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最要紧是齐齐整整”, “做人最要紧的就是开心”。 大年夜,旧巷口,穿旧毛衫的高个儿孕妇,自己送自己去医院。 羊水已经破了,头上淋冰雨,嘴里冒哈气,除了还在肚子里的胎儿,四周没有一个人、一辆车。 她撑着身体,满脸水汽,分不清是汗还是雨,反正不是泪。 没有工夫掉眼泪,没人帮自己,更要咬牙往前走、不回头。 这是新剧《狮子山下的故事》里的一幕。 别的剧拍生孩子,多半会有哭声、喊声、安慰或者加油声。 《狮子山下的故事》里,只有鸡毛蒜皮碎碎念: “证件带了,钱带了,医院就在前面,快到了,我走得到。” 狮子山是香港名山,新剧《狮子山下的故事》讲的是香港人,特别是香港女人的故事。 现在满屏考古港风美人,但考古范围仅限精致漂亮的女明星。 其实香港女性传奇,值得拿出来称赞的,不只是那些国色天香们。 还有一个个在狮子山下打拼的底层女人。 比如这位自己走去医院生孩子的女主角——胡杏儿演的梁欢。 梁欢不是土生土长香港人,她为了和在香港的老公团聚,才从佛山迁到香港的。 在佛山时,跟着老爸摆摊卖馄饨,应该没念过多少书。 香港老公也不是小言里的豪门公子哥,不是青年才俊,只是个苦命孤儿。 也没上过几年学,学了门手艺,做了茶餐厅厨师。去佛山学包馄饨时,认识了馄饨摊二代梁欢。然后恋爱、结婚、生子,常年分居两地。 梁欢就是当时香港人口里的内陆媳妇。 她第一次去香港时,已经是手里拉着快上学的女儿,肚里怀着二胎的少妇了。 那是1984年,她终于落户香港,一家人从政府办事大厅出来,揣着热乎乎的身份证,去新落成的海洋公园玩,畅想新的人生。 新人生里应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茶餐厅;有女儿在名校里的成绩单;有一天比一天更红火的生意。 还应该有香港人最爱的那两句:
这夫妻俩没背景、没学历,什么都没有,可还是相信靠拉奶茶、烤蛋挞、包馄饨的好手艺; 靠起早贪黑不惜力,总能闯出一片小天地。 听上去好浪漫,小人物的头上永远顶着大梦想,但也永远顶着不测风云。 梁欢刚到香港没几天,丈夫意外去世。幻想中的美好新生活还没来得及开始,就猝然结束。 有老公的梁欢,尚且是当时香港社会的普通老百姓。没有了老公的梁欢,带着孩子孤零零飘在香港,更是困难重重。 当地市民不认可她和她女儿,经常有人话里话外带出偏见,还想趁机吞并他们的茶餐厅。 小孩子最敏感, 察觉出有些港人不欢迎她们,求妈妈带她回佛山。 但梁欢是长大了的女孩。真正的大人不会沉浸在埋怨别人这种没用的情绪里,也不会自怨自艾、自暴自弃。 一心想着既然你们看扁我,我就用我真正的实力来证明自己。 其实什么实力也没有,只有一股不服输的意志力。 就是这股意志力,撑着她在冬天的雨夜里,自己走去医院生孩子。 老公死了,和人合股的店也要被收走,伙计们还在为不知道怎么安慰她为难,梁欢自己已经在丈夫出事第二天,准时爬起来,准时到店里,学做蛋挞,学算账,学背港式茶餐厅里的黑话。 冻柠茶飞冰少甜,熟春反春生春,飞沙走奶,走青加一个靓仔…… 梁欢一条条记起来。表面上是背菜单,实际上也是在努力适应香港文化。 茶餐厅本来就是平民小馆。迎来送往的,都是打工人,穷学生,邻里街坊。 一间茶餐厅就是一个香港小社会。菜单上的暗语密码,都是港式人情世故,是小市民的江湖。 梁欢靠自己的努力,也靠伙计们帮忙,很快扛下了餐厅,让所有说她不行的人闭嘴,甚至还真心冲她竖起大拇哥。 这也象征着她很快融入了香港社会,成为了真正的香港人。 《狮子山下的故事》把主场景选在一间茶餐厅,用一个身处平凡女性视角展开,还真是精准贴合著名的“狮子山精神”。 “狮子山精神”,简单地说,就是草根精神。 它被提炼出来的时候,刚好就是梁欢初到香港的时候。 