,称为九四式身长45倍口径的400毫米炮,实际是94式45倍径460毫米口径舰炮,单座炮塔的旋回部的重量总重为2,774吨(有些资料称大和炮塔重2,510吨,系未计算弹药时的重量),相当于日海军秋月级驱逐舰的排水量。炮塔后部装有93式15米基线测距仪(装有电罗经,航行时可保持稳定),炮塔两侧前面及顶部前面均装有潜望镜式瞄准镜。炮塔的俯仰角是+45度,-5度,装弹机械化。火炮装填炮弹时,固定在+3度,俯仰速度每秒8度,炮塔旋回一周3分钟。发射速为1.8发/每分;炮弹基数每门炮100发,每发炮弹重1460公斤,装有330公斤高爆炸药,发射后可在空中飞行90秒,最大射程42公里。在20到30千米距离上可以打穿任何一艘战列舰的主装甲带。如此巨大的主炮,即便炮塔沉重,后坐力也相当惊人,9门主炮按一舷齐射,后坐力竟让达到了8000吨。为了解决后坐力的问题,日本人绞尽脑汁,开始在后主炮前边的挡风板之后集中设置升降、通风口,这样既可使后主炮前的甲板显得光净简洁,又可利用通风筒来减少主炮冲击波的影响。(后为了加强防空力量在每个炮塔上加设了2门三联装25mm防空机枪)。大和炮的优异性还表现在射速上,这是改变了设计方式的结果,3联装主炮齐射后发射出去的炮弹在飞行中往往会互相干扰而影响射击精度。以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便是让中间那门火炮与边上的2门交替发射,而大和舰在主炮上装了一种火炮发射延迟装置,使中间那门炮的发射时间比边上2门延迟3/1000秒—5/1000秒,从而保证3门主炮能够同时射击。大和舰的460毫米火炮配有三种炮弹,分别为91式460毫米穿甲弹,三式对空弹和高爆弹,分别执行对同等战列舰和大型舰船及航母、对空、对地和小型舰艇的攻击。这里我还是提一下这个对空炮弹,即三式对空弹,上文中曾明确的提出来,大和的主炮的仰角射界可以达到45度,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懂行的人都知道,战列舰的主炮基本不会对空,很多国家对大口径火炮的对空能力都做过研究,但是限于火炮的引信技术和杀伤方式等问题,对空在其他战列舰上基本被取消。大和,我一直这么看待日本强加给大和主炮的对空能力和一系列对防控的加强是因为日本已经认识到到了航空母舰的威力和海军航空兵的作用,至少可以说是很大一部分人认同这一点,所以大和的460主炮,也装备着罕见的对空炮弹,不过技术上的硬伤就是显而易见得了,大和的主炮对空时使用的三式对空炮弹需要再发射前调节延迟引信来控制炮弹在空中的爆炸时间,从而取到打击敌方飞机的效果,可是说的简单,怎么调节引信呢?拧螺丝!对,就是这么简单易懂,啥时间,大和回到了最早期的风帆战列舰时期,你想打到敌人的话,必须先来测量敌我距离,再算出需要的引火线长度并裁线,然后发射出去,大和除了把引线换成了螺丝,原理基本相同!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种滑稽的设计被应用下来,而且在大和沉没的冲绳岛战役当中,这种主炮确确实实应用了!

除了主炮,大和的其他武备也很齐全,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副炮采用从最上级巡洋舰改装时拆下来的60倍径155毫米口径舰炮12门(四联装3门),该副炮的配置颇有特色,4座炮塔分别设在上层结构的前后及舰上层建筑的两舷。(这两座后来被拆除,以腾出空间来安装高射炮)。这种配置可保证大和舰的全部4座副炮炮塔中的3座可以同时指向一舷,而大多数战列舰只能保证一半副炮同时指向一舷。还装备155mm炮156门(3联装45座、单装21座),13.2mm机枪4挺(双联装2座),大和的舰桥旁边围满了密密麻麻的各型舰炮,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发怒的刺猬。此外,大和还配有3种鱼雷,舰载机零式双座水上观测机和零式三座水上侦察机共七架。

