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拜腾汽车还是走到了破产重组这一步。为什么说是终于呢?因为拜腾汽车曾经距离量产仅一步之遥,也曾经历过6轮融资和狂烧84亿的壮举。但是最终还是未能顺利完成量产上市目标。 回顾拜腾汽车的出身,其实底子还算殷实。该公司于2017年9月正式成立,其CEO兼联合创始人——戴雷此前曾在宝马和英菲尼迪这两家传统车企担任过营销高级副总裁和总经理,可谓经验丰富。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毕福康博士,也是历练自老牌车企宝马,曾经担任前宝马集团副总裁、i8项目负责人等职位。 可以说,相比起威马、小鹏这些新势力车企,拜腾的两位高层无论是资历还是人脉都要更出色。按理说,按照拜腾的人员配置,至少现状应该比小鹏和威马发展的好,为何却玩着玩着玩破产了呢? 从2017年正式成立至今,拜腾累计经历了前后四轮融资,总计获得了84亿人民币的注资,可谓含着金钥匙出生,资本雄厚。 那时候的拜腾真是造车新秀里最耀眼的那颗明珠,风光无限。不仅不差钱,还不缺人才,巅峰之时甚至还上榜过全球独角兽风云榜,一经创立就吸引了来自宝马、福特、英菲尼迪和苹果的跨国智囊团加入。回头来看拜腾早期的超豪华阵容,再加上国资支持,哪怕是让大洋彼岸创业初期的马斯克看一眼名单,大概率也会忍不住眼红。可最后,独角兽是如何倒下的? 从时间轴看,拜腾最大的拐点出现在2020年。央视亲自点名,批评拜腾烧光84亿却造不出一款车,几乎与此同时,拖欠员工工资和一汽夏利巨额款项的新闻也开始在业内持续发酵,资金链断裂的窘境,让这家本已摇摇欲坠的公司瞬间滑入负面舆论的风暴眼。 终于,拜腾祭出了最后一张牌。今年1月,拜腾与富士康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富士康宣布将会为拜腾汽车提供制造工艺、运营管理经验和产业链资源,共同推进拜腾旗下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工作。根据两家公司的计划,新车最快将在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量产。 但可惜的是,事与愿违。富士康那边的喜报,想必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前段时间一口气官宣三款重磅纯电动新车、且反复强调这些车型均由富士康自主研发的阵势看,失去利用价值的拜腾,再次沦落为被遗忘的弃子。 富士康已经开始走上了独立造车的道路,不到半年的时间,富士康和拜腾汽车合作发生改变,但截至目前,M-Byte车型仍未实现量产交付,最后的稻草,拜腾没抓住。 虽然富士康在造车的赛道上一直以「投机者」的形象示人,一旦嗅到风险,就立刻悬崖勒马拍屁股走人,但如若与拜腾的合作走向终结,这锅,还真不能让富士康一个人背。 对于四处「撩人」的富士康来说,无非是换一个联姻的合作对象而已,但对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拜腾而言,无异于举步维艰的雪上加霜。 回顾国内这些造车新势力车企历史看,理想汽车首款车型交付前融资也只有81亿元左右,而哪吒汽车更是在融资45亿元时就完成了首款车型交付,在如此资金充裕的拜腾汽车为何一辆车都造不出呢?那么这些钱又到哪里去了? 大家是否记得一篇名为《300人吃掉5000万零食 一盒名片上千,拜腾怎样烧掉了84 亿?》的文章,回顾文章内容提到,拜腾汽车拥有300多个员工的北美办公室,在2018年仅购买零食就花掉了700多万美元(近5000万元),平均下来每个员工一年吃掉近2万美元的零食,而在上海第一家店铺开业时,店员的服装都是法国进口的定制的,就连创始人毕福康在任期间在外就餐时,也一定会点一瓶店里最好的红酒。 贵才是最好的想法,就像思想钢印一般刻在了每一个拜腾人的脑海里,要是单纯从员工关怀的角度来说,这很土豪。可从企业角度来说,这就是过度浪费,没有把钱都花在产品上,而是在挥霍。 由于宁德时代联合富士康进行了10亿美元资金的进场,使得拜腾高层暂时并没有意识到危机的来临。反正有天使投资人,不烧点钱怎么能体现出新势力车企的决心呢? 除了花钱如流水一样,拜腾汽车的内部管理也是比较混乱,高管的内部斗争不止,最多的时候共有29位VP(副总裁),“拉帮结派”的作风,或多或少导致了拜腾汽车的失利。 当新能源汽车成为风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入局造车,但对于跨界造车企业而言,其拼的不单单是资本,资本只能是作为造车的基础,但是能否长期在市场上发展还是要看产品竞争力、产品服务、供应链等。 当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带来造富“神话”的同时,拜腾也从另一个角度提醒前赴后继的新造车企业。 显然,拜腾走向倒闭很大原因的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运营目标。处于困境中的拜腾汽车暂时还残存着一线生机,至于未来拜腾能不能起死回生,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但仅剩的这口气拜腾又能撑到何时呢? 图|网络 文|豆豆 编辑|豆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