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年盘窑400多座 嘉善这位“窑工”把窑盘出了国

 道就是爱 2022-06-30 发布于北京

烧窑、盘窑,这门古老的手艺在当今时代逐渐被人遗忘。但是在嘉善县西塘镇礼庙村,有这样一位盘窑师傅,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学习盘土窑技艺,至今已有六十余载,在知识爆炸、科技炫目的时代里,他依靠着原始的体力,默默支持起一份古老的产业。他就是嘉兴盘窑技艺非遗传承人孙新安。

夫匠者,手巧也。孙新安便是这样一位能工巧匠,“外货”“红土”“生墓”“内胆”……孙新安一手方砖,一手“红土”,在一句句行话里,道明了修窑从外到里的顺序,“砖要一块块平整堆叠,铺一层撒一层'红土’,'内胆’则要刷上泥水固定。”

修窑,以盘窑之技为重。建造砖窑俗称盘窑。一只砖窑,没用钢筋水泥,全是用泥或泥坯堆砌,专业窑墩师出自祖传,只传子不传徒。在新中国成立前,嘉善全县也只有五六十人掌握此项技艺,如今更是难觅。

1964年,孙新安向父亲孙阿培学习盘土窑技艺,三年满师后,成为专业盘窑师傅。1983年又跟本村孙四荣师傅学习盘砌轮窑技艺。他博采众长,能盘砌柿子窑(北京窑)、方窑和轮窑等各种窑墩。在60年的盘窑生涯中,孙新安盘砌了各种土墩400多座,轮窑100多座。为盘砌窑墩,他曾到过江苏无锡、常州等苏南地区,本省的余杭、平湖、海盐、长兴等地区,以及上海、广德、安徽等地。1989年,他前往青海、甘肃等地盘砌轮窑。2013年至2015年,他还到过乌兹别克斯坦。由于其所盘建的土窑坚固,且省柴、容量大,受到用户的肯定和赞扬。江苏省的金家坝公社、寒山镇等地,分别给孙新安盘窑团队颁发了锦旗、奖状。

在盘窑生涯中,先后有人拜其为师,使这一传统技艺得到传承,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砖窑十年一大修。2015年回国后,孙新安先后维修了嘉善的几座土窑。位于嘉善县干窑镇的沈家窑是一座有着近200年历史的“活遗址”。该窑在10年前经历过第一次大修,2017年,在孙新安的主持下,沈家窑进行了第二次大修。

嘉善土窑窑壳两头小中间大,形如柿子或竖着的鸡蛋,故俗称“柿子窑”或“蛋壳窑”。孙新安在盘砌过程中不用尺,用砖头的块数、人的身高作宽度和高度的标记,盘砌的窑八字采用传统斜角砌法,牢固、美观,为土窑的一大特色。“维修工艺的好坏更是直接影响到窑的使用寿命。”孙新安笑道,“全凭目测、手感,这份手艺从小学起,如今没几个人会咯。”

经过孙新安盘窑班子的“妙手回春”,这座被称之为“双子窑墩”的沈家窑重获新生,至今,这里仍窑火不熄,成为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孙新安说,这是一项逐渐消失的产业,希望能坚持下去。

(蓝媒联盟·嘉善县传媒中心记者 倪峥嵘 通讯员 张子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