作为战列舰中的老大,大和不仅仅拥有出色的攻击力,还装备着最厚的装甲带,作为一艘标准的战列舰,其防护性能堪比教科书,按照设计要求,即该舰的装甲可以承受该舰自己的攻击,应能够承受自身460毫米主炮在20000-30000米距离上的打击,大和绝对符合这个要求。它是整个战列舰史上最厚重的一艘。装甲带经过严格设计与处理,具有良好的防弹外形,其舷侧410毫米装甲呈20度倾角(向内侧倾斜),舷侧装甲倾角是战列舰中最大的,大和舰中甲板边缘处的230毫米装甲也带有7度的倾角。大大提高了大和舰装甲的抗弹性。大和防护系统并没有明显的特点,只是对指挥塔、炮塔及主机和弹药库的装甲进行了进一步的加护;并且迫于航空力量的压力和对远程炮战中极易出现的大角度落弹情况,大和号对几乎所有的重要部分上甲板进行了较大加强为了减轻重量,以保证炮塔的转动速度,该舰副炮的防御设计得较为薄弱,其炮塔装甲为25毫米,仅能防御弹片和近失弹杀伤。副炮的炮塔底座采用75毫米厚的合金铜装甲来保护向弹药库的通道。2座被安装在位于舰体中心线的防御能力薄弱的副炮塔与主炮塔相邻,弹药库距离过近,一旦中弹损害容易波及主炮弹药库,是个显而易见的缺陷,为此后来还专门强化了防护措施,也只是加强了弹药库的防护。为了防水雷和鱼雷攻击,大和的舰底采用3层底。同时为了提高抗沉性,全舰被划分出了1147个水密隔舱。大和号应对鱼雷攻击的能力相较于其他战列舰要强好多,但是大和号的船体防鱼雷设计并不科学,这也是造成大和号沉没的巨大原因。(真不知道日本咋想的,日本二战时期在鱼雷上的研究是公认的出类拔萃,但是无论是大型战列舰还是航母,对鱼雷的防护其相当的差劲。)

上文提到了,大和在珍珠港事件的当天完成了试航,成了此次事件的功臣山本五十六的旗舰。(山本五十六这人很有眼光,不仅支持航母的发展,看到了航母未来的潜力,而且成功,偷袭了珍珠港,我在这里不提及罗斯福阴谋论,他很反对战列舰的研制,认为航母的潜力会更加大。不过大和一给他,他就把大和当旗舰,说他口是心非吧,其实也不是,这就跟我们总是说钱是万恶之源,不过一旦有人给你很多钱,你一样很开心,同样的道理,理解万岁!)这艘被日本视为“帝国的救星”的庞然大物,终于开始了他悲剧的一生。他将载着大舰巨炮主义坠入深渊,不过,跟我们一样,无论成功失败,在game over之前,一生的路还是要走,还是有悲剧和欢喜,没人逃得了!本来我也想费些时间对大和号的事迹一一介绍来着,不过日本和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战争太多了,作为一条如此短命的战列舰,而且在整个太平洋战场上的作用和影线并不是很大,他所经历的战斗确实不少,大大小小有了20多次,被航空炸弹击中27次(最后一战24次),鱼雷12次(最后10次)。小战斗不谈,光聊聊大战吧!刚上战场的1943年,这家伙除了被人家潜艇闷头打中了2颗鱼雷后,就没有什么了。第一次参战有点冤,中途岛海战没赶上,一开始的几次战斗其实都是没有参加的,中途岛受挫后,大和一直在等待机会。

