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衡阳县实验学校:春风化雨润桃李 素质教育扬风帆

 教坛 2022-06-30 发布于湖南


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李洋杰 通讯员邹利芳报道 巍巍南岳,千秋衡阳;悠悠蒸水,延伸至船山明翰之乡……在这人文毓秀、造化钟灵的蒸阳星城,有一个书香飘逸的乐园,他传承文明、培育英才;他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建校以来,先后获得省市级“文明校园”、“湖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学校”等殊荣,多次获得“衡阳县教育质量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他犹如一颗明珠在蒸水河畔冉冉升起,散发出璀璨的光芒——这,就是衡阳县实验学校。

衡阳县实验学校是衡阳县委、县政府为优先发展教育、关心民生、着力化解城区大班额问题而决策新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学校以“实验性、示范性、现代化、国际化”为形象定位,确立“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发展目标,秉承“诚信、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行教改,以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为依托,开发特色课程资源,谱写了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素质之本: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立人先立德。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衡阳县实验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办学方向,结合学校实际,把德育工作根植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切入,充分利用各类德育载体,实现常规育德、生活育德、心理育德、文化育德,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德育之路。

“立德齐古今,资仁一毁誉”。学校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仁、义、礼、智、信”的文化精髓深植于德育课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向着目标执着追求的精神。在具体的工作中,学校一方面通过“厚德同心”积分银行对学生实行常规评比,强化学生行为、道德习惯的培养。从最基本的规范——讲究卫生、穿校服、佩戴红领巾、值日等入手,做到每天一检查,一周一表彰,每月一总结,在抓反复、反复抓中,使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习惯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强化。另一方面,学校先后开展了学做家务、劳动教育、研学、爱国从孝敬父母开始等一系列活动,并抓住世界环境日、中秋节、国庆节等一些具有特别意义的节日开展手抄报及绘画比赛,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强化学生爱国、爱家、爱校意识。

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中,学校组织各班级开展文明礼仪常规教育,很好地将学校的德育理念渗透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不定期举行食品、财务安全教育大会,开展防骗、防踩踏、消防疏散演练等一系列活动,联合交通部门举行“小交警”体验活动,很好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各种社会生活的能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德育工作的系列化和具体化,让德育工作走在学生成长发展的前面,一项项富有特色的德育主题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德育实效,校园内满园芳菲,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素质之源:坚持“教育教学改革”,领航学校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学校品牌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教育理念新、教学水平高和教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唯有改革方能有所突破,唯有创新方能独领风骚。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该校为促进和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迅速成为名师创设机遇、建立机制、搭建平台。为了激励教师立足岗位,快速成长,学校建立了“向一线教师倾斜,向骨干教师倾斜,向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倾斜”的分配原则,进一步完善了教师绩效管理制度。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校成立了一支具有“敢干、会干、干好”的创业精神干部队伍,创建了一支“理念先进、业务精湛、敢于争先”的学科组长队伍,培养了一支“懂家长、爱学生、善管理、重执行”的班主任教师队伍。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提高了教师的教育层次和品味,促进了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课改的要求,该校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向引导理念与思维、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转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大步迈进,确立了课堂教学的新观念,将传统“教改、教研、培训”相互分立转化为三位一体。一方面以小组研讨为载体,研究“怎么教”:明确“好课”的标准、确立“听课”的关注点、把握“议课”的角度;另一方面以集体备课为契机,研究“教什么”:探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取舍内容,把握难度,调控进度,编制导学案。

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新作为开启新征程。正因为长期以来的发展意识,学校初中部的“晨练、暮读、晚思”学习方式,各年级组的集体备课制度,“向日葵”工程等一系列活动,不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用武之地,也让课堂达到了追求师生情感交流、生命对话的互动境界。

素质之效:坚持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教育质量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是教学效果形成的主要途径。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衡阳县实验学校为有效推进“双减”政策,坚持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多措并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丰富课后服务供给,努力帮助家长解决放学后接送学生的实际困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该校利用“三个优化”提质增效:一是立足学生,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选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模式,通过课程汇编、小组教学和集体研学等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抗疫“云课堂”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整体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二是优化丰富多元的校本课程,开发校园各类环境、设施、软硬件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内学习课程与学习资源。学校建立起涵盖课堂教学在内的多维立体教育体系,通过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增强对学生的课后服务供给,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发展。三是优化作业设计,在“控量”上下功夫。将作业布置纳入教研体系,控制作业总量,控制作业完成时间,并经常性开展提升作业质量的研究。学校提倡好的作业设计要遵循几个原则:基础作业少而精,分层作业要有针对性,弹性作业要合理,个性作业要有必要性,从而达到学困生“吃饱”,学优生“吃好”的目的。

