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嗽喘息 3 个月,抗炎平喘均无效,主任只看一眼肺功能便说出了真相!

 mhhs065 2022-06-30 发布于北京

50 岁的许师傅(化名)长期在北方打工,于今年年初出现咳嗽、气喘伴发热,体温最高达 39 ℃,到当地医院就诊,初步诊断为肺部感染,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但咳嗽、气喘症状没有改善。既往有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病史,约 25 年的吸烟史(已戒烟 10 年)。14 年前曾在当地医院诊断肺结核,服用抗结核药物一年半后达到临床治愈。

之后患者就诊于某省级医院呼吸科,肺部 CT 报告「两肺条索状、片状、结节状密度影」,肺功能检查显示「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一氧化碳弥散功能中度降低」(如 图 1-2),于是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炎」,给予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和抗感染治疗。

图片图 1

图片
图 2

但是以上治疗并没有改善患者的症状。在 3 月中旬的一个晚上,许师傅气短喘息明显加重,紧急就诊于笔者所在的医院。当天夜里正好是笔者值班,半夜被叫到了抢救室,了解情况后,我认为患者肯定不是慢阻肺,因为患者的发病时间太急,病程太短,而肺功能又如此严重,完全不符合慢阻肺的临床表现。特别是我发现患者的肺功能图形非常奇怪,容量流速环中的呼气流速表现是一种三角形的波形(如图 3)。

图片图 3  将容量流速环放大后的图片

再看具体数值,我们发现峰流速和呼气中期流速以及 MEF25、MEF50 和 MEF75 的数值均很低(图 4)。

图片

图 4
这种肺通气功能表现与典型的慢阻肺图形相差很大图 5 为典型慢阻肺患者的 F/V 曲线图形,下降支向内侧凹陷),反而更像是胸内大气道梗阻的图形,于是我又开始观察胸部 CT 的图像(图 6):

图片
图 5. 下降支向内凹陷

图片

图 6

注意观察两侧气道后,我发现患者两侧主支气管均有明显狭窄,问题就出在这!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回顾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血常规:白细胞 10 × 10^9/L ,中性粒 59.9%,淋巴细胞 33.7%,嗜酸粒细胞 1.1%;尿常规:尿蛋白++;

生化:ALB 27.6 g/L,血糖 16.92 mmol/L,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49 U/L,其余均正常。

肺肿瘤标志物:CYFRA21-1 5.42 μg/L,其余均正常;

血身抗体 + 血管炎抗体:阴性;免疫球蛋白:IgA 4.1 g/L,余正常;

糖化血红蛋白 7.4%;血沉 71 mm/h。

于是给患者安排了气管镜检查,检查发现两侧主支气管粘膜弥漫增厚,管腔狭窄,右中叶管腔狭窄,各级气道内大量粘性分泌物(图 7)。

图片
图 7
同时做了支气管黏膜活检术,术后示肉芽组织增生,肺泡灌洗送检 XPERT 阴性、抗酸阴性、培养阴性。

综合患者的临床、影像、肺功能和病理结果,初步判断是结节病,给予患者全身激素治疗。治疗一个月后,患者气急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肺功能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图 8):

图片
图 8. 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可以看到治疗前(上)和治疗后(下)图形和具体数值都有明显变化。但是图形仍然呈现三角形。
功能和影像两者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也复查了肺部影像,两侧主支气管管腔基本恢复(图 9)。

图片
图片图 9
复查支气管镜可以看到管腔也明显通畅许多,肿胀基本消退(图 10)。

图片
图 10
随着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第 3 次肺功能复查又有明显改善(图 11):

图片图 11. 第 3 次肺功能(右)和第 2 次肺功能(左)相比,FEV1 和 PEF 均有很大提升,最大通气量进一步改善

作为呼吸科医生,我们要重视肺功能检查的解读,特别是要结合临床和影像以及气管镜。这样才能尽量减少误诊和漏诊,真正解决病人的问题。
图片

慢阻肺患者的 F/V 曲线图形什么样这个患者的是什么样?你记住了吗?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呼吸科的故事」,作者 沈凌,感谢授权!
编辑:美超
投稿:wangmeichao@dxy.cn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