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舞台对过——天晓得

 午后骄阳 2022-06-30 发布于上海

上海话把“知道”讲做“晓得”,“天知道”讲做“天晓得”,“天晓得”往往指表示难以理解或难以辩解,如“这只手表我明明是放在台子上的,一眨眼的功夫,老母鸡变鸭,勿见了,真是天晓得”。如无法理解对方说什么或想干什么会讲“天晓得伊来了做啥”。上年纪的人上海人大多知道,上海话还有“大舞台对过——天晓得”这个土里土气的歇后语,不过,许多上海人也未必理解,为什么“大舞台对过”会歇“天晓得”,这里真的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听我慢慢道来。

▲ 1917年已经更名为大舞台,点击了解:上海人讲的大马路、二马路、三马路都是指哪些路

早在1906年,公共租界巡捕房包打听头目童子卿以协兴公司的名义向英商哈同洋行(Hardoon & Co.,S. A.)以“租地造屋”的方式租下浙江路以西,“二马路”与“三马路”(九江路与汉口路)之间的一块土地建造剧场,正门开设在三马路上,1910年12月9日以“文明大舞台”之名正式开幕,是当时上海规模较大、设施精良的剧场之一。童子卿是一个“包打听”(这是以前上海人对包探、侦探的称谓),不善于剧场经营,与戏班之间的纠纷很多,至于难以维持,于是改由赵如泉经营,赵如泉去掉“文明”而称“大舞台”,成为上海最著名的京戏场子。

▲ 荣记大舞台,图片来自上海图书馆

大概在1927年,“大舞台”被黄金荣接盘,改称“荣记大舞台”,后来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又改名为“鑫记大舞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上海经济最活跃的时期,“大舞台”的创办,促进了南京路西段商业的繁荣。

▲ 1934年9月9日,上海荣记大舞台重新改建,邀请马连良、梅兰芳主持揭幕礼并合作演出《龙凤呈祥》图片来自蒋伟明

黄金荣接盘“大舞台”后,对“大舞台”拆除重建,把“大舞台”的大门改开到人流密集、商业价值更高的“二马路”上,与著名的永安公司后门对峙,“大舞台”的“太平门”(上海人把“安全门”、“逃生门”称之为“太平门”)开在“三马路”。

▲ 1920年《上海商业名录》登记“文魁斋”开设在大舞台对过和新舞台边上

以前,看戏时准许观众在台下吃零食,还有小贩穿梭在剧场的过道之间兜售瓜子、花生米、糖果之类的零食。在1910年“文明大舞台”易帜“大舞台”重新开张之后不久,有嘉兴籍商人就在“大舞台”的汉口路大门的对面开了一家名为“文魁斋”的茶食蜜饯店,除了销售零食、梨膏糖,也销售嘉兴粽子,这些食品既可以让看戏的人解馋,又能够充饥,由于销售对路、经营得法,生意兴旺,后来,又在“九亩地”(今露香园路一带的俗名)“新舞台”开设“文魁斋”分号。不久,另一位商人租下了“文魁斋”东首相邻的门面也开了一家称之为“文桂斋”的茶食蜜饯店,没过多久,又被一位苏州籍茶食商人接盘,干脆改名为“文魁斋”。

▲ 1947年地图,“大舞台”对过的汉口路651号653号是“文魁斋”与“天晓得”

“大舞台”对过出现了经营相同的商品,连店名也完全一样的“文魁斋”,这就使上海人感到迷惑,精明透顶的上海人聆不清,这两家名称相同的店是一家人开的两爿店,还是两家人“武大郎玩夜猫子,各玩各的鸟”;又是哪一家开设在先,哪一家开设在后,哪一家制作的茶食蜜饯好,哪一家制作的商品逊色,也许真的只有“天晓得”了。

