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进一步丰富色彩与层次 一、运用曲线调整让色彩飞扬 曲线调整工具是ACR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它将参数和调整滑扭反映到坐标曲线上,用这条线的弯曲变化来操控照片的明暗与色彩。它分为“参数曲线”和“点曲线”两种方式。 1.参数曲线: 在初始状态下,曲线是从左下角向右上角之间的一条直线,往左上弯曲即变亮,往右下弯曲即变暗。从左至右是亮度直方图(黑场至白场),把它分为四小段;阴影、暗调、亮调、高光,对应到初始曲线(斜线)也是四小段,调整它时滑动下面对应的四个滑扭。(见下图) 打开一张照片,首先分析判断调整哪些参数,然后用“参数曲线”分段细致地调整明暗。观察曲线结合画面明暗层次变化,拉动不同滑块的幅度(或升,或降),让明暗层次更丰富。这样,比在基本选项中调整更精细,方便。 ![]() ![]() ![]() ![]() 二,运用“通道”曲线调图 首先了解什么是“通道”?数码照片的所有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俗称R、G、B),而每一个像素都包含这三种颜色,即三个“通道”。通过对三个不同“通道”曲线调整,也就是分别对“红色”“绿色”“蓝色”不同通道的曲线进行调整。增强或减弱这三种不同颜色,来达到调整色调的目的。 通道四个选项:选择“RGB”是用来调整明亮度的。选择下面三种颜色通道,就可以调整那种颜色以及补色在画面中的表现,从而实现色彩矫正或创作调色。可以通过在曲线上单击鼠标左键的方式建立坐标点,然后按住左键来回移动改变点的位置直至选中点。若取消该点,选中并按"Delete"键删除,或将其拖动到曲线末端来消除。 在颜色通道里调曲线,不单是调亮度,而是用于控制色调。如:选择调“红色”通道,然后将曲线向上拉,制造一个上拱的曲线,则红色加强,若下拉制造一个下拱曲线,则画面偏向红色的补色(反方向)---青色! 依此类推,选择调“绿色”通道,然后将曲线向上拉,制造一个上拱的曲线,则绿色加强,若下拉制造一个下拱曲线,则画面偏向绿色的补色(反方向)--品红! 选择调“蓝色”通道,然后将曲线向上拉,制造一个上拱的曲线,则蓝色加强,若下拉制造一个下拱曲线,则画面偏向绿色的补色(反方向)---黄色! 综上所述由于通道曲线,运用这种调整方法来校正色温就得心应手。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实现创意调图,运用各种混合偏色来制造(创意)属于自己的“小清新”或“重口味”。 此时要注意“红色”与“品红”、“绿色”与“青色”之间的细微差别,以及调整的幅度。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演示“通道曲线”的调图示范。可以看到,案例的调整幅度非常小,却效果明显。要多尝试训练,关键是提高眼睛对色彩的辨别判断能力。 ![]() 三,“混色器”中,HSL/颜色与目标选择工具的运用 1,“目标选择”工具对于分色调整很方便。应该根据画面情形,针对不同色块进行明暗、色浓淡的调节。鼠标指定准确坐标点,由计算机分析判断该处精确的色彩组合,用鼠标或滑块很方便的调节。 “目标选择”工具是结合“HSL/灰度”选项来完成调节步骤的。先点选“目标选择”工具,在画面上寻找需要调整的地方,然后用右键(弹出菜单)就是“HSL/灰度”选项“色相”“饱和度”“明亮度”,分别先后选择“明亮度”“饱和度”“色相”,按住鼠标左键在需要调整的区域左右拖动,左拖动减、右拖动加,来改变这三类(3乘以8项)24项参数,以达到需要的画面效果。(这个过程需要动画演示,我将在录屏视频中向大家展示) 2,运用“HSL/灰度”选项既可单独调整这8种颜色的“明亮度”“饱和度”“色相”,可以按色块区域分别调整,只是不能像“目标选择”工具那样能够分析某区域色彩组成占比。案例实际操作:单纯运用“HSL/灰度”选项调节色彩之一,分别单独调节红岩石和绿色峡谷。 ![]() 用鼠标指在图中需要调整处,按住向左右拖拽。 1,首先调明亮度,红色+10,橙色+7,黄色=-15,绿色=-12。 2,再调饱和度,红色=+2,橙色=+25。 3,最后调色相,橙色=+8 绿色=+18 浅绿色(青色) ![]() 案例实际操作:单纯运用“HSL/颜色”选项调节色彩之二,蓝色天空与白云剥离调节,互不干扰。 ![]() 因而就不能按其比例同步调节色彩,色彩变化也不容易准确而偏色。其实对颜色的定义,不外呼:a明暗程度,b浓淡程度,c颜色相位,也就是颜色的基本属性。要想做到对颜色的精细化管理和调整,首先,我们要知道和熟悉明暗变化对图片层次的影响,然后才能较好的把握颜色对图片层次的影响。 3,首先对黑白图片的层次调整驾轻就熟了,然后才会领略色彩对图片层次的驾驭。如果我们将“饱和度”统统设为“-100”,那马上就会只剩下明亮度调节,既没有了“饱和度”图片也就没有了“色相”。这样可以轻而易举的变成成“灰度”---即黑白图像。问题不会这么简单,当你转变了以后会发现,黑白灰层次并不理想。一般后期老师不会直接用“去色”将彩色转换成“黑白”,他们会先选择“饱和度”,然后把8种颜色滑扭全部调到-100,也就是关断了所有色彩的“饱和度”,这样转换和调节黑白照片,会保留色相、饱和度、明亮度调节对层次的影响,而且在“基本”里也保留了“自然饱和度”“饱和度”对层次的作用。 ![]() 四,运用“颜色分级”分别调校“阴影”、“中间调”、“高光” 它的调整界面很简单,分别为“高光”、“中间调”、“阴影”三大部分,界面呈现三个大圆圈。每个里面又包含了色相的方位和饱和度离心滑扭,分别用来调整“高光”“中间调”“阴影”区域的色调表现(色相),以及该色调的强度(饱和度)。首先根据图片色差以及想要调整的方向,滑扭确定色相定位,然后滑动调节适当饱和度。 1,高光部分滑块调节主要应用在一下两个各方面: a,调整高光部分色偏,或制造高光偏色的“小清新”效果。 b,在黑白照片中制造偏色,增加戏剧效果。 2,阴影部分滑块可以调整暗部色相与饱和度,可以矫正暗部偏色。往往经过白平衡矫正后,高光很容易正常而阴影和暗部的偏色不容易矫正,会偏蓝。通过阴影的两个滑扭,按照偏色反向(补色)滑动,会很有效的矫正偏色。 3,平衡滑块就是平衡以上两组控制的权重比例。 颜色分级按照右图示意:划分为“高光”、“中间调”和“阴影”三部分,然而按照调整的手法,可以选择“三项模式”单独调整这三种不同亮度范围的色度,也可以选择“全局模式”统一调校。原来较老版本的ACR在“亮、色分离”项目里只有“高光”和“阴影”,而没有“中间调”的调整选项。新版本在每组色环下有对应的亮度滑钮,再下面还有“混合”与“平衡”两组滑钮,这样就更方便色彩调校的操作了。 ![]() ![]() ![]() ![]() ![]() |
|
来自: 中人364 > 《老年大学Ps、剪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