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培德:最后的窑工

 吞像摄影 2021-04-30

媒体

最后的窑工

     袁培德 /摄影

作者阐述

我关注“窑工”已经有十七八年了,前几年一直在看和思考,看别人是如何去解读,思考如何用镜头去记录这群窑工。直到十三年前我到了嘉兴日报工作,才有幸走进他们的生活。

且相信“窑工”的照片是有文献价值的,也许不是现在,或许就在明天。在拍摄“窑工”的过程中,我对文化和生存有了更多的思考和了解,文化和生存依然是我今后最主要的拍摄方向。

现如今手工制造“京砖”技艺的多道工序改用机械作业,现代机械代替了传统手工。特别是2020年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窑工们不得不停工离开沈家窑。沈家窑的“京砖”生产技艺是否将成为绝唱,这一代被称为“最后的窑工”将如何继续。我将继续关注“窑工”,关注他们的未来。

这座有着300多年的“双子窑墩”,是沈家人一代一代薪火相传的宝贵

窑工干活的环境极其简陋,夏天窑内温度高达50多度

做砖坯的黏土经机器轧过,还要人工脚踩多次后才能使用

京砖制作技艺仅取土一项,就要经过掘、运、晒、椎、浆、磨、筛等七道工序

昏暗的窑洞里射进一束光,窑工们按照代代相传的工艺码放砖坯

女工们都在窑外做搬运工作,在当地至今依然保留着女工不能进入窑内的风俗习惯

难得从土窑里钻出来,休息只能点上一支烟的功夫

上个世纪,因历史的原因和年已失修的现状,土窑墩一个接着一个地倒塌这时人们才发现史称“千窑之镇”的干窑,保留下来的土窑墩仅仅只剩下了2座,干窑镇治本村的沈家窑就是一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双子窑墩”。

闭窑后,覆盖薄膜开始窨水环节。一窑京砖须窨水二千担,在过去一个人需挑上五昼夜水,现在用上了电动马达,很快就把窑顶天池的水放满。用三至五毫米的钢钉打多个小孔,让水慢慢滴入窑内,使窑货在高温中水火相济,底面均匀,充分胶化增强粘合力,加水使得京砖呈青灰,俗称'青砖’。

烧窑师傅掌握火候非常重要,分为前火'排潮’,大紧火,中紧火,小紧火,后囱火'染色’。全凭烧窑师傅的经验

窑工们带着疲惫钻出窑外,因为出窑的活不能间断,窑工们只能在换班的时间可以休息几分钟。

一块“京砖”最重可达70公斤,最轻也有40公斤。高强度和长时间的工作,让窑工们的身体不堪重负。

当年的窑姑娘,如今已全部是外婆和奶奶的年龄了。

现在烧制的京砖,基本上用于古建的维修。也有一些藏家来沈家窑定制特大的京砖。

到了午餐时间,窑工们在极其简陋的环境下席地而坐享用午餐。

窑工休息时的一双手。

2010年,67岁的顾根法在沈家窑已经做了40多年了。

2010年,55岁的李金根在沈家窑已经做了28年。

2010年,61岁的窑工许望元在沈家窑已经做了30多年了。

传统砖窑工艺产生的粉尘非常严重,窑工每天以粉尘为伴,一名窑工身上堆积起厚厚的粉尘。

窑工干的是高强度的体力活,每天工作下来都直不起腰。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一名窑工仍依靠窑墩休息。

烧制好的京砖还需要经过机器打磨才能销往全国。遗憾的是,让“京砖”变得像镜面一样光滑的打磨技术,如今已经失传。

沈家窑纯手工古法烧制的京砖,通过码头上的挑夫,沿京杭大运河运输到全国各地。

沈家窑既是文物保护单位,但它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保护是不能动的,而非遗是要生产的,许多矛盾出现时让窑主人好无奈。

修建砖窑俗称盘窑。一个砖窑不用架子,也不用钢筋水泥,全是用泥或泥坯堆砌,靠的就是窑墩师傅手上的功夫。

窑工的后代们应该不会再从事窑工这个行当了!那么,沈家窑是否只能成为一座博物馆,京砖的生产是否只能成为绝唱呢。

沈家窑所在地曾经出土的清道光二十二年松江府青浦县城砖。

祭窑仪式上的窑神像。

坐落在嘉善县干窑镇治本村的沈家窑,是一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双子窑墩”,古老的窑墩,作为干窑传统窑业生产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被誉为了“活遗址”。

二十世纪50年代,干窑镇有数十支窑工队伍,如今只剩下一支,而且窑工年龄大都在六七十岁,他们自嘲是中国“最后一支土窑队伍”。

END

摄影师介绍

 

袁培德

媒体专栏作家、人民网签约摄影师、光明网签约摄影师、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嘉兴日报摄影记者。

8年孤身徒步拍摄西部八省,3年只身采访京杭大运河全程,6年8次走进孟加拉国拍摄人们的生存状态。

著作有《路上的故事——孤身徒步探险笔记》,《视觉盛宴——摄影的技术和艺术》,《镜界》,《嘉禾疫情记》,《双河记——从京杭大运河到贾木纳河》,《沈家窑》等。

还曾荣获浙江省首届十佳摄影家、嘉兴市首批“四个一批”文学艺术类人才。

彩虹摄影书系

摄影:袁培德

主编:刘铮

出品:大咖汇摄影书制作研究中心

如果你也有佳作想要展示

请把作品发送给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