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懂了这条曲线,你就明白为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了

 剽悍晨读 2022-06-30 发布于上海
主播:Bobo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2年6月30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从“为什么”开始》。
 
这本书是由领导力哲学第一人西蒙·斯涅克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万达创始人王健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句调侃。但是,这背后有没有什么经济学上的道理呢?德国著名作家歌德也说过类似的话:“无论你能做什么,或梦想你能做什么,马上开始做,因为果敢中包含着天才、力量和魔力。”这两种不同表达之间的相似之处,就是我们今天重点解决的问题。
 

『神奇的曲线』 

 
1962年,埃弗雷特·M.罗杰斯在他出版的著作《创新的扩散》中,首次正式地描述了创新是如何在社会中传播的。
 
历经多年,这条曲线经受住了各种考验,被各种机构和学者验证后,依然熠熠生辉。
 
直到30年后,杰弗里·穆尔在《跨越鸿沟》中延续了罗杰斯的理论,把这个原则应用到了高科技产品市场中,进一步把这条曲线发扬光大了。
 
但其实,创新扩散所解释的,远远不止是创新或技术的传播、它揭示的是价值传播圈层。
 
在文稿中,我们为你准备了一张图,显示的就是这条神奇的曲线。
这条曲线的阅读方向是从左向右,它让人群形成了一条正态分布曲线,曲线下是五种角色:创新者、早期接受者,早期追随者、晚期追随者,以及滞后者。
 
曲线最左边2.5%的人口属于创新者,紧挨着它的13.5%是早期接受者。创新者特别喜欢寻求新产品和新点子,任何基本的改进都能勾起他们的好奇心,成为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早期接受者和创新者很像,因为他们也喜欢新想法或新科技带来的好处。他们能率先认识到新想法的价值,愿意忍受一些不完美,因为他们能看到发展的潜力。
 
那么这条曲线跟我们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
 

『价值』

 
这条曲线下是五种角色,而这条曲线上就是创新的价值。
 
如果你把这条曲线从中间垂向劈开,图的左侧就可以被看成是一个躺倒的金字塔。处于价值链顶端的人,就是最早的那2.5%的创新者。然后吃到一些红利的是,13.5%的早期接受者。而34%的早期追随者,也能得到一些收益。最后剩下一半的晚期追随者和滞后者,基本上就是某个创新的消费者了。
 
他们无法参与这个想法的创新和创建,无法吃到这个想法的红利。
 
而作者发现,基本上90%以上的创新都跟勇气有关,或者通俗点说:胆子大。
 
所以,当有任何趋势时,先进入那个行业的人,或者说那个行业的缔造者,往往都是对那个行业最了解的人。他们更容易从中挣到钱。
 
而另外一些观望的人,或者说后知后觉的人,总是在行业发展饱和,竞争非常充分的时候,才选择进入。这时候,他们往往变成了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
 

『现象』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
 
比如,网上常说的,如果你成功错过了10年前的淘宝、5年前的公众号、3年前的短视频和1年前的直播,那么你一定不要错过下一个风口。
 
事实上,10年前做淘宝的人,现在把电商打法用在了京东、拼多多上,依旧风生水起。
 
5年前做公众号的,把自己的内容能力做成课程变现,直到今天挣到钱的人,依旧大有人在。
 
3年前做短视频的,现在做短视频孵化和陪跑的人,已经成立了公司,全国各地去招生。
 
1年前做直播的,现在正在卖货。而还在观望和等待的人,几乎都是消费者。
 
所以,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的原因在于,敢于进入新领域的人,能更大概率吃到行业发展的红利。而即便他看中的赛道没有发展起来,他其实也没有损失特别多的东西。
 
总结一下,这条曲线的价值非常大,认真理解它、读懂它,对于你未来的方向,有着非常好的指导意义。越早开始,你就能越早处于生产者的生态位。这比自己在原地踏步要好得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