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段论推理和个案概念化: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具体化,逻辑清晰化

 王明鹏 2022-06-30 发布于山东

对事情的认知提升到理论层次,意味着高度概括形成一套体系,也一定是内在逻辑自洽的,这就是实践出真知。
比如亚里士多德总结的“三段论推理”,就是“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这个结构,这种演绎推理使用得当非常有说服力,起码气势不输人。
举例。“是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苏格拉底也会死”,“是人都会犯错,我们都是人,当然都会犯错”,“做人要大气,你是是人,你就要大气”,“学生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你是学生,就要好好学习”,都是三段论推理,虽然结论未必都正确。
可见,三段论的大前提是公理定理等原理,小前提是特殊事情,结论就是借助一般原理对特殊事情进行判断。
说了这么多,为了引出认知疗法非常重要的个案概念化技术。
个案概念化非常类似三段论推理,大前提是认知模型,即情境诱发情绪再引发反应,小前提就是我们遇到的具体个案,结论则是使用认知模型对个案问题进行推理解释,因此我们也称之为“理论具体化”。
把认知模型理论和具体个案实际结合起来,内在逻辑是个案事例的概念术语化,外在表现就是理论的具体使用,把术语用通俗话语替换出来,因此说“理论之树常青”。
我们试着用一个故事来试着个案概念化一下。
某大学新生入校后,出现适应障碍,表现为与舍友关系不好,同时了解到原生家庭关系不好。
可以这样概念化:该新生刚进入大学这个环境,不同于中学时同学们都忙于学习,不能适应新环境变化,认为同学关系不好处理,自己能力有限,有自卑心理,导致情绪低落,进而人际关系紧张。
这里暗含的大前提是认知不合理导致心理困惑,小前提是该新生有人际关系心理困惑,结论是该新生认知不合理,具体包括同学不友好、与父母关系不佳、自己能力不够等。
进一步具体进行概念化,要随着访谈进行,比如可能是:该新生情绪低落,但行为正常,属于一般心理问题,诱因是不适应新学校环境,与同学小事情摩擦,素因是原生家庭成长环境欠佳,过去友谊欠缺,维持因是认为同学就该很好相处、害怕冲突、缺少社交能力等。积极点是能主动寻求帮助,有解决问题动机,对策是认知重建和人际关系行为训练。
如果把认知模型作为套路,对于五个要素即情境、思维、情绪、生理、行为,把具体案例内容一一对照代入,作为理解个案的理论假设,必要时候和个案一起讨论这个概念化,有利于快速协商好问题解决方式,促进心理问题解惑。
个案概念化就是一个解释套路,是一个逻辑公式,是一个三段论推理模型,认知不合理是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装对不对不要紧,重要的是对方接受并尝试行为改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