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 提到我国商界雷厉风行的女强人,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董明珠。 董小姐中年丧夫,一个人带着幼子,36岁在职场上从头开始。 她硬生生把一手烂牌,打出了王炸。 其实,在我国,还有一个人,出身贫苦,却凭借自己的敢闯敢拼,同样将一手烂牌,打得风生水起。 这个人就是香江集团的创始人翟美卿。 (翟美卿) 翟美卿是个不折不扣的穷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与家人蜗居在广州昏暗的旧房子里。 长大之后,她一门心思想要做生意,出人头地。 23岁,她凭借灵活的头脑和吃苦耐劳的性格,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 本想拿着这笔钱在北京大展拳脚,却在开工厂期间,遭到入室抢劫,差点丢了性命。 回广州养伤时,她认识了老公刘志强。 1990年,两个人携手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金海马家具商场,生意火爆异常。 随后5年,连锁家具商场席卷全国,翟美卿迅速成为国内家具连锁的第一人。 2022年,商业版图已包含家居连锁、房地产、商贸物流、能源、金融、健康医疗等领域的香江集团,年收入超千亿。 翟美卿和丈夫更是凭借超百亿的身家,上榜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 她是如何白手起家,一步步实现人生目标的呢? 这还要从她贫困的童年说起。 1964年,翟美卿出生在广东广州。 别看她是地地道道的广州土著,但是从小家庭就比较清贫。 从出生,她们一家六口就挤在卢排新街的一间“老破小”里。 她和一个姐姐、两个哥哥挤在临时搭建的阁楼上,爸爸妈妈睡在阁楼下。 夏天的晚上,闷热难耐,难以入睡。 小美卿时常一边听着哥哥震耳欲聋的呼噜声,一边幻想,什么时候家里能换个大房子。 (翟美卿全家福) 那时候,爸爸妈妈都在国营单位上班。 爸爸是建筑队队长,妈妈在百货公司做售货员。 虽然每天忙忙碌碌,早出晚归,微薄的工资也才够全家人的温饱。 但爸爸妈妈坚定地认为,稳定的国营工作才是正道。 翟美卿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家里有什么好吃好喝都惦记着她,但她依然瘦骨嶙峋。 面对10岁体重才30斤的翟美卿,同学经常嘲笑她是“怪胎”,她也总是受到学校同学的欺负。 父母和哥姐的疼爱,造就了她活泼、大胆、不服输的性格。 但凡欺负她的那些“小霸王们”,也没有好果子吃。 别看翟美卿活泼好动,爱和问题学生正面刚,但是说到学习,那可是让父母相当省心。 初中时,她还被老师挑进了尖子班,成为全家人的希望。 尤其是为了生计被迫放弃学业的爸爸,期待着美卿能一圆他的大学梦。 1979年,翟美卿顺利被高中录取。 也是在那一年,市场经济的春风,吹到了她的家乡。 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周遭的环境,都开始悄然变化。 街道上,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街坊们,大谈特谈个体户的生意经。 美卿有个女同学,原本和她家庭条件差不多,很少有零花钱。 突然从某一天开始,这个女同学经常换新衣服,什么时髦穿什么,还请美卿吃零食。 仔细询问才知道,原来是这个女同学的哥哥,在广州火车站附近开了个摊位卖衣服。 正因为家里有了个体户,一家人的生活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 这让翟美卿那年轻不服输的心,开始蠢蠢欲动。 虽然人还在教室里,但心早就飞远了。 思考再三,美卿鼓起勇气和父母说出了退学做生意的想法。 这让保守了半辈子的父母难以接受。 一直以来,他们都对这个头脑聪慧的小女儿寄予厚望。 