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州记忆】繁华之地市场街

 耘禾 2022-06-30 发布于天津

图片

市场街:属新兴街居民委员会管辖。它西起和平街南口,东止解放北路(喧哗角)。系明永乐九年(1411年)知州何源在此建城隍庙而形成的街道。原每当庙会期间即为市场,1928年(民国17)正式建立市场,该街改为招商街。1946年德州解放后改市场街。驻有“德州市工人文化宫”。它是三八路的一段,这里云集了迎宾大市场、迎宾路花市、城隍庙小商品市场以及经纬家居、银座商城等商业地标,是德州城区极为繁华的商业地段,地理位置优越,在历史上被称为“市场街”。

图片

城隍庙

城隍庙建于1411年(明永乐九年),坐落在旧德州城的南门内,喧哗角西北侧,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二十多亩,是一座规模宏大,殿宇辉煌,雕刻精美的古建筑群。据《德县志》载:城隍庙,“ 明永乐九年知州何源建。”

旧时,德州城隍庙古建筑群布局齐整宏丽,大殿等建筑雕饰精美,能和全国各地的城隍庙相媲美。庙内的建筑均系砖木结构。古朴壮阔的三楹山门,建在1米高的砖石台基之上,红墙黄瓦、斗拱重叠,气势非凡。对面约10米处,有一座巨大的青砖影壁。山门中间上悬一块黑底金字匾额,上书“城隍庙”三个大字。门内左右各有两尊高2米许、威武雄壮的“门神”塑像相对守护。进山门有一精巧绮丽的戏楼,名曰“乐舞楼”。戏楼与大殿南北相对,砖木结构,上下两层,东西宽10米,南北深7米。上层台柱上镶透雕檐板,底层中间有通道,通道两侧有泥塑彩绘马童与高头骝马。穿过戏楼通道,中间场地上是一座建筑精美的八角碑亭,亭檐有精美彩绘及阴阳太极八卦图案。八角碑亭正面写有“有感有应”,背面写有“聪明正直”八个金字,字体雄浑,苍劲有力。碑亭两侧各有五间通间厢房,内有似三六役塑像。厢房两侧是东西廊房,内供幽冥界十殿阎君像,四壁是阴司受刑和轮回超度彩绘。再北是正殿,建在1米高的砖石砌筑凸形基座上,分前廊、殿堂两部。大殿门上浮雕着各种精美图案花纹,雕工极为巧丽,神形韵味恰到好处。大殿正中供奉城隍大神,两侧配祀判官,牛头马面和黑白无常等鬼卒。正殿前院内,左右各有一尊庞大的“乌龟托石碑”,石碑之上铭刻着建庙的文字记载和善男信女捐赠者的姓名。正殿后左右各有配殿三间,正面是后阁,面阔五间15米,宽高各7米,前廊后厦,中间供泥塑贴金城隍像。东套间有木雕城隍爷和城隍奶奶坐像,中间置机关,一踏即可立起,堪称一绝。

图片

山门两侧有东西各有一座跨院,西跨院里有坐北面南大殿三间,名曰:三皇殿。大殿里面供奉着“伏羲、神农、黄帝”的塑像。东跨院为四合院,为该庙的道士们寝舍。

在城隍庙和东西跨院的各类殿堂的门楣上,分别挂有“纲纪严明”、“浩然正气”、“护国庇民”、“我处无私”、“节义文章”、“发扬正气”等匾额,大殿的门上还有“善恶到头终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善行到此心无愧,恶过吾门胆自寒”“你真算计非凡,进一位、退一位,讵料满盘都是错。我却迷信不得,有几件,记几件,将来结账总无差。”等楹联,以积极歌颂城隍爷的功德,劝人行善不作恶。

除此外这里还有石碑、石刻等古迹文物,这些文物古迹不仅是“城隍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州城的宝贵文化财产。

1970年以前,德州城隍庙的主要建筑物基本存在,并保护得尚好。1990年以前城隍庙大殿和戏楼尚存,基本完好。1990年,这座近六百年的城隍庙大殿,由于疏于管理而毁于了一场大火。从此,德州城隍庙就仅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中了。