剧中有这样一幕: 女儿起初不适应香港生活,总想回佛山。梁欢为安抚女儿,就带她看电视,跟唱《欢乐今宵》主题曲。 《欢乐今宵》是TVB的王牌综艺,当年也通过各种方式传到了广东。所以佛山母女俩,以前就是《欢乐今宵》的忠实粉丝。 原来得七拐八拐想方设法才能看的节目,现在打开电视就能随便看。 小女孩想到以后天天都能追到《欢乐今宵》,也不闹着回乡了。 虽然剧中没演,但根据这段剧情发散去想,她们应该还看到了同期播出的新一季《狮子山下》。 这是香港电台电视部做的系列单元剧,从70年代断断续续做到了00年代后期,横跨30多年,将近100个单元。 虽然演员、导演、剧情、时代都不一样,但内核全是草根市民的喜怒哀乐。 梁欢初到香港时,香港同步播出的那季《狮子山下》,主角都是跟梁欢一样的小人物,随着大城市的变迁,迎接自己的命运。 《狮子山下》同名主题曲,当时风靡整个粤语区。 歌词里唱到: 「人生中有欢喜,难免亦常有泪 我哋大家,在狮子山下相遇上,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 …… 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 我哋大家,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唱出了著名的“狮子山精神”—— 小人物为生计吃苦受累,奋力打拼。 还不是只会蛮干的老黄牛,而是会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同时还要和其他小人物守望相助、同舟共济。 “狮子山精神”,就是港人精神。香港人正是揣着这股精神,构筑了香江神话。 《狮子山下的故事》片尾曲也用了这首老歌。电视剧时间线同样跨越了40年,梁欢和她的朋友们,就在风雨同舟中,共同渡过了很多年。 40年来,她这家名叫“喜欢你”的茶餐厅,一定迎来送往了无数人。可能有跟她一样,从内陆嫁到香港的女孩,有换班的计程车司机,有歇脚的建筑工人,有不想做饭的家庭主妇,或者投赛马三T的小股民。 一个又一个小人物,组成了这座传奇城市。来来往往间,梁欢和她的茶餐厅,既是香港奇迹的一部分,也是见证者。 所有讲“狮子山精神”的影视剧,第一主角都是普通港人。 《狮子山下的故事》用梁欢的视角去阐释这种草根精神,更有说服力,也更入木三分。 “狮子山精神”里,蕴含着香港独特的城市文化。 这是一座融合了多元文化的城市,战时还是很多家庭的中转站和避难所。但无论是过去的中产太太,还是卖苦力的老阿婆。 从五湖四海漂泊到这里,都难免要一砖一瓦从头来过。大家天然是同病相怜,自然就少不了同舟共济。 香港人的务实做派和团结互助,随机应变和吃苦耐劳,离不开这个大历史背景,其实也离不开中国人最朴素的人生观。 港风美人不只美在皮相,还美在梁欢们的一身硬骨头上。 其实不只是香港,在内陆的其他角落,肯定还有无数个梁欢,为了生计,为了争口气,梗着脖子,挺起腰板,拖着一家老小,往前闯。 这也是讲香港故事的影视作品,能同时影响几代内陆人的原因。 老说中国人最会审时度势,把厚黑当学问,但其实我们最爱的小说,比如武侠讲的都是良知济世,不论穷达的故事。 向往的爱情,是那种抛弃世俗偏见,不论门第的爱情,比如梁欢和她的丈夫。 侠义心肠和为生计打拼同时混合在一起,最后全都浓缩进那些香港故事的里里外外了。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2022年了,看到还有人拍“狮子山精神”,会让人心头一暖的原因。 本文来自Vista旗下专业文娱团队:小风小浪。 |
|
来自: skysun000001 > 《台港澳南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