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重庆曾发生过轰动境内外的“最牛钉子户”事件,业主未按征收要求搬走并作出抵抗姿态,其两层小楼孤独陷于被挖深坑的工地之中,重重震撼了国人的心。恰逢重庆正举办一场会展有大批记者在渝,各方记者转战杨家坪,亦借着《物权法》颁布东风,事件被广泛报道。最终“最牛钉子户”满意退场,结束这场闹剧。  ▲最牛钉子户(背后的矮房子现为中迪广场) 2007年 图/网络“最牛钉子户”发生地位于九龙坡区杨家坪鹤兴路17号。鹤兴路为东北——西南走向的一条街道,东北至现立丹天桥、西南至现大洋百货与人民医院之间。现今,鹤兴路已完全拆除,成为杨家坪轻轨站旁正升百老汇楼盘的一部分。
▲鹤兴路、鹤皋路位置示意图 有趣的是,鹤兴路的周边,曾经还有好几条“鹤”字开头的路名:鹤皋路、鹤浮路、鹤九路。不禁叫人好奇,为何有这些地名,又为何消失了?鹤皋岩与杨家坪 民国27年(1938年),巩县兵工厂迁鹤皋岩,当地居民移居杨家坪。沿中大路两侧,始建鹤兴路、鹤皋路。民国29年(1940年)筑两九公路(两路口至九龙坡),逐年形成鹤浮路、鹤九路。 鹤皋岩即现鹅公岩,改名前其范围包括了现鹅公岩大桥西至建川博物馆、鹅公岩小学一带。 至于巩县兵工厂,原本由袁世凯发起,北洋军阀建在巩县(现河南郑州巩义市),为民国四大兵工厂之一。抗战爆发后,辗转流离,先后迁往湖南株洲、长沙、益阳烟溪等地,国民政府迁渝后,其局部生产线迁往现重庆鹅公岩,在陡峭岩壁上开凿山洞,建筑厂房到1943年底,共开凿了116个岩洞。 战乱年代,整县迁移至一地,常常以原县名称呼现居住地,是为侨置。为纪念其祖源,便直接命路名——鹤皋路;不仅如此,还得更加兴盛,是为鹤兴路。 只是,此地居住人已不再是杨姓为主,叫杨家坪有些许不当。当局便于民国33年(1944年),在鹤兴路口建万寿场,每月逢农历三、六、九赶场。只是当地居民并未接受此名。鹤字地名的消失 巩县兵工厂迁到鹤皋岩后,汉阳兵工厂于1939年9月迁到鹤皋岩旁的谢家湾,两厂合并,成立军政部兵工署第一兵工厂,即现今的建设厂。2007年,建设厂主厂迁走后,地块修建为万象城与华润二十四城,鹤皋岩一带的厂区修建为建川博物馆。而鹤皋岩这个名字,已被今人所遗忘,概因鹤皋岩这个文人所起名字,已被鹅公岩这个更朴实的名字所替代。可能当年龚晴皋老先生,也未想到,自己照《诗经》中“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句子起的雅名,这么快就不闻于野了。 而杨家坪的鹤字地名,在杨家坪商圈的建设及扩容中,名字已被替代。鹤皋路,铁马厂北端外的道路(原乱吼一条街外),成为杨家坪环道的一部分。 杨家坪一带,有许多名为正街、横街的道路,如杨家坪正街、杨家坪横街、谢家湾正街、谢家湾横街、石坪桥正街、石坪桥横街,千篇一律的名字,不禁叫人绕晕,而这些充满历史文化渊源的地名,直接被否了,倒是叫人惋惜。参考资料: 2.刘可亮,回头多少中原事——纪念巩县兵工厂创建一百周年3.张悦,重庆“钉子户”事件内幕 那十五天发生了什么天造地设人和场——有没有回望的时间再看我一眼
宝地九龙铺:港口、机场、火车站相争,清朝、民国、新中国更替
商圈迷局 | 杨家坪前景未明的“广大新天地”与大规模拆迁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