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谈中原突围

 兰州家长 2022-06-30 发布于甘肃

关于中原突围

李先念

文章图片1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时期。蒋介石依仗美帝国主义的支持,经过长期的准备,扬言要在3个月至6个月的时间内消灭全部人民解放军。我们党由于采取了正确方针,自己的力量发展很快,到蒋介石发动全面内一战的前夕,人民解放军已有120多万人,并形成了六个大的作战区域,即晋冀鲁豫、华东、东北、晋察冀、晋绥、中原六大解放区。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因此,中原突围是中国革命战争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也是党中央、毛主席的重大战略部署。如果有人认为中原突围就意味着失败,那是因为不了解历史情况。

中原解放军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原新四军第5师和王震、王首道等同志率领的359旅南下支队,王树声、戴季英等同志率领的篙岳军区部队,王定烈等同志率领的晋冀鲁豫军区水东部队组成的。1944年11月,王震、王首道等同志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率领359旅南下支队从延安出发渡过黄河,于1945年1月到达鄂豫边同5师会师。

随后,又跨过长江到湘鄂赣和湘粤赣边去开辟抗日根据地,以求达到北和鄂豫边区的5师、南和广东曾生同志领导的东江抗日纵队连成一线的战略目标。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以无比惊人的毅力和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南征北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日本投降后,由于时局和中央部署的变化,他们又北返,和我们在中原重逢。王树声、戴季英等同志率领的部队,也是经过艰苦奋战才从篙岳地区到达桐柏山区的。三支主力部队会合,后,正式组成中原军区。这几支兄弟部队互相学习,互相支援,团结一致,并肩战斗。

在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的10个月时间内,中原我军的6万英雄儿女,把国民党30余万军队牵制在中原地区,这就有力地支援了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兄弟部队,为做好迎击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赢得了宝贵时间。如果不是为了牵制敌人,当我们结束了桐柏战役后,部队一起向东走,最多5天就可以到达苏皖解放区。那时跟在我们后面的国民党部队只有1个军,打过去毫无问题。后来突围,是按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行动的,是有准备有计划的战略牵制和转移。

1945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时,准备让出的8个解放区,就有湖北和河南。随后,我们让王震同志回延安向党中央汇报情况,请示行动方针。毛泽东同志作了重要指示。他说,国民党反动派对待我们的原则是:“能消灭的则坚决消灭之,现在不能消灭的则准备条件将来消灭之”,我们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还估计到中原解放军是要吃苦的,要准备作出重大的牺牲,但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非常及时,非常正确,使我们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保持了清醒的头脑。

1946年突围前夕,毛泽东同志在6月23日的电报中说:“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我们突围后,毛泽东同志又在7月15日以中央军委的名义给我们打电报,对这次突围作了正确评价。他说:“整个突围战役是胜利的,敌人毫无所得。你们这一行动已调动程潜、刘峙、胡宗南三部力量,给反动派以极大震动与困难。故你们的行动关系全局甚大。'10月,毛泽东同志在《三个月总结》中又说:“过去3个月内,我中原解放军以无比毅力克服艰难困苦,除一部已转入老解放区外,主力在陕南、鄂西两区,创造了两个游击根据地。此外,在鄂东和鄂中均有部队坚持游击战争。这些都极大地援助了和正在继续援助着老解放区的作战并将对今后长期战争起更大的作用。”以中原突围为起点,截至1947年2月,中原解放军又在敌后转战了8个月,继续牵制了国民党24个以上的正规师和大量保安团队,既为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作出了贡献,又紧密配合了华北、华东各兄弟部队的胜利作战。

我们能够胜利地突出敌人的重围和创建新的根据地,这是因为我们有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有一支党领导的坚强的部队和支持我们的人民,还有兄弟部队的支援和配合,还有各地党组织尤其是陕南、关中党组织的接应和配合。

中原突围战役中,广大指战员为解放战争全局的胜利,英勇奋战,作出了重大牺牲。在国民党几十万部队重重包围的极其险恶的情况下,还能保留下来近两万人,这是很不容易的。比如:张才千、李人林同志率领千余人,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越汉水,跨长江,进到湘鄂西部地区,王定烈同志也同他们丫起转战大江南北。皮定均同志率领几千人向东突围后,胜利地进入了苏皖解放区。张体学、何耀榜、刘名榜、熊作芳等同志率部在大别山地区,罗厚福等同志率部在鄂西北地区,刘昌义等同志率部从鄂西北到皖西地区,文建武、汪锋等同志率部在豫鄂陕地区,还有一些同志率领小股部队分散在中原地区,他们都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在极其艰苦和极其复杂的情况下,坚持和开展游击战争的。这些保留下来的经过千锤百炼的党的干部和武装力量,后来又在反攻中原、解放全中国的战斗中立下了新的功绩。

当然,严格检查起来,在准备和实行突围的过程中,也有缺点和错误,这主要责任在我。首先,在突围TIM寸全国迅速发展的形势认识不够,估计不足。中原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我们是在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他们决不会甘心让我们呆在这里的。对国民党假和谈,真备战的阴谋,我们是有认识的,对他们要打内战是有思想准备的,尤其是王震同志从延安回来传达毛主席指示以后,思想上更明确了。其他解放区可能会有一段和平时期,而中原解放区则不可能,必须立足于打。

但是,当国民党的30余万军队,把我们包围在方圆仅两百里的宣化店地区的时候,个别负责同志曾散布失败情绪,说什么“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打也打不赢,走也走不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在领导干部中加强对形势的研究和分析,正确估计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统一思想,克服错误思想情绪,坚定胜利的信心,并动员军民充分做好打的准备,但当时这一点做得很不够。其次,在突围前,对地方党组织、政权、群众工作怎样积极转入地下,缺乏周密准备,抓得也不得力,尤其是对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重要性和可能性认识不足,部署也不周。因此,根据地受到的损失比较大。这些经验教训都应该总结。

对中原突围,如果由于不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有些误解,可以原谅。如果离开历史实际,凭想象说东道西,就不妥当了,既不利于党内军内的团结,也对不起在突围中死难的烈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