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帝写字,确实有一股气!

 真友书屋 2015-03-22


导读:综观皇帝们的书法,风规是否自远且不说,确实是做到了不激不厉,不急不徐,自有一股雍容富贵的气度。—— 书法家微信


康熙手迹


清代帝王对汉文化的推崇不逊前朝,这一点也反映在他们对诗文书法的兴趣上。虽然文字狱依然存在,但康、雍、乾三帝身体力行,他们尊崇汉儒文明,学习汉人的典籍、艺术,将书法作为宸翰日课,而他们本人由于得到传统的训练,再加上饱览内府名帖名碑,书法造诣自然也都颇为深厚。这里撷取一部分,这些帝王圆熟流畅的笔墨,虽谈不上出类拔萃,但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雍容典雅的帝王之气。

  

在这个历史时期,朝中也出现了许多非凡的书法人物,著称于世,如张照,刘墉,王文治,汪由敦,英和,还有乾隆十一子,十一阿哥永瑆等等。


雍正 扇面(图片为中贸圣佳/2004-06-06第1207号拍卖作品)


乾隆 题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顺治(1638-1661)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时年六岁,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14岁的福临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

行书论桐文 设色画笺 立轴226×65cm


行书唐人诗一首 立轴


康熙(1654-1722)


清代内廷书法,从康熙开始走向兴盛。康熙从小接受汉文化教育,在位期间,重视文化建设,组织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大型图书。玄烨曾以擅长书法、专学董其昌的沈荃为师,受其影响,亦极其推崇董其昌的风格,将“海内真迹,搜访殆尽”。


康熙本人的书法也完全出于董的路数,软美中涵有博雅的气度,但却失去了董书的神韵。他对自己的书法十分自负,经常作书颁赐大臣和外国使节,尝书写“清慎勤”三大字,摹刻石上,以拓片分赐内外诸臣,又曾为山东曲阜孔庙书“万世师表”四个大字,为江西庐山白鹿书院题写匾额,并以“学达性天”四字颁赐天下各地书院。


康熙视董书为圭臬,社会以康熙定一尊,这一时期可以说是视董书为楷模的辉煌时刻。


行书五言诗轴纸本,纵200厘米、横59厘米


玄烨在书法上极力推崇董其昌,并致力于临摹学习,这件作品写的比较文雅,中规中矩,但个别字不甚理想,如“成”字笔划软弱。玄烨号称学董,其实并没有学到董书的真谛。但作为一位清帝,在日理万机中不忘翰墨,弘扬汉学,仅这一点就值得我们称赞,况且字也写的不坏。诗轴后署“驻跸杭州”。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意。《周礼·夏官·隶仆》:“掌跸宫中之事”。因即以指帝王的车驾,比如驻跸。


《行书柳条边望月周》纸本 行书


《行书唐诗轴》111.3×46.5厘米 行书


《行书五绝诗轴》洒金笺 135.8×58.2厘米


雍正(1677-1735)


雍正皇帝施政时间只有短暂的13年,因此即位前的书法作品以及书法评论流传下来很少。雍正是一个善于思辨、善于改革的皇帝,曾在中央行政制度方面进行过重大变革。他种种变革思想和改革措施,表现为“不如资若求功名”,善于培养人才;继续发扬“条举名帖为辨”的治学态度。


《书林纪事》有一段记载虽然未提到雍正书法如何,也未提到对书生书法评价,但间接表示了“见一书生颇精八法”的同时,他已然具备“八法”的素质和对书法品评的能力。他的书法在经历了漫长的临写摹仿的初学阶段,即位时已进入成熟阶段,书法总体表现畅朗娴熟、宽辍自然、文雅遒劲、谋略深邃、格调非凡、气势宏伟,有皇帝欲凌驾雄强的气派。从流传下来的墨迹看仍然受董香光影响颇深。


《草书王维五言律诗》纸本 草书


雍正《行书夏日泛舟轴》


乾 隆(1711-1799)


乾隆自幼就接受汉族传统文化教育,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无一不精,文化修养很高,执政后也十分重视文化建设,“稽古右文,崇儒兴学”。他对于书法的嗜好和倡导,比之祖父康熙更胜一筹,历经数年,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品,御览、御批、钦定多部传世藏帖,集我国历代书法艺术之大成,特建“淳化轩”藏《淳化阁帖》,一时帖学之风大炽。


乾隆的书法从学习赵孟頫入手。乾隆本人雅赏赵孟頫的书法,心慕手追,身体力行。游览名胜每到一处,作诗纪胜,御书刻石,其书圆润秀发,在宫中、御园、名胜古迹、寺庙等几乎到处可见其墨迹,至今海内乾隆御碑甚多,其擅书之名流传普遍。

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发现,书学起步仍是康熙时流行的宫廷书法,后在承学各家中选定赵孟頫丰圆肥润的书法。从存世的乾隆书迹看,他的字字体稍长,楷书中多有行书的笔意,行书中又往往夹杂着草书的韵味,点画圆润均匀,结体婉转流畅,缺少变化和韵味,并无明显的成就,这或许体现出一代天子的气度,评者称其“虽有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

其作品因其特殊性一直得到了收藏家的关注。


《行书五言律诗》纸本


《行书凤凰清听轴》纸本


乾隆书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