▲ 文魁斋的“天晓得”牌子,藏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为了说明自己是开设在这里的“老字号”,开在西首汉口路653号的“文魁斋”在商店门口的檐口吊挂出一块长120厘米,高86厘米的木板,上面刻着一只头颈伸得很长、很长的乌龟,从乌龟嘴里吐出两行字——“乌龟眼睛太小,见人牌号,就要假冒,所以被人抽吊”;木板的左上角和右上角各有一只伸出食指的手,指着木板上方的“看看看”三个大字,老于上海者一定知道,在沪方言中,“看”与“瞧”同义,也就是英文see,如看电影、看小说、看白戏等,如三个“看”连在一起成为“看看看”,其词意依然是“看”,但语态发生了变化,表示一种无奈,如在饭店里用餐的顾客指责店主说:“侬自家看看看,阿是灶头间盐钵斗打翻了,菜烧得介咸,叫人家哪能吃法子!”,这里的“看看看”就表示无奈,请他人来评理。而在“看看看”三个字的中间夹着“东首”、“假冒”四字,显然这是“天晓得”糖果店用这块招牌表示对东首相邻的“文魁斋”冒用自己的牌号表示不满和无奈,也希望争取顾客的同情和理解;在招牌的左边还刻有“你愿做了乌龟,那是子孙乌龟,可知万代乌龟”,右边则刻着“开了□□,做了假的臭的,还要哄骗人家的”,下面又刻“货真价实,何必冒牌欺人”。


▲ 大舞台对过——天晓得的历史照片

据说,西首那家“老字号”的“文魁斋”挂出这块招牌后,东首汉口路651号的“文魁斋”老板并不生气,也不出面阻拦、理论,还是照旧做生意,当顾客打探这东首的“文魁斋”与西首的“文奎斋”孰是孰非时,店主依旧笑嘻嘻地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真的假的不是靠牛皮吹出来的,大家尝尝味道就晓得了”。不久,东首的“文魁斋”也仿效西首的“文魁斋”,做了一块木牌,吊挂在商店门口,样子与西首的“文魁斋”基本形似,木牌是也画了一只大乌龟,上面写“天晓得”,下面写“注意冒牌”,两侧写“只此一家 别无分出”。“天晓得”是上海人常用的口头禅,人们还是搞不明白,这两家“文魁斋”谁先谁后、孰是孰非,也搞不明白他们在干什么,不过,这两块牌子都有一只大乌龟和“天晓得”三个字,于是,“大舞台对过——天晓得”就成为上海的歇后语,还颇为流行。

▲ 文魁斋的包装纸

不过,后来有人爆料,这两家“文魁斋”是同一个老板开设的,只是老板为了制造商业气氛、广告效应而炮制的一个噱头而已。

▲ 1956年1月19日,两家“文魁斋”公私合营时,打掉互相辱骂的乌龟招牌

50年代,汉口路的两家“文魁斋”公私合营,两家合并成了一家,当时,上海正在筹建“上海市历史与建设博物馆”(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前身),馆里的老同志将“文魁斋”的“天晓得”牌子征集为馆藏文物。现在还陈列在历史博物馆的展厅里。网友不妨前去看一看,瞧一瞧。

▲ 九江路662号天晓得糖果食品商店,图片来自食砚无田,秦兴培摄于1993年2月26日

▲ 1989年上海商业地图,九江路663号人民大舞台与对过的天晓得药梨膏店

“文魁斋”原来开在“大舞台”的正门汉口路上,由于“大舞台”重建后,正门移到了九江路上,这样,“文魁斋”不是在“大舞台对过”,而是在“大舞台背后”。若干年以后,九江路662号又冒出一家天晓得药梨膏店,又成了“大舞台对过——天晓得”,是不是文魁斋变更而来的,只有天晓得了。

薛理勇

1947年9月出生于上海。1983年大学毕业后即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参加筹建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风俗历史研究。现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等。已经出版的著作有《外滩的历史与建筑》、《上海租界史话》、《上海洋场》、“薛理勇说老上海丛书”等约六十余本;主编《上海文化源流词典》《上海掌故大词典》等。 
更多上海往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