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九边重镇:打仗,真的是在烧钱啊

 逍遥_书斋 2022-06-30 发布于河南

☀明朝,北疆的烽火硝烟就没停过!

有明一代,自立国起,防务的主要时间、精力和财政,都消耗在北线外长城一带,从残元、鞑靼瓦剌,到建州女真,对峙攻守厮杀,九边重镇几无消停时。

文章图片1

九边重镇。网图,侵删。

文章图片2

明城墙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

参照【明实录】《明世宗实录》,以嘉靖三十五年(1556)全年为例,九边重镇用于军事方面的开支。

这些军费,用途包括军饷、买马银、修边银。来源主要是太仓银,部分由府库银补充。

♦首先,带入数值概念:明时一两银,约折今1300元。后面有解释。

●正月。

辽东1万两,蓟州2万两。

●二月。

大同13万两,宣府5万两,山西7万两,延绥6万两。

●三月。

真定军门1.2万两。

●四月。

大同3.6万两,宣府7.2万两,蓟州6.6万两。

●五月。

各边2万两,宣府额外5万两。

●六月。

延绥9.6万两,山西3.9万两,良乡涿州2万两,辽东4万两。

●七月。

紫荆关1.1万两,易州0.3万两,宣府2万两,蓟州2万两。

●九月银。

宣府6.5万两,蓟州2.4万两。

●九月马。

大同、宣府1100匹,延绥、宁夏800匹,大水谷、曹家寨400匹。

●十月。

大同、宣府各10万两,山西4万两,辽东、延绥、蓟州、昌平各3万两,甘肃、密云、易州各1万两。

●十一月。

大同、宣府各10万两,山西2万两。

●十二月。

辽东0.6万两,宣府1.2万两,宣府马1000匹。

●全年下来,光九边重镇拨银174.2万两,加上马匹及粮草补充的耗银,总计250万出头。

☀此外,还有不间断的各种即时赏赐。

大明对一线将士的封赏一般都能在战斗结束论功后及时兑现:升官的升官,加爵的加爵,发钱的发钱,解决户籍的解决户籍……

但一般的赏金会让多数人大跌眼镜:

二三品的总督、巡抚、总兵、镇守等,赏银20-30两;参将、游击、把总、千户直至军卒等依次递减至数钱,这与金庸小说中动辄赏银二十万两的壕气完全不同……

文章图片3

明金华银

☀早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大同巡抚都御史詹荣上奏时就提及:本镇年例银仅八十万两,而岁用银一百二十万有奇……

一方面表明了高额的军费,另方面也说明了财政的捉襟见肘。

(PS:大同镇非今日大同市之辖区,明九边重镇之大同镇,包括今之大同、朔州、乌兰察布全部;包头、呼和浩特大部;鄂尔多斯、张家口局部。)

文章图片4

明大同镇

☀事实上,嘉靖年间,全国的税收基本上在400-800万两之间。

☀就是说,一年的收入,三成左右用于防卫。战争之烧钱,可见一斑!

♥关于银子的价值问题。

☀明朝,1两银子,折米1-10石之间。大多数时间和情况,一两银折米两石,官方也据此记录。

☀《明史·食货二》:“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

☀1两银≈2石米=189kg=378斤≈1300元。

(明一石为今94.5kg,米价按当下中位价3.5元)

♥官俸及军饷的支付方式:

☀一种是以米麦实物发放,谓之本色;

☀一种以银钞绢折算,谓之折色。

●所以无论宗室还是官员军士,一般都希望以米麦或支付俸禄,但朝廷粮食布匹往往不够,于是果断“米钞各半”或“本折各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