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学《伤寒论》|三阴病之厥阴病

 学中医书馆 2022-06-30 发布于山东

自学《伤寒论》|三阴病之太阴病(上篇)

自学《伤寒论》|三阴病之太阴病(下)

自学《伤寒论》|三阴病之少阴病(上)

自学《伤寒论》|三阴病之少阴病(中)

自学《伤寒论》|三阴病之少阴病(下)

接前文,开始解读三阴病的最后篇章:厥阴病。

由太阴病与少阴病的解读可总结:阴病,都是以人体能量极少为前提而做的总归类,既然如此,针对三阴病谈治疗,则理应以振奋建设为根本。

所以,我们已解读过的无论是少阴病还是太阴病,基础方内的主要用药都是附子。

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 二两,炙甘草 二两,附子 一枚(炮)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 二两,细辛 二两,附子 一枚(炮)

四逆汤:炙甘草 二两,干姜 一两半,附子 一枚(炮/生)

通脉四逆汤:炙甘草 二两,附子 大者一枚(生),干姜 三两(强人可四两) 

少阴病,能量虚少,病位偏表,用炮附子,无干姜助力;太阴病能量更虚少,尤以里虚为根源,所以加了干姜温中;当能量再少、四肢冷过肘膝和下利不止时还需换炮附子为生附子;如果再继续少,生附子、干姜还需加量;但物极必反,当少到一个极限,生附子干姜又不能贸然用重剂(厥阴病需有此考虑)……

以上的描述,都是理论上的,所以只能空乏地用“虚少”、“更少”、“再少”、“少到一个极限”来形容。

现实中临证,需要先把脉300人作为基数,把脉功夫上去了,同时能识别能量极其虚少的“证”(《伤寒论》里使用附子的“证”,以及阴证条文里下结论为“难治”、“不治”、“死”的那些证)合并去考虑,方能深刻理解。

少阴病与太阴病,前者病位偏表,后者病位偏里,所以用药界限分明,但实际上,人体不会总是界限分明地生病。如:

《伤寒论》314条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白通汤:葱白 四茎,干姜 一两,附子 一枚(生) 

少阴病即表阴病,同时又出现了里证:下利。于是用附子振奋人体,干姜建设中焦,葱白处理表证。

白通汤是治疗少阴太阴合病的代表性方剂。

那厥阴病呢?

厥阴病是表里之间的阴病吗?

怎样认识厥阴病才算思路清晰?

其实《伤寒论》里也没有关于厥阴病的确切定义,只是陈述了厥阴病可能呈现的状况,并且很大一部分状况提示了患者可能进入了生命的最后阶段:

《伤寒论》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伤寒论》343、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伤寒论》344、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伤寒论》345、伤寒发热,下利至甚,不止者,死。 

《伤寒论》347、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伤寒论》353、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354、大汗,若大下利而冷者,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357、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 

《伤寒论》362、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

《伤寒论》370、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377、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388、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389、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伤寒论》390、吐已下断,汗出而,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由以上条文可见,《伤寒论》所讲的“厥阴病”,更多是以“厥”这个现象来做的归类——所以有如当归四逆汤这类非阴证方剂也被归类于厥阴篇章里。

而我们则需要透过“厥”这个现象去看本质。

“厥”只是一个结果,也就是四肢厥逆,气血不往四肢输送,所以四肢冰凉。

而气血不往四肢输送,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以下用《伤寒论》里的方剂来做梳理:

四逆散:炙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当归四逆汤:当归 三两,桂枝 三两,细辛 三两,通草 二两,芍药 三两,炙甘草 二两,大枣 二十五枚

四逆汤:炙甘草 二两,干姜 一两半,附子 一枚(炮/生)

通脉四逆汤:炙甘草 二两,附子 大者一枚(生),干姜 三两(强人可四两) 

白通加猪胆汁汤(待解读):葱白 四茎 干姜 一两,生附子 一枚,人尿 五合,猪胆汁 一合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待解读):炙甘草 二两,干姜 三两(强人可四两),生附子(大者一枚),猪胆汁(半合)

如上方剂,都针对“厥”,但起因各异:

第一种起因四逆散证——能量稍欠缺,运行闭阻;

第二种当归四逆汤证——能量偏少不到阴证,运行闭阻;

第三种是四逆汤、通脉四逆汤证——能量为阴,无多余能量供给体表,因此运行力也极弱;