课后服务作为“双减”的重要载体,是真正推动“双减”的一个重大举措,实验学校自2019年推行课后服务以来,不断优化课后服务形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让课后服务成为困难学生补习辅导的“摇篮”,成为学有余力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的“灶台”,成为特长爱好生凸显个性、放飞梦想的“赛道”,成为所有学生参与文娱、绘画兴趣的舞台。课后服务的实施和推广,得到家长的广泛认可,社会的一致好评。

然而,“双减”不是让学生远离学习,虚度光阴,轻视教育,更不是在教育质量上做减法,不是在教育责任上撂挑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校将会在提质增效了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

素质之果:坚持“特色先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国家教育部颁发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努力使每个学生成为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有用之才。因此,衡阳县实验学校结合省教育厅教育方针,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明确提出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各尽其才”的观念,并为之不懈努力,形成了实验学校独具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为确保特色教育落到实处,学校改革了评价机制,实行过程评价与目标考核并重,激励教师积极投身于素质教育实践。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素质教育全面开花。

自建校以来,该校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先后开办了美术、书法特长班,成立了校合唱队,特长班在每年文化艺术节上都举办汇报性演出,丰富了校园文艺生活,提高了学生了审美情趣。其次,学校成立了舞蹈、古筝、鼓号、编程等兴趣小组,广泛开展了各项兴趣活动,近三年来,学生在县市“三独”比赛及各类竞赛活动中,都获得了骄人的成绩。除此之外,学校的体育活动也是丰富多彩,成绩突出。学校成立了足球队、排球队,经常组织比赛,活跃了学校气氛。2017-2020年间,衡阳县实验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足球特色示范学校”、“湖南省排球、田径传统项目示范学校”、“湖南省文明校园”等一系列荣誉。

素质之情:坚持以“关爱”为底色,温暖前行

师高方有教兴,教强而后学优。实验学校是一所讲制度、求质量的学校,更是一所有关爱、讲情怀的学校。

该校通过每年召开的教代会,积极发动教师对学校的工作提建议,认真倾听教师的心声,高度重视并解决好教师提出的各项建议。在教学中,校领导积极参加年级组、教研组的活动,听取教师们在教育、教研、教学等方面的想法和需求,努力为老师们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在生活中,校领导十分体谅教师们的生活困难。因为学校女教师多,常常会因为子女和家庭琐事而产生困扰,学校总是会首先考虑到她们的难处,为她们提供解决困难的最好办法。

学校还举行了许多大大小小的以“爱”为主题的活动:每年的“三八妇女节”,学校都会为每一个女职工发放礼品,送去问候,给她们在忙碌的日子带来一份慰藉;学校不定期开展“关爱留守,呵护妇幼”活动,慰问留守儿童,为孩子们分发礼物,并开展了留守妇女家庭教育讲座,极大地温暖了留守儿童的心灵。此外,学校还积极倡导未婚教师在七夕等传统婚恋节参加妇委会举办的“以侨为桥,相知一生”等主题活动,给生活注入浪漫的元素……

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会因为爱而温暖;每一个奔赴的过程,都会因爱而热烈。

学校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努力践行“脱贫攻坚”,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落实到各责任人,做到每个贫困生都要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到学校的温暖。结合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及各项惠农惠学政策,发动广大师生积极献爱心,为贫困学生购买学习用品、书籍等。同时,组织老师、同学到贫困学生家庭进行慰问走访,鼓励他们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报答社会和父母关爱。

爱,是生命之源。爱,也给实验学校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因为爱,老师们获得了进取的动力,因为爱,学子们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菁菁学校砺人志,淡淡墨香写春秋。回顾六年的发展历程,衡阳县实验学校集全体师生的智慧和汗水,不断优化办学模式,走出了一条素质特色之路,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子。学校将不忘初心,沿着高质量、有特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与时俱进,一路弦歌不辍,育桃李芬芳,开创更美好的明天!

中国衡阳新闻网
请点击下方小卡片关注


声明:本公众号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实原作者,在此特表示深深的谢意!若涉及版权问题,请通过公众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