他们实在想不通,妥妥的一个大学生苗子,怎么就一门心思想当走街串巷的个体户呢? 经过双方协商,最终父母妥协同意美卿退学工作,但是不能做个体户,还是要进国营单位工作。 随后,妈妈托人在当时广州最大的国营饭店,为美卿谋得了一份后厨洗碗工的差事。 看着原本纤细白皙的手,被洗洁精泡得粗糙红肿,妈妈心疼得眼泪哗哗的掉。 翟美卿却一点不觉得委屈。 因为,这份不起眼的工作,让她离梦想更近了。 她眼神坚定地说,“妈妈,我不会在饭店做一辈子洗碗工的。” 就像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说的那样,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 思想独立的翟美卿,一直都没有放弃做生意、当老板的念头。 进饭店打工,反而让她因为经济独立,目标变得更加清晰且坚定。 她瞒着父母,有条不紊地努力着。 那时候,每天下班后,翟美卿便火速赶到名满全国的广州服装第一街——高第街,去闺蜜家的服装摊位免费帮忙,学习做生意的小门道。 这样“实习”了三年之后,翟美卿几乎掌握了卖服装的进销货一条龙业务常识。 婉拒闺蜜的入伙邀请后,她拿着3年存下的工资和妈妈赞助的两千元创业基金,开始了埋藏心底已久的老板梦。 (翟美卿和堂妹) 她在离广州火车站很近的地方,咬牙租下了一个月租金一千多元的小摊位。 看着周围摊位的门庭若市,翟美卿脑海中出现了自己数着一沓沓钞票的画面。 从0到1的创业谈何容易,更何况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女生。 谨记爸爸“老实做人,规矩做事”嘱托的翟美卿,哪里是周边圆滑的个体户们的对手。 每当南来北往的客户,拿着她摊位上的牛仔裤问是不是全棉的时,她总是实在地说“不是”。 眼看着客户一个个跑到了别人家的摊位,拿着同样材质的牛仔裤,却得到了全棉的满意答复。 站在旁边的堂妹都气疯了,直说翟美卿根本不是做生意的材料。 就这样,她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老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 父母以为,试也试了,赔也赔了,她总该死了这份当老板的心了吧。 但是,一向倔强且主意正的翟美卿可没那么容易放弃。 她在这次的创业经历中,看到了做朴素的一条生意经。 那就是只要你找准进货,搞定销货,赚取差价,这生意就能做成。 她当时想,如果再给她一次机会,她一准能成。 很快,翟美卿再次试水的机会就来了。 她家有个亲戚在香港卖家具,想来这边进货,但苦于没有靠谱的渠道。 翟美卿知道后,主动请缨要给亲戚跑渠道,但是要收10%的提成。 亲戚看着这个还不满20岁的年轻丫头,着实有些怀疑。 但耐不住翟美卿的软磨硬泡,就勉强答应,让她先采购30万的货试试看。 30万的数额,给了翟美卿很大的动力和刺激。 要知道,那时候是80年代初期,普通老百姓一个月的工资才四五十块。 翟美卿每天跟着了魔一样,忙着跑渠道。 那段时间,她跑遍了广东顺德的大小家具厂,选样式、谈价钱、取货运货,乐此不疲。 一年多之后,30万的货采购完毕,翟美卿不只将3万块的提成妥妥地揣在了兜里,还将顺德那一张家具源头的渠道网,稳稳地抓在了手里。 1985年,21岁的翟美卿果断砸了自己的铁饭碗,从国营饭店辞了职,奔赴北京。 她要北上,继续圆她的老板梦。 为什么翟美卿会千里迢迢地跑到北京来呢? 原来她打听到,香港亲戚托她采购的家具,最终都是销往北京。 最先受改革春风拂面的广东设计出的家具款式,在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北京,特别受欢迎。 香港亲戚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掌握了一手货源的翟美卿心想,她为何不自己赚这个钱? 于是她不顾同行妈妈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地留了下来。 数九寒冬的日子,这个不怕吃苦的南方丫头,再次拿出爱拼才会赢的架势,满北京城的找店面。 