大和之殇

机会终于来了!1944年9-10月,美国开始实施菲律宾战役,1944年10月22日,大和号作为栗田舰队的核心,包括武藏等5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的第二舰队,由文莱出击,执行捷号作战计划(在马里亚纳海战中,日本海军航空母舰舰队遭到了重创所以未能参战),参加莱特湾海战。这次海战中,大和初露锋芒,一炮秒杀了美国护航航口母舰冈比尔湾号,巨大的爆炸使得航母直接被炸成两段。不过此次海战中,大和一共打出了104枚炮弹,其射击精度可想而知,我能理解美国人为什么在这场赢得应该算是轻松加愉快的战役中并不好受的感觉了,他们需要冒着分分钟秒杀自己的炮弹来战斗,看着炮弹飞过来,但就是没打着,跟被枪毙时枪哑火了一样,这个虐心啊!之前战役中姐妹舰武藏号被炸沉,给了日本无比沉重的打击,这次又看到了大和的实力,估计日本人才会丧心病狂的想出自杀式袭击这种烂招。所以当美国开始实施中途岛登陆战,日本不仅出动大量自杀飞机攻击美国舰队,还不顾联合舰队的反对,强行出动大和号。不得已,大和带领第2舰队10艘军舰(还有1艘巡洋舰及8艘驱逐舰)前往战场,由于燃油紧缺,大和的整个舰队只带了大约1/3的燃油,基本就是单程票。大和的命运也就结束了,这次出行,美军很快觉察到了,出动了大量飞机侦察,并且还是像以前一样,将大和调离到远海,阻止岸基航空兵的支援。美军率先发现了大和,并通过战斗机、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等共280架发起了突袭,一时间,各类飞机腾空而起,对大和展开了狂轰乱炸,鱼雷,炸弹,机枪火舌倾泻而下,大和奋力反击,舰桥周围的火炮纷纷引燃,在空中交汇出一张火网,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偶然情况,还是美国人好像在轰完武藏号后得到了经验,所以鱼雷机只对左舷一面开火,即便大和疾行躲避,还是因为船身过于庞大而无法有效规避。这使得大和很快倾斜,美军可以使大和迅速沉没。四架美军鱼雷机冲出云层从容实施攻击,美机攻击动作十分完美, 它们朝敌舰上层建筑上不升起的太阳旗直冲过去, 瞄准左舷首部和正横之, 在距离目标码时投下了鱼雷投雷后, 四机如释重负, 摇晃前冲, 险些撞到了大和号的烟囱, 如同是在进行飞行特技表演。战斗异常惨烈,大和上到处是爆炸、燃烧和日军士兵的鲜血,在铺天盖地的飞机攻势下,大和上的火力越来越弱,船体甲板上到处是日本士兵的尸体残骸,日军还继续拼死抵抗着,很多美军飞机在投弹之后还在用机枪对大和疯狂扫射,最终,大和在被鱼雷击中十余次后,船体已经左倾80度,几乎与水面垂直,即使在注水平衡也无法阻止船的倾覆,大和终于沉没了然而就在大和沉下水的那一刻,460毫米前主炮膛里的炮弹滑落下来,撞穿了弹药舱甲板,引爆了舱中的炮弹,剧烈的爆炸将大和号舰体炸断,烈焰冲天而起,翻滚的蘑菇状烟柱竟高达1000米,甚至连110海里外鹿儿岛的居民都看到了大爆炸的火光与浓烟。下沉的巨大舰体在海面上形成了 一个深50米的旋涡,将许多在海面挣扎的舰员吸入海底。不多时,后主炮塔里的弹药也在水下爆炸,钢铁的碎片从水下飞溅而出,爆炸的气浪连附近日舰上的水兵都感到一阵窒息,伊藤中将和有贺大佐以下2498名舰员葬 身 海 底 ,只有269人生还。

大和的覆灭,标志着战列舰时代的终结,盛行了半个世纪的大炮巨舰主义也终于烟消云散了,大和是战列舰迷们最为喜欢最为推崇的战列舰,我知道,在我之前,很多人写过大和,太典型了,那么强大,那么传奇,又是那么悲剧,他把战列舰的威力推向巅峰,又亲手结束了战列舰的命运。无数人惋惜战列舰的离去,没错,战列舰是男人的浪漫,它是人类兵器时尚最能体现暴力美学的武器,之前,我听过很多人讲战列舰,也读过很多书,看法都不尽相同,老兵虽死,但是光荣依旧。无疑,我也一样,今年是二战胜利70周年,我之所以选大和,不仅是上述原因,还因为我是学造船的,大和上有着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研究,日本对我们来说,抵触情绪都不小,但是有些东西要掘弃,有些方面我们还是要学习,大和留给我们的是教训,是经验,是借鉴,也是警醒,学习战争,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平!在此,向所有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英雄们致敬!


来源:吕伟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