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侍卫在训练拉弓射箭 清代的侍卫,满语称为“辖”或“蝦”。侍卫按其级别来说,有一等(正三品),二等(正四品),三等(正五品),四等(从五品)及蓝翎(正六品)不同的等次;若按其职守区分,则又有御前、乾清门及大门侍卫的不同。 满侍卫多选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的子弟充任,其中也间及宗室秀彦与外藩侍子。 至于汉侍卫,则由武进士中选充,每科共点十八名,多则二十余名,其中一甲一名(武状元)授一等侍卫,一甲二名、三名授二等侍卫,其他入选者分授三等及蓝翎侍卫。 ![]() 二等侍卫特古斯巴图鲁塔尼布画像 清代的勋戚、世臣以及王公、胄子曾任侍卫者甚多。 如隆科多是孝懿仁皇后的弟弟,在康熙廿七年被任为一等侍卫并擢正蓝旗蒙古副都统。 一代词宗纳兰性德,是康熙朝大学士明珠之子,也曾以世家子授三等侍卫,再迁一等。 ![]() 纳兰性德画像 御前侍卫由于能日侍皇帝左右,从扈给事起居,一旦受到宠信,就可以青云直上,官至将相。 和珅在乾隆三十四年时才是一名三等侍卫,等到四十年被提升为御前侍卫兼副都统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第二年授户部侍郎,命为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不久又兼步军统领,充崇文门税务监督,骎骎乡用,权倾朝野,执政二十余年。 ![]() 和珅画像 汉侍卫的待遇远远不能与满侍卫相比,一般能充任乾清门侍卫,就被认为是非凡的奖赏了。 只有嘉庆年间的杨芳,由于平定张格尔有特殊的军功,才由乾清门侍卫晋升为御前侍卫并封为三等果勇侯。这是前所未有的一例,可说是旷世的恩典了。 ![]() 带刀侍卫 入选的满侍卫,从道理上讲,应该是上三旗中的优秀子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而实际情况并不如是。在这些膏粱子弟中,有的读书甚少,甚至有满蒙字都不认识的。 据道光年间曾充侍卫六年并撰有《侍卫琐言》的宗室奕赓记述,有的侍卫连见面时寒暄应酬话都不知怎么讲,有的假诌歪文,说什么“你们令家兄”、“我的舍令弟”、“你的家大人”、“我的敝令正”,弄得人前丢丑。偶尔有一两个能看鼓词小说,把满洲传片能顺着念下的侍卫,大家就起哄说他是“满汉皆通”。 ![]() 《侍卫琐言》书影 侍卫既有等级尊卑的差别,骄下谄上的事就很容易发生。
这一段刻画入微的描述,若非奕赓亲身目睹,是不会写得如此传神的。 侍卫除了在宫廷值班随驾出行外,每逢乡试、会试,还有文场搜检之差,当差时随着章京到闱场的公门,列坐于搜检王大臣的两侧,盘腿叠胸,望之俨然,大有重臣之气象。但是他们却不敢与王公抗颜接谈,如果王大臣等偶一顾及,甚至感到手足失措,踧踖不安。当这一项差事,如真的搜查出有挟带藏掖,侍卫本身并得不到什么奖赏,而王大臣反倒都能认叙,如果发现有失查等情况,侍卫则要随王大臣一体罚俸。 看人下菜碟,这在官场中是司空见惯的事,侍卫也不例外。“每遇散管之差,拦阻闲人,盘查匪类,实似乎步甲。若遇衣帽鲜明及微名位之辈,虽站立非处,亦不敢查问。若遇当道者,反被喝责,自觉大肠发痒。”此一段文字见于《侍卫琐言》,“大肠发痒”措词之妙,令人发噱。 ![]() 看守宫殿的侍卫 侍卫的服饰在清代都是有严格规定的。
等到了道光年间,情况就不如往昔了。应该穿吉服的日子,居然破烂污秽,不堪寓目,其丑万状,偶尔有冠服华美的侍卫,身在队内反不自安。甚至有站班的侍卫,胸前只钉一块补子,背后则无。这是一份补子两个人用,背上应钉的那一块被别人借去钉在胸前充数摆样子去了。 堂堂朝仪,竟然如此这般模样,正如奕赓在《侍卫琐言》中所云:“思之不觉喷饭”。 ![]() 看守冷宫的侍卫 侍卫值班时休憩的处所是茶房,对于这个地方,奕赓曾模仿《陋室铭》写了一篇游戏文字《茶房铭》,现把它抄录在下面:
从以上这篇短文来看,奕赓虽身长贵邸(他是庄亲王绵课之子)并曾自称为“天下第一废物东西”,他倒是一个很有风趣的人士。 谈清代掌故者多举《啸亭杂录》、《听雨丛谈》等书,若以记有关侍卫掌故而论,则应以《侍卫琐言》为最。 关于清代侍卫,您又有哪些故事?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 end · 致谢和声明 |
|
来自: 新用户8926AVU2 > 《《胡同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