终于,翟美卿和一个同样外地来的落魄小老板达成了合作协议。 她负责承担采购家具的成本,小老板用房租入股,收入俩人五五分成。 这对于资金不多的翟美卿来说,简直是老天爷白给的好机会。 殊不知,这是社会给翟美卿的又一次教训。 她看准春节消费档口,几乎花光了身上的银子,从广东进了一批款式各异的家具,摆满了门店展厅。 几天功夫,除了运输途中破损的家具,其他家具被客户抢购一空,收入将近20万。 这下可把翟美卿高兴坏了,有力证明了她北上决策的英明。 正当她准备按照之前的约定,拿回属于她的10万块钱时,看似老实巴交的小老板却变了脸。 小老板只同意把破损没卖出去的家具作为分成给翟美卿,至于现金,卖货时都是他的人收的钱,他坚决不拿出来。 两人之前只是口头协议,翟美卿又孤身一人在北京,只能认了倒霉。 生性要强的翟美卿来不及自怨自艾,马上收拾好心情,给破损家具找买家。 她每天从租住的地下室出发,挨家挨户推销。 实在走累了,就花两毛钱,坐几站公交车。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北京国华大厦特别喜欢采购广东的床垫,翟美卿找到他们时,床垫正在脱销。 她二话不说,马上找出破损家具中剩下的几副完好的床垫,运到商家救急。 自此,人美心善又头脑灵活的翟美卿开始在北京站稳脚跟。 不满足于现状,似乎是成功创业者的天性。他们永远向往着更高一级的阶梯。 在北京床垫卖到飞起的翟美卿,创业的DNA再次涌动。 她想直接在北京建厂,自己生产床垫。 为了节省租金,把钱花在刀刃上,翟美卿把厂房、库房、住处全部安在了北京六里桥,一个鱼龙混杂的村子里。 这也为她后面的劫难,埋下了隐患。 1987年,23岁的翟美卿带领着广东顺德来的师傅们,严把质量关,一丝不苟地生产着“美满”牌床垫。 一张张精心制作的床垫,就这样走进了北京的千家万户。 23岁的翟美卿,也终于得偿所愿,当上了这个床垫厂的老板,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 古人有云,安危相易,福祸相依。 正当翟美卿要在北京大干一场的时候,一场劫难向她袭来,差点要了她的命。 一个冬天的深夜,奔波一天的翟美卿回到住处,洗漱完毕之后,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工人们也都睡了,整个院子异常的安静。 突然,一个蒙面男子撬开房门,出现在翟美卿跟前,用刀抵住她的脖子,压低声音说: “别出声,想活命,快把保险柜打开。” 睡眼朦胧的翟美卿一下子惊醒了,顾不上歹徒的威胁,她本能地大喊: “救命啊,来人啊。” 凶狠地歹徒瞬间把刀刺向她的嘴里,鲜血一下子涌了出来,顺着脖子往下流。 看着眼前的血人,歹徒丝毫没有停手的意思,继续威胁道:“快把保险柜打开!” 翟美卿虽然疼痛难忍,但也没有向歹徒屈服。 她想,彼此僵持之下,兴许还有一线生机,倘若听话打开了保险柜,就必死无疑了。 眼看眼前的柔弱女子,没有照做的意思,心狠手辣的歹徒把刀从翟美卿的嘴里抽出来,朝她脸上慌乱地刺了起来。 这时,突然有工人起夜上厕所,吓跑了歹徒,才救了翟美卿一命。 她在医院足足躺了一个多月,才回到工厂中。 与死神擦肩而过,并没有让翟美卿畏首畏尾,她还是一如既往的拼命。 年纪轻轻的姑娘,独自一个人在北京打拼,还差点丢了性命。 这让一向对她视若珍宝的家里人不淡定了。 1989年,在父母的反复催促下,翟美卿结束了北京的工厂,回到广州养身体。 也是在这一年,她遇到了人生中的另一半,刘志强。 有时,缘分就是这样的妙不可言。 这天,爱美的翟美卿去发廊做头发,一个北方人模样的男孩子总是情不自禁地盯着她看。 做完头发,这男孩子更是非要送翟美卿回家。 一来二去,两个人便熟识了起来。 自小就男孩子性格的翟美卿,比较欣赏敞亮豪爽的男孩子,有一半山东血统的刘志强,刚好是她的菜。 刘志强也对性格开朗,气质优雅的翟美卿一见钟情。 认识不到一年,他们就结婚了。 这样敢想敢做的风格,很“翟美卿”。 婚后,两个同样勇于拼搏的年轻人,开始携手创业。 他们把目光锁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深圳。 