第四种则是白通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此类的情况——能量为阴,无多余能量供给体表,运行力极弱,甚至可能已到病危阴阳即将离决的程度。

以上四种情况,前三种是已经解读梳理过的内容,第四种情况,是全新的内容——厥阴病既然是六经最后一个篇章,那么匹配的也正是这全新的内容——其实可以形容为“阴证里的危重证”

分析到此,实际上已不必去给厥阴病下具体定义。学医的目的是“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而非给病起名字——正如,当你清清楚楚知道一个人的品性为人,那这个人的名字、星座、属相就不再重要了。

既然厥阴病可以大致被形容为“阴证里的危重证”,那么,临证组方时则理应有必须去重视的地方——

其一:脉极弱,“脉微”甚至“脉微欲绝”,命悬一线,这时附子必须从小剂量开始用。若要加量附子需在治疗过程中逐步递增。只因,能量极弱的身体经不起强力振奋——就像快垮塌的架子,扶住都得用巧力而非猛力;先扶住,下一步才是谈修理。人体亦如此,先稳住,再谈战斗。

其二:脉极弱,同时出现虚阳浮于外、虚阳欲脱的局面时,必须使用收敛药——人尿或猪胆汁。

阴证到了危急关头的患者,可能会呈现阳脱之证:有热的表象,上热下寒——《伤寒论》条文也有陈述: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面戴阳、烦躁——这些热的假象,其实是阴阳即将离决的表现。

针对虚衰的人体,用阳性振奋剂附子、干姜,这是必须;但虚阳欲脱的人体很有可能因为这种振奋而真正脱阳。所以加速的同时必须绑上安全带——也就是用阳性药振奋的同时必须使用阴性收敛药。人尿和猪胆汁,其酸苦之味有收敛作用,又是血肉有情之品,易与人体温和融合,所以是防止脱阳的最优之选。

若患者并非病情危急,仅仅是能量状态为阴+有热的假象,可以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合入白芍、山茱萸此类具滋养作用的收敛药。

以上为处理厥阴病的理论基础,以下借《伤寒论》中本有的方剂来进行组方练习:

|练习一| 白通加猪胆汁汤 

《伤寒论》315条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葱白 四茎 干姜 一两,生附子 一枚,人尿 五合,猪胆汁 一合

此案患者已经险象环生,本就是“少阴病”,又出现“利不止,厥逆无脉”的情况,脉证相应说明能量已经阴到极点,“呕”说明胃已经不接纳,“心烦”还有虚阳在上的可能——只能试着治一治,用基础剂量的附子干姜,同时加猪胆汁和人尿收敛。条文最后的意思是:不一定能治好,一切还看病人的造化。

|练习二|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伤寒论》390条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炙甘草 二两,干姜 三两(强人可四两),生附子 大者一枚,猪胆汁(半合)

此条在讲身体因吐已经丧失了能量,吐虽然停了,但接着开始汗出、四肢厥逆、无法曲伸,匹配“脉微欲绝”——已经可以归类为“阴证里的危重证”。

四逆汤打底是基础,因有汗出,加收敛药才是万全之策——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其实就是四逆汤加收敛药。

|练习三| 医案练习


萧琢如医案:工人妻,年三十许,娩后10余日,恶露已尽,偶因感冒夹食,腹及胁痛。医者疑瘀血为患,以破血、降气药与之,不效。继更数医,率用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品,愈治愈剧。一日医用桃仁承气煎好,进服1杯,即昏聩妄语。

延诊,脉如蛛丝不绝,气息奄奄,手足如冰,汗出,面上黑气满布,口唇惨白,舌苔黑滑,即用大剂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冷服,1帖苏醒,厥回汗止。


此案经历了一番错治,最终演变成阴证里的危重证。

脉:如蛛丝不绝。

证:气息奄奄,手足如冰,汗出,面上黑气满布,口唇惨白。

属脉证相应的厥阴病。

此案大夫担心生附子干姜的阳性力量太生猛,为防病人脱阳,让病人“冷服”汤药,其实也是较为周全的考虑。

所以,组方的关键在于清晰读懂人体。《伤寒论》虽是经典,有其至高地位,但经典的本质作用还是“授之以渔”,助我们明白治病的道理。道理懂了,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伤寒论》固有方剂的基础上变化发挥,以应对万变的人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