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光影艺术的世界里与时空对话

 寅吃丑粮 2022-06-30 发布于湖北
三生有幸,平湖万州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光影艺术的世界里与时空对话

——品读孟学箴摄影画册《忆江南》想到的

熊刚

图片

图片

孟学箴先生的《忆江南》是一部

反映我国江南题材的摄影画册。

他在捕捉定格美的瞬间的同时,

充分发挥其熟悉中国古典诗词和

数码后期制作的技法,

抒发自己的情感,

使得《忆江南》在光影艺术之外,

多了一份清新瑰丽和文化厚重。

图片

《忆江南》为我们观察了解江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长期生活在三峡地区和万州的他,为何会对江南如此情有独钟?品读《忆江南》,一时间我找到了答案。历史上,江南的绿杨烟外,从未阻断人们东出的脚步;江南的风帘翠幕,从未遮蔽岁月变迁的风尘。多少文人墨客,在时间上一路向古、在空间上一路向东,与天地对话,与心灵对话。作为一位有着人文情怀的摄影艺术家,孟老把对于江南大地诚挚厚重的爱恋,深深地浸透融入在镜头之中和镜头之外,摄人心魄的情感在一幅幅曼妙的作品中涌动,实现了在光影艺术的世界里与时空的一次对话。

图片

图片
图片
《忆江南》是在与历史文化对话
孟老在多年摄影艺术的行走和实践中,已然完成了该有的积累与沉淀。他所追求的并不是一个个简单的镜头表达,几乎每一幅作品都在阐释以江南为代表的中华历史文化,让我们体会到内心深处与中华历史文化共奔涌的情感和敬畏。在他看来,“江南文化是除却中原文化之后最具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符号。”江南的碧水青山、黛瓦炊烟、亭台楼榭、故人宗祠,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地标,是美丽中国的尽情表达。

图片

历史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能使得我们从狭隘的当下的经验现实之中摆脱出来,迈入一个无限开阔充盈丰富的时间序列。江南是文化考古的重要场域,透过这扇窗口,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和观察中华文化的既往和赓续。《忆江南》把江南的历史、民俗与文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中既可以感受到他的严谨与冷静,又可以感受到他的感性与温度。时而仰望,时而俯视,学者的格局和眼光,文人的胸襟与涵养,透过光影视角,观察解读江南的基因与密码,努力从中寻找历史文化的印记。

图片

图片
图片
《忆江南》是在与中华美学对话
摄影与国画、诗词一样,皆能再现中华大地的人文气象,从而把传统中华美学带入到摄影之中。无论是色彩淡雅迷离的自然风光,还是意境深邃悠远的人文风情,都裹挟着浪漫激情,灌注着诗情画意,浸润着美学滋养。《烟柳画桥淡淡风》,画面简洁,着色淡雅,“天街小雨润如酥”,留下只此青绿;《邀得红颜闹春风》,那铺展在画面上的万千柳丝,那朵朵昂扬向上初放的玉兰,还有那远山近水,“一树春风千万姿”的意境跃然纸上;《一树春柳映桃红》,花红柳绿在春风中飘逸灵动,其意态动感仿佛跳出画面,这是“碧桃花下感流年”的遍地莺歌;《人间有味是清欢》,岁月的行囊可以酸甜苦辣,稳妥地过好当下,还需“冷暖甘苦唯留香”,淡定从容……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图片

江南的小桥流水,烟柳巷陌,梨花带雨,湖畔云漾,在《忆江南》中表现得婉约细腻、清新意蕴。“江南与其说是地域,是文化,倒不如说是一种心境,一种精致的生活态度。心里有美,才能看到美。”这就不难理解,在他的镜头中,垂柳拂岸、长街曲巷是美;烟雨画舫、曲院风荷是美;寻常巷陌、杏花春雨是美。小溪涓涓流淌,春风轻轻拂面,似水流年,恬淡悠然,岁月静好,无不令人心生波澜。

图片

图片
图片
《忆江南》是在与自己心灵对话
孟老喜读书,爱诗词书画,摄影讲究立意,追求作品的思想文化境界。摄影艺术是否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个人心性?是否可以书写自我思想历程与情感心路?品读《忆江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图片

《忆江南》每一幅作品都在追求内容与形式臻于完美的结合。标题画龙点睛、配诗恰如其分,旁白更是意蕴悠长。“烟柳画桥淡淡风”“邀得红颜闹春风”“一树春柳映桃红”等标题,让我们领略其中的诗情画意。《烟花三月下扬州》中,“我默默坚守内心,顺着如流水的时光行走江南,在江南烟雨中,去滋养自己的情趣。”《最美人间四月天》中,“江南,你是我此生最美的眷恋,在人生最好的岁月,是你陪我一起走过,我愿用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这样炽热的内心独白和情愫表达,给我们以人生的启示和生命哲学的追问。江南始终是人们寄托内心情感的特殊的存在,孟老用自己的感悟、理解和阐释,尝试了摄影、美术、诗词的融合。

图片

图片
图片
《忆江南》是在与未来岁月对话
如今数码技术高速发展,摄影与绘画之间的相互关系正在发生变化,二者的交融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艺术本无边界,把普通的照片转变成唯美的图像,这需要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文化底蕴。孟老以91岁高龄,还能推出如此具有青春气质的作品,没有一种对艺术精益求精的严格要求,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

图片

在《忆江南》中,孟老用相机抒写个人情感,就像绘画、诗歌、散文、音乐一样,主观心相从客观实相中获得,使作品意境得到升华。他不刻意追求写实,更不做简单记录,就像中国画里所注重的实与虚的铺垫一样,追求的是诗与画的意境。前期摄影,后期制作,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相机表达自己对景的认知,对情的宣泄,通过视觉审美意趣达到对各种美的言说,在重新叙述和发掘中,提炼并彰显其中蕴含的当下价值和时代命题。

图片

30多年来,我与孟老多有交集。他治学严谨、待人谦逊,乐观豁达,给我以深刻印象。作为三峡地区老一代知名摄影家,诗画三峡、风情万州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早已深入他的灵魂。他的《抹不去的乡愁——老万州》画册为我们留下大量珍贵的历史镜头。前不久,他托人将《忆江南》带给我,品读间,无不被他的情怀和执念所感染。于是,写下以上文字,以表达对一位老艺术家的由衷敬意。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