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研究:父母的这三种行为,最容易培养出“没出息”的孩子

 谢耳朵馆长 2022-06-30 发布于四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家庭教育的来访咨询中,我们看到太多的父母养育方法上有欠妥当,有一些方法直接就是错误的,幼小的孩子心理处于发展关键期,越是幼小的时候,心理发展越是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了孩子们的人格基础。
以下这三种教育方法,会让孩子内心软弱、自卑,能力低下,让你培养出“没出息”的孩子
  • 过度代劳
  • 苛责贬低
  • 过于节俭

首先,过度代劳往往发生在溺爱孩子的家庭中,什么叫过度代劳,就是明明是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情,父母却全程包办了,比如在生活上为孩子整理书包、穿衣服、系鞋带,剪手指甲;学习上帮助孩子做作业。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成长的阶段性任务几乎没有完成,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八阶段理论,分别有学龄期,青春期。
成年早期,成年期等多个重要成长阶段,被溺爱的孩子每一阶段的目标都没有达成,因为,当我们从帮孩子代劳他本来有能力去完成的事开始,那一刻,就剥夺了孩子的能力,这些能力恰恰是孩子作为个体存在于社会的最重要的武器。
过度代劳的父母和孩子没有边界感,本应有的亲子边界被父母人为地模糊,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始终是一种情感共生的关系,孩子对父母保持高度依赖。
习惯了依靠父母代劳,自身的独立性被选择性忽视,因为当孩子潜意识想要独立的时候,依旧无法摆脱父母的过度代劳,同时自身对父母的依附过深。
久而久之。孩子忘掉了自己是独立个体的身份,缺乏自我提升的动力,失去了主动应对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这样的孩子对人生缺乏追求,更无法谈及自我实现,长大后心智化水平与同龄人拉开差距,产生深深的自卑感,注定是个无能儿,
不仅无能,他们还有可能暴力犯罪。因为始终有父母的庇护,所以相信自己能够被无底限包容,自然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由此可见,过度代劳不是真正的爱,而是一种打着爱之名的毒爱,是一种建立在伤害他人、践踏公平与法律的基础上的毒爱。
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还有所成就呢,所以,父母,最应该做的,是在孩子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有效的帮助,而非过度代劳
其次,苛责贬低,每个人的理想都是成为权威型父母,但是现实中大部分人都成为了专制型父母,两者的区别在哪儿,同样都是对孩子高期待,前者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因材施教,后者则带着个人的“好恶”斥责孩子必须做到,否则就要施以惩罚性的控制,两类父母看起来都同样严厉,但孩子收获的内容却是截然相反的。
专制型父母经常苛责、贬低孩子,较少表达爱和赞许,比如“今天必须把作业写完,你怎么那么笨呢?这个都不会”“丢人 竞赛没得奖,”“、闭嘴!你这倒霉孩子怎么就这么不听话 
他们不尊重孩子的意见或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这些看似简单的言语,其实等同于语言暴力,一点一点地摧毁着孩子的自尊心,在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父母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会慢慢变得顺从,弱势,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时会打心底里认为自己笨且不如他人,变得越来越胆小,不爱说话,不敢说话,养成消极忍受压抑自己的应对方式。
又或者截然相反,模仿父母的攻击行为,学得暴力和攻击的行为习惯。
在长期的贬低,打压下,这些的孩子自尊水平一直处于一个极低的水平,总是低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很难有所成就。
第三,过于节俭,都说穷养孩子有好处,很多家庭贫穷的孩子。在面对拮据的生活时,会不自觉地为父母承担家务,帮父母省钱,很多父母还倍感欣慰,觉得孩子很懂事,但是,这真的是好事吗?
首先过度节俭的父母没有金钱给孩子投入太多的教育,即使舍得在金钱上耗费巨资,在社交方面也会非常限制。
而交往本就是是需要一定物质基础的,当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都穿地漂漂亮亮 的,自己的衣服已经洗得发黄,褶皱不堪时,就会产生“蒙羞感”,即使没受到其他孩子的嘲笑,他也会觉得自己寒酸。
当他们回家向父母哭诉时,父母却反认为,孩子的衣服没有破,没有小,可以一直穿下去,认为是孩子矫情,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这种物质上的落后感,让孩子错误认为自己不配拥有这些美好的东西。久而久之事视野也会受阻,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新鲜事物的时候就会犹豫不决,眼光狭隘,格局受限,变成心理上 的穷人,父母的行为习惯,就是孩子做事的准则。
孩子会学着和父母一样,眼光一直盯着生活中的一点小钱,斤斤计较,看不到远方,也看不到希望,在独自面对人生际遇时,也无法长远考虑,导致错失很多机会。
目光无法长远,也注定这辈子平庸。
虽然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不是每个孩子都是无比优秀的,教育孩子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养出一个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孩子,多一些学习、放手、理解和尊重,少一些溺爱、打骂和控制,孩子才有可能在被理解的基础上,最大地自我实现,成为你心目中那个优秀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每个孩子其实都是潜力股,教育的方式不同,成长的结果也截然不同,花虽然美丽,却有不同的花期。
所以,家长们不必太过担心着急,只要用心栽培了,那剩下的就静候花开吧。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