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哲学基础(六)

 火帝养生_WSH 2022-06-30 发布于云南

什么是证?证就是指的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个阶段,对这个阶段出现若干症状病理本质的概括,他反映的是这个疾病的某一个阶段的本质。所以,在疾病发展过程当中,可以分为好几个阶段,不同的时间段,他的本质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就要按照他的本质去治疗。这是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基础,这叫辨证论治。

我们如何知道病人的证不一样?为什么这个人是这个证,那个人是那个证?他的这个证是从哪里来的?这个证,当然是辨出来的。这个证是怎么辨出来的,是根据症状辨出来的。

症状就是表现,如一个人感冒了,有点头痛,有点发烧,但是,冷得很厉害,脖子也很不舒服,发热是一个症状,恶寒又是一个症状,头痛也是一个症状,脖子不舒服也是一个症状。感冒的人全身酸困,这也是一个症状。这么几个症状,构成了一个阶段。

第二个人来告诉你略为有点发烧,也有一点头痛,流黄鼻涕,咳的是黄痰,这个发烧也是一个症状,头痛是一个症状,黄鼻涕,黄痰这些都是表现出来的症状,这些症状又构成了另外一个阶段。

所以,辨证,是辨病人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得来的,这 些症状是患者告诉我们的不舒服。还有另外一个,我们医生通过诊察而查出来的,比如说用一个体温表一测量,39度,比如说看舌头,比如说切脉,这是医生通过自己的方式诊察出来的结果,诊察出来的叫体征,患者告诉我们的叫症状。所以,这些统统的都叫“证”。

中医讲的望、闻、问、切,四诊得出来的结果,全部收集起来,用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来对这些症状的归纳,总结,最后得出一个“证”,再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去进行治疗。

所以,证候的“证”原自于症状的“症”。

症状是从病上来的,所以,我们老百姓常会说,找医生看病去,没有人说找医生看症状去。所谓疾病是由某一个固有的原因,无论是外感的原因还是内伤的原因,在这个原因的作用下,它有作固有的发病规律和发病的趋向,这就形成了一个疾病。证候是疾病在发病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个一个的症状。

中医看病,首先要告诉病人是什么病,西医把病搞清楚就行了,而中医不但要把病搞清楚,还要把“证”搞清楚。所以辨证是中医独有的,既然是辨证是中医独有的,那辨证就是中医的特点。

所以,一个整体观,一个辨证论治,就是中医学两个基本的特点。

我们后面学的所有内容,包括脏象学说,精气血津液检验,不管是病因还是病机等等都是从这两个基本特点的层面上来具体的分解开的。尤其是在脉象当中,谈到一个脏的时候,要联系到一个腑。联系到腑的时候,我们要联系到五志,五华,五官,五液等等。

中医学就是这样,把它当成一个整体的层面,从外面看到里面,这是中医一个独特的思维。和其他的医学体系不大一样的地方。

中医不但是在辨证论治,还是在辨病论治,同时也在辨因论治,所以,辨证论治实际上是三辨论治,辨病、辨因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实际上是三因制宜,因人、因地、因时这三因制宜。

三辨论治加三因制宜结合起来,就是中医面对某一个患者的时候,所采用的所有的诊疗手段。所以,中医看病很复杂。因此,找中医大夫,不仅是看病,而是要拿到你的个体个人的诊疗方案。所以,中医大夫开方子,从来就是没有同样一个病,不同的人来了,他的方子是一样的,也从来没有说这个病人这一次来和下一次来和下下次来他的方子是不变的。不会不变,一定在变。这是为什么?因为自然界在变化,人这一个整体也在变化,而他的症状和证候也在发生变化,没变化的就是这个病。所以,在基本的方子的基础上,都会加加减减。要嘛是剂量的加减,要嘛是药味的加减,这就是中医的个体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