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人为什么活的普遍比较累?焦虑?纠结?让我们来拆解一下原因。 一、现代社会里人是物化的。所谓物化,就是价值决定一切。因为我们是高度城镇化的社会,人们没有土地,失去赖以生存的、春耕秋收就可以满足生活需要的家园。如果我们要在钢筋混凝土搭建的城市夹缝中生存,就一定要塑造自己的价值,用以交换相匹配的生活资料,维持生存、生活的物质需求。你的价值越高,你交换到的资料越多,你的生活质量就会更好。所以,大家从一开始就要赢在起跑线上,孩子们那么小就要不断的上特长班补习班来获取价值,直至大学、研究生、博士生,学历一直升级的终极目的还是提升个人价值。过去,这个价值交换物质的逻辑是存在的,但是,近几年,自从“内卷”这个词出现后,我们发现,各行各业都经过了充分竞争,发展普遍进入瓶颈期,向上突破已经很难做到了。水池子就这么大,鱼儿却越来越多,越养越大。价值总量无法满足个体的价值需求,就出现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残酷景象。价值是第一性的原理,如今来看,也是商业社会丛林法则的思想背书。对不对?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放在历史长河中被实践经验出的相对真理。 ![]() 二、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在分析各种社会现象的时候,不应该绕开“人性”这个永恒的主题。人性都是半魔半佛,就如天地之间也是阴阳各半。自然界,有白天就有黑夜,有晴天就有雨天。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份子,人性中有高尚就有阴暗,有欲望,有贪婪,也有无私,有奉献。社会用法律和规则,道德规范来约束人性恶的一面,用赞美和表彰去弘扬人性善的一面。让大家去学习好人好事,自觉规避作恶的风险,文化教育,春风化雨,形成风正清和的社会氛围,就符合了天地之间自然化育的大道。尊师重教,永远应该是一个文明社会第一等大事。如果优秀的文化人,教育家,老师们都在不务正业,这个世界就看不到希望。人应该怎样做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家庭,个人都有责任,缺一不可。焦虑,纠结,心理疾病,究其根源就是人格分裂,人的精神迷失了。南怀瑾大师说:21世纪将是盛产神经病的时代。大师的预言已经开始显现了。 ![]() 三、社会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对成功的评价标准趋于功名利禄。对个体生命缺乏关怀和温情。人之为人,首先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部机器,也不是一枚螺丝钉,更不是一块砖头。他有思想,有感情,有梦想,有期待,这些东西都需要社会这个容积体去接纳,去理解,去包容,去创造机会。人若失去了理想和信念,真的跟一条咸鱼没什么区别。对人的思想、欲望、梦想的管理和支持,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 四、活在现代社会的个体,既然无法改变大环境,至少可以积极一点,展开自救。城里人鄙视农村人没文化,农村人在田间地头唱着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至少不失眠不焦虑。藏地的藏族老阿妈一年只有不到两千块的收入,也每天快乐如神仙,对每个人都充满了爱心和悲悯。人大多数的痛苦皆来自于欲望与能力不匹配,适度降低欲望,提升能力,就能解决一大半的烦恼。剩下一半的烦恼可以通过读书,听音乐,接触大自然,陪伴孩子等等解决。 ![]() 人生本无意义,各自赋予各自意义。把人生当做一场经历,用玩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愿我们今生今世玩的开心,玩出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