如今,在老城隍庙的原址上,一座现代化的银座商城拔地而起,成为三八路西段商业的龙头代表,给德州百姓提供着新的休闲购物娱乐场所。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德州市政府,在市场街路南(城隍庙的对面)建了一座所谓的“城隍庙市场”。

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其间进行了两度较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已经成为规模较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市场内拥有固定房间、铺面310个,大棚内柜台摊位1500个。2015年春节期间,市政府为了安全、防火等,将这座有争议的所谓城隍庙市场停业了。

图片

喧哗角

喧哗角(原名宣化角):民间俗称“旋风角”。它位于今天的解放大道与市场街、市府街相交的十字路口处。这里原名叫宣化角,清后期这里商铺林立,摊点众多,商贩的叫卖声从早到晚不绝于耳,故由此而得名:喧哗角”。

清末民初,德州城较大的商号、店铺多集中在这一带。德州的州衙、县衙及官绅的宅邸也集聚它的附近,原来从南门到这个十字路口名曰“南门里街”,这条街集中了李家大院、卢家大院、魏家大院等豪宅,两边还有又一村包子铺、鸿盛楼、东合成、振兴号、源祥号、庆聚祥、德庆成等德州城著名的商铺门店。中,建于1927年,经理为王维山的“九章号棉布店”,建在南门里路西门面,沿街修有20余米长的廊檐,很是气派。故该店一直经营有方、顾客来往不绝、昌盛不衰,一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

据1949年的统计,南门里街有“德义兴、庆祥昌”等杂货铺面就有十三家之多。

喧哗角的西南角是红砖二层鸿盛楼饭馆,东南角是“德玉成”杂货店;由此向北是原来的“当铺街”。1931年,经理李凤朝在当铺街路西开了“第一楼饭店”,这是德州城里第一家用楼房开设的饭店。在路西是“邮政局、恒德堂药店”等铺面。路东是德州城著名的永庆寺(民称大寺);

喧哗角向东是市府街,原来的县政府、监狱、法院、公安局、教育馆、状元府等均驻在这条街上;由喧哗角向西即为“市场街(招商街)”;城隍庙和当时最大民用市场“小市”都聚集在这里。1934年,延寿堂药店在路南修建了名曰“延寿堂药店”的青砖二层楼药店,该楼一直保留到德州城解放后。

喧哗角之所以热闹除了这些官衙、店铺外,在民国期间,它得益于“中山市场”。1928年北伐成功后,德县县政府开展了所谓的“新生活”运动。在民间积极宣传破除迷信,并将“城隍庙”的神像拉倒、移走,将大殿两侧及庙内的房舍、场地租给商人们营业,在庙内开办了“中山市场”。

该市场内包括百货、杂货、布匹鞋帽、饭馆、剧场、茶社等行业。因该市场为天天开放,而不是集市式的定时开办,加之市场街的两侧大小商贩就地摆摊,故十里八乡的农民便摩肩接踵来此处设摊或购物。特别是每年的春节前,置办年货者更是拥挤不堪、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民国17年(1928)国民党县政府把该庙辟为“中山市场”,招商设肆,并在前大殿东侧,修一小型戏院,西跨院“三皇庙”改为说书馆,变成了德州城的商业,娱乐中心。

1946年德州解放后,市政府在该街的西头开辟了“北小市”,该街更加繁华了。之后。市政府先后将教育馆、工人俱乐部、德州市文教局、工人文化宫、图书馆等先后设于此地。重新返修了那座小型的剧场,之后,便不断地在此演出文娱节目、戏剧或放映电影。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原城隍庙的东跨院里建了德州城“第一座灯光球场”,一时活跃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这里便成了德州人经常去休闲游玩的地方。

“市场街”时至今日它一直是德州城的繁华之地。(马惠彬

注:

1、北小市(市场西街):西起旭升街,经北市街南口,东止市场街西口,系1946年德州城解放后,拆城墙填坑塘,新建的街巷。因在市场街西,1981年经德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场西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