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有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一个人拥有福气,是幸运;而若享用过度,则会福祸颠倒。 故老人常说“福不可享尽”。 人生于世,若过于贪恋以下三种福气,往往会乐极生悲。 01 口福,莫贪 孟子有云:“食色,性也。” 吃,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人们也常说“能吃是福”。 然而,物极必反。倘若不加节制、毫无顾忌,往往会酿成悲剧。 唐代山水诗人孟浩然,曾患痈疽([yōng jū]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下化脓性炎症)。 经过治疗,已近痊愈,郎中叮嘱道:“切忌吃鱼鲜,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彼时,恰逢好友王昌龄到访,他设宴款待,其中有味极肥美的鳊鱼。 一时忘乎所以,孟浩然不顾劝阻而坚持食用。 果然如郎中所言,鱼鲜导致毒疮发作。孟浩然病得奄奄一息,没过几天就撒手人寰。 《省心录》有言:“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一个人管不住自己的嘴,满足了自己的口腹之欲,却往往成为疾病和灾难的起源。 有些爱喝酒的人“贪杯”,长期的酗酒引发了酒精肝、肝硬化、甚至肝癌。 有些爱吃大鱼大肉的人“贪嘴”,胡吃海喝地引发了高血压、高血脂等各种富贵病。 有些爱尝山珍野味的人“贪鲜”,毫不忌口地引发身体诸多问题,徒增烦扰。 人到中年,身体代谢能力大为减弱。应食而有度,保持7分饱。 人这辈子,若过贪口福,失去的不仅仅是健康,更是自己或家人命中的福气。 ![]() 02 清福,莫贪 人世间的福分两种:一种是洪福,功名富贵容易享用; 另一种是清福,清闲自在,人人都有,却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得来。 闺蜜分享了一件事。 孩子出生后,需要母亲帮忙照顾。 于是,50多岁的父亲琢磨着自己忙了一辈子,不如趁机和母亲一起来照顾孩子享享含饴弄孙的清福,便从单位提前退休。 结果真的闲下来了,预想中惬意的日子却并没过上。 并不善于处理家务与照顾孩子的父亲,被母亲嫌弃碍手碍脚,不但要照顾小的还要照顾大的。 父亲找不到自己在家中的擅长,如霜打的茄子般,整日里唉声叹气,愁眉不展。 最后,父亲还是在大家的劝导下又重新找了份工作,虽然早出晚归,有时还要加班,却每天乐呵呵地喜不自胜。 《菜根谭》有言:“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 太闲,往往会因胡思乱想、无所事事而酿成一场灾难。 有退休后的老人,没有规律的工作,又没有一癖之好,闲出了各种毛病、各种忧虑; 有中彩票的年轻人,辞去了工作,任性地挥霍,闲出了负债累累,几乎失去了生存能力。 古人云:“不见闲人精力长,但见劳人筋骨实。” 闲,是福气,太闲,则是灾难:闲出来的累,闲出来的愁。 闲得久了,人就会变得空虚、懒惰,百弊丛生。 而忙碌,是切断一切痛苦的根源。 当你用心去感悟,用身去行动,自能享得“偷得浮生半日闲”,让自己快乐、知足而幸福。 ![]() 03 艳福,莫贪 作家贾志刚在《说春秋》中说:“任何美好的东西,你没有能力保护的话,美好的东西带给你的一定是噩梦,美女尤其如此……艳福不是人人能享受的。” 西周时期,周共王巡游时到达密须国,由国君密康公陪同。 忽然,三个绝色女子飞马前来,说要投奔密康公。 后来,密康公将三女子带回宫中,其母亲大惊失色:“你有什么德行能消受得起呢?” 母亲再三劝说,让密康公将三女子献给周天子,可他执意不听。 而周共王回宫后,日日想念三女子的一颦一笑,又得知密康公已将她们占为己有。 一怒之下,周共王命人带领精兵灭了密须国,还将贪色的密康公剁成了肉酱。 中国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有言:“酒是烧身硝焰,色为割肉钢刀。” 有如日中天的明星名人,因迷恋艳福误入歧途,以致事业一落千丈、东山难起; 更不乏有普通百姓,因涉足艳福而迷失,引发争执不断、妻离子散。 所谓的“艳福”,背后往往是劫难。 作为诸侯之王的密康公,尚且无法承受三美之福,更何况普通人,何以承受风流的代价呢? 色字头上一把刀。 沉迷艳福,轻则危害健康,重则家破人亡。 ![]() 古人云:“知足而不贪,知节而不淫。” 人生于世,要想活得幸福,必须懂得知足、知福而惜福。 有喜欢吃的,有清福可以享,有心爱之人陪伴,这些,都是人生大幸。 然而,细水方能长流。 莫贪恋、莫痴迷、莫过度,才能让余生一直享福、福气绵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