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中平原对陕西人意味着什么?

 地图帝 2022-06-27 发布于上海

1998年,笔者从陕西宝鸡高考到黑龙江哈尔滨,24年了。陕西是我故乡,写一篇小文怀念之。

关中平原是在渭河水的滋养下成为沃野良田的,整体呈东西走向,即东西狭长约350公里、南北宽窄不一的格局,其东部最宽达100公里,在西安附近约75公里,而眉县一带仅20公里,至宝鸡则逐渐闭合成峡谷。

关中地势西高东地,渭河自西向东宛如一条玉带一般蜿蜒流淌了几千年,既养育了祖祖辈辈生长在这片黄土地上的生灵们,又像是一位耿直又执着的史官记录着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金戈铁马、岁月祥和。

关中平原南依巍巍秦岭,秦岭山脉的主峰太白山海拔为3771.2米,是为中国东半部陆地上最高的山峰,就坐落在眉县境内。而秦岭淮河一线自成中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所以位于秦岭北麓地势平坦处的关中平原,也因为秦岭山脉阻挡了北上的暖湿空气,而成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常年雨水较少。如果在没有有效灌溉、水利失修的区域,农人们就只能靠天吃饭了。

关中平原又北靠渭北高原,渭北高原是陕北高原的余脉,其落差最大处也在眉县境内,与该区域关中平原的落差大概在200余米,可以说渭北高原就像一道坚固的屏障一样守卫着关中平原的北部不受外来侵扰的威胁。

关中平原的西部闭合成峡谷,东部的潼关因有黄河、渭河、洛河濒临之险要,又有秦岭形成之隘口,使得平原区所呈现出的“纺纱梭子”形地域在冷兵器时代特别适合防御,只要是用重兵守住东西两处及中部的散关、斜峪关(眉县境内)、傥骆道、子午道等几处重要关口,内部开阔平原处又能以自产农作物来自给自足,确保短时间境内无虞。

关中平原出产的主粮以小麦、玉米、油菜籽、高粱、大麦等耐干旱作物为主,这时候渭河就为人畜饮用和农作物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渭河除了她母亲般安静地奉献乳汁给关中儿女的一面之外,也有她暴怒不安的一面。

小时候我就住在渭河北岸一两公里远的地方,经常在夏季丰水期和小伙伴们一道去渭河里游泳、嬉戏、解暑,也在其它季节枯水期去河床上打草回家喂牛羊,从而体会到了劳作的苦累。依稀还记得那时的夏天如遇上游雨水充沛时,经常会使河水暴涨,冲毁部分堤坝的河水会淹没农田造成不小的损失。为此,老人们还在河堤北面不远处修了一座龙王庙,祈求“龙王”管住河水、莫要再形成水患为害一方。可尽管如此,洪水该来的还是会来,哪里会听从“神仙”的摆弄?

后来人们为了有效利用渭河水,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就群策群力陆续兴修了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等著名水利工程,又逐段加高加固了堤坝,疏通了河道,既很好地治理了水患又形成了肥沃高产的三大灌溉区等万亩良田,牢靠保障了农业生产,有力地回答和证明了哪有什么“神仙道爷”,唯有靠劳动人民的双手才能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关中平原,养育了一代代新、老秦人,形成了“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高唱秦腔”的地理人文风貌,塑造了关中人坚韧不拔、粗狂豪迈、热情奔放、倔强朴实的性格,成就了一统华夷、汉唐文明、十代古都的不世之辉煌!

生于斯、长于斯的关中人,不论成年后继续留守建设家乡、还是远离故土谋生发展,都难以离开和忘却那一座秦岭、一条黄河、一抔黄土、一弯明月。

作者:秦江。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硕士),某大学教师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