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 赵姐:“哎吆,别动了!别动了!气顺着脖子往下传呢!” 赵姐:“张大夫我跟你说啊,这点针感没去耳朵眼,都顺着瘢痕往脖子传呢。就感觉粘连的瘢痕用手撕开似的,气攻的特别疼。但我感觉这里要通,先传到这里吧。” 我:“嗯嗯,经气先传到这里也行,您的瘢痕挛缩严重,摸您耳朵周围的肌肉都是硬邦邦的,局部气血太弱,让经气先作用这里也不错,肌肉僵硬必须要加速气血的运行使其舒缓,否则对耳鸣耳聋恢复影响很大。” 经过几次针刺后,瘢痕挛缩处的气血流速会慢慢的增加,自己感觉局部不再那么紧绷绷的了。而且耳朵眼也慢慢有了针感。 中医讲,不通则痛。瘢痕影响经络的循行通畅,针刺时产生的经气传导到这里会出现疼痛感。 (二段) 赵姐:“我跟说,张大夫。昨晚吓死我了。” 我:“怎么了?” 赵姐:“昨晚睡着睡着觉,突然感觉右侧头部这里好像有块石头掉下来,掉到太阳穴附近。把我吓醒了,坐起来我摸了摸脸也没有什么,嘿嘿。但是我这时就感觉脑袋里不响了,都到耳朵眼边上了,就感觉堵在那里,有点闷有点响,也不是原来脑袋响的那个声调了” 我:“怎么还会有掉石头的感觉?以前没听别人有过这感觉,呵呵。” 赵姐:“就是啊,我也纳闷呢。但自达这石头一掉,脑鸣真的没有了,你说奇怪不奇怪?我感觉右边的耳鸣要比左侧大,左边变化明显。感觉分辨率还有点不好,别人和我说话有时听不好。” 赵姐:“'一针通’扎法和别处扎针的就是不一样,别看每次就扎一针,耳朵眼里又痒又疼但特别舒服,我要是早知道你这里,早就来了,我会坚持扎下去的。” 我:“脑鸣的变化大概分三步走,第一位置:首先自己无法定位脑鸣具体在哪里响→接下来逐步能够确定响声的位置→鸣声再慢慢的逐步下移到耳朵里;还有的患者反应说,鸣声下移到耳内后,再由耳朵眼深处→向外移动→慢慢消失或继续外移→鸣声离开耳朵渐行渐远,甚者感觉声源距离耳朵一米多远,确定脑耳内无鸣声在响。这是位置的变化。第二音调:比如原来的鸣声好似蝉鸣→会慢慢变成开水声或机器声等。刺耳声→逐步转变为低沉声,不再刺耳难受。这是音调的变化。第三音量:音量大小的变化,一般呈现为波动性减低,音量峰值的时间会越来越短,力度会越来越弱。音量低谷间隔期逐步会延长。就好像水面荡漾的涟漪,波圈扩散的同时会越来弱。这就是音量的变化。” (三段) 赵姐:“张大夫还跟你说,我阴阳脸的感觉基本快没有了,原来就像座钟的摆针,就感觉一股气从脑袋里冒出来撞到印堂后立马被弹回来,那感觉特别难受。撞击的那股气从来不越过中线。现在那种现象少多了,气也不撞了,阴阳脸的感觉也基本没有了。呵呵。” 我:“耳聋耳鸣患者中有这种现象的人还是挺多的,我认为所谓的阴阳脸首先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就基本定性是神经功能的问题了,就像我们坐麻腿似的,就是神经功能暂时丧失,通过正确的方法恢复功能后这个症状就解决了。这个症状比耳鸣恢复快。” (总结) 大部分耳鸣耳聋患者刚发病时就是单纯的耳鸣,但在耳鸣急性期没能及时治疗恢复或自己没及时去治疗干预。耳鸣会出现以下变化:断续耳鸣→连续响→鸣声音量加重→鸣声转变为刺耳或增加几种耳鸣→出现脑鸣→精神濒临崩溃;有一部分患者刚犯病时有耳鸣,待到听力下降到特别严重或全聋时耳鸣反而消失或减轻;听力走势:听力下降→持续加重→分辨率下降﹑选择性听(男/女)→高频出现无反应→全聋。 耳聋耳鸣发病之前都有预警反应,只是没能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例如无诱因性出现一过性耳鸣的次数明显增多,或者有着急上火、熬夜、戴耳机、家族遗传病史等诱因导致耳朵连续不适时间增长等。传统观念作祟,认为耳聋耳鸣不用治疗过几天就会好。但待到聋鸣严重时,方知治疗难! 耳聋、耳鸣、眩晕做为世界性耳科三大难症,现在为止还没有特效药,N年前医师协会就表示药物治疗突聋是无效的。但同时也认为用药总比不用强, 希望或许对自愈现象有点帮助。 急性期推荐针药联合,争取尽快恢复。慢性期建议适时中药调理脏腑,针刺做为常态治疗。针灸的疗效还是确切的。 发病虽易,针效不易。且扎且珍惜! |
|
来自: 天地人和00ksak > 《治疗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