夫妻二人在深圳租下一千多平米的大卖场,创立了第一家金海马家具城。 开业之前,为了做好前期推广宣传,刚生完孩子不久的翟美卿,跟着老公刘志强挨个小区发促销广告,一走就是几十公里。 与当时广东家具市场虚高的价格不同,金海马家具城采取的是,在所有货品进价基础上,加25%的一口价模式。 对比同行在进价上赚两三倍的价格,翟美卿的家具虽然利润小了,但是也赢得了民心,一下子就打开了市场。 随后几年,金海马家具城全面开花,陆陆续续在全国各地,开了80余家连锁店。 翟美卿两口子的收入,也一下子跃升至千万级别。 这一年,翟美卿也不过才30岁。 然而,翟美卿并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她的商业帝国,才刚刚开始。 1995年,香江集团成立。 此后,翟美卿在丈夫的配合与支持下,带领着香江集团一路高歌猛进。 2000年,进军房地产行业。 2005年,进军能源和金融行业。 2011年,进军医疗健康产业。 翟美卿再也不是广州巷子里,那个和兄弟姐妹挤在阁楼里做梦的小女孩儿了。 她凭借着一双勤劳的双手,和充满智慧的头脑,白手起家,走南闯北地厮杀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她的商业帝国在夫妻二人的携手布局下,已扎稳根基。 他们的收入,也步入千亿的行列。 自己富了,贫苦人家出身的翟美卿,也没有忘记帮助他人。 早在1992年的时候,翟美卿就在广东妇联的介绍下,走访过广东清远。 清远是当时广东省内排名第一的贫困县。 翟美卿在那里,看到了一所破败不堪的小学,和一群衣着单薄、皮肤蜡黄的孩子。 看到孩子们稚嫩的脸上,布满一颗颗白斑时,她忍不住好奇地问陪同人员,孩子脸上是什么? 得到的回答,一度让翟美卿哽咽不已。那些是因为常年营养不良造成的虫斑。 回到家后,那歪七扭八的校舍和穿着布满补丁衣服的孩子们,在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辗转反侧之后,翟美卿决定,她要捐款给当地建新校舍,给孩子们添置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衣物。 她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好好读书,就像她一样,靠自己改变生活的窘境。 1996年6月,新学校在一片欢呼声中拔地而起,孩子们终于可以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安心学习。 她给孩子们创造了人生新的可能。 随后几年,翟美卿一直在公益道路上持续施肥播种。 2005年6月,翟美卿心满意足地从北京民政部大楼走了出来。 她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批号为001的国家级私立基金批复文件,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正式成立。 据了解,这些年,翟美卿的各类捐款已经累计超过10亿元。 热衷公益,也给翟美卿带来了一系列的荣誉: 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儿童慈善家、中华慈善奖、广东十大杰出女性、十大女性公益人物等。 翟美卿奋斗半生,也等到了长子刘根森学成归国,逐步接管集团的产业。 2018年,被称为广州最牛富二代的刘根森,迎娶了富力集团千金。 这样的强强联合,似乎也在为刘根森全面接手香江集团谋略布局。 正如狄更斯所说,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而坚持与勇敢,无疑就是翟美卿征服一座座高峰的阶梯。 至于那些过往岁月中的坎坷与劫难,已经成为她身上最耀眼的勋章,代替她诉说着奋斗者的勇往直前,自强不息。 作者:朱小鹿&熙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