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帝穿了衣裳

 kslztqs 2022-06-30 发布于山东

皇帝穿了衣裳

雪涅半墨堂
角标
06-13
相关推荐

丹麦人安徒生,写了童话《皇帝的新衣》,本心是给皇帝老儿开个玩笑,谁让你们如此无知与愚昧,又如此滑稽搞笑呢!,谁料,皇帝穿没穿衣裳竟成了流行段子。这是安徒生所始料未及的。

中国的皇帝多是穿了衣裳的,除了自身的龙袍之外,还多了一件文化衣衫。这衣衫非锦非丝,非绵非缎,书法就是皇帝的一件文化衣裳。倘若有哪个皇帝不谙书法,疏远纸墨,似乎就远离了这件文化衣衫,为人耻笑不说,真像是裸了上身的一介草莽武夫。因而,历朝历代的皇帝对书法这件文化衣裳总情有独钟,不忍舍弃。

皇帝穿了衣裳

康熙书匾额

从史料看,汉代帝王,只当帝王,那时当权执政,别无旁骛,书法尚未步入自觉时代。迨李唐之后,书法渐已风行天下,帝王倘不染翰墨,定然是不合时宜,或是缺乏文化远见的。

汉代仅武帝彻与元帝奭能书,至东晋书风方炽,东晋十一帝,五人能书,王逸少正成于斯,巍峨耸立,修成正果,也是历史之必然。此后,书风浩浩荡荡,绵延不辍。一部文化史,几乎就是一部书法史;同时,即便是帝王史,书法也是其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血肉一脉。至唐,李世民更将书法推衍到登峰造极的神圣地步,书法已不仅仅是件文化衣裳了,它几乎成了帝王文化生活的一个招牌与徽章。

皇帝穿了衣裳

唐玄宗书法

如此,并行衍进,帝王好书者多多,高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宣宗、昭宗统统爱书善书,连皇后武则天也写上几笔。之后,南唐后主李煜仍维系着帝王书法的香火,陶九成《书史会要》称李煜书法“不减柳诚悬”,又说后主“作大字不事笔,卷帛而书皆能如意”。唐之后,虽书法由鼎盛而渐趋开始走下坡路,但到了北宋,帝王好书者,仍不减于唐,九个皇帝,仅有一人未入书史。而其中最为彪炳的帝王当数赵佶,还开天辟地独创“瘦金体”,成为中国历史上尤为如痴如醉的书画皇帝。

皇帝穿了衣裳

宋徽宗书法

元代恍惚不过百年,像人打了一个盹儿,帝王们戎马倥偬,尚未缓过神来,朱明王朝已翩然而至。明朝帝王在书法上多有示弱,出了个喜爱做木匠,且误国殃民的皇帝,但仍有几代帝王工书善墨。及至清王朝,帝王们终于回了神儿,几乎个个砚墨习书,虽不能说人人善书,书有所成,然而康熙嗜董其昌,乾隆拜赵松雪,还是入得书法门径,可以圈点的。

据报载,清朝十位皇帝和几位后妃,在北京紫禁城里留下了22703 件书画作品,这个准确到个位的数字,是年初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建院80多年的历史上首次向社会公布的。

清王朝是马背民族,更加注重汉文化统驭天下。在此,书法不单单写字染墨那么简单,它简直成了一个特殊的符号——是文化和文明的象征。从故宫对外公布的书法数字看,康熙书法540件,乾隆10700多件(画作1600),雍正书法家150件,顺治700多件。顺治6岁即位,13岁亲政,用他自己话说,是“阅诸臣章奏,茫然不解,由是发愤读书。”从顺治留下的《千字文》习帖看,他20岁还在临摹,之后脱帖,仅用了三年,足见他习书之勤、之用功。乾清宫《正大光明》楷书匾为为顺治所书,仅此,已见他书法功力。

皇帝穿了衣裳

慈禧书法

丛顺治的描红习作,康熙抄写的唐人诗句,到慈禧写的榜书大“福”大“寿”,以及溥仪笔下的花鸟等,几乎所有的皇帝都是穿着一件文化衣裳的。而且,这似乎量体裁衣,看去那么合身合体。固然,这即是一种门面的装点,或者说是一种姿态与文化作派,也不无一种文化示范与引导。不管怎样,它都无形中起到了一种文化引领的作用,更有承前启后之功。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之上,永恒在一刹那间辉煌绽放。

文化之功,平时用肉眼看不见,或是很难发见的。可一旦现形,必有惊天之效益。万幸的是,皇帝们大多都穿上了这件文墨衣裳,才使得我们传统的书法艺术得以绵延千古地绽放,开出许许多多绚烂的花朵。与此同时,皇帝们也感到穿上这件衣裳给他自身所带来的美丽与温暖,这可真是一个历史的双赢。

热门评论

精彩评论,虚位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