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章、角膜塑形镜相关眼视光检查

 朱江明 2022-06-30 发布于广东

目的:
熟悉角膜塑形镜配戴的适应证与禁忌证,通过验配前检查了解配戴者是否适合戴角膜塑形镜,为其选择合适的镜片提供参数依据并预测戴镜效果

了解配戴者的基本信息、配戴角膜塑形镜的目的和期望,了解视力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眼压测量、泪液分析、角膜知觉检查、眼睛各参数测量(包括角膜直径、瞳孔直径、眼睑特征)、服位检查。

掌握视力检查、电脑验光仪、综合验光仪、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眼轴长度和角膜厚度,波前像差等基本操作方法及结果判定。

仪器和材料:
裂隙灯显微镜
检眼镜
眼压计
曲率半径测定仪
综合验光仪
iol-master
角膜地形图仪
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检查

步骤:
远近的视力检测方法
裂隙灯显微镜的临床使用
检眼镜的常规使用
眼压的检测
泪液的检测
角膜直径、瞳孔直径、眼睑特征的检测
电脑验光仪器的使用
综合验光仪器的使用
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的检查
IOL- Master仪器测量眼轴长度 上一篇:附:角膜塑形镜参数检测       下一篇:一、视力检查

一、视力检查

角膜塑形镜验配前检查的首要目的是了解该配戴者是否适合戴角膜塑形镜,为选择合适的镜片提供参数依据、预测戴镜效果和评价配戴效果。主要内容包括:视力检查、眼部常规检查和塑形镜验配相关特殊检查

一、视力检查

眼视光检查的第一步是视力检查,视力检查也是角膜塑形镜验配检查的基础和核心

(一)目的

1.定量评估人眼视觉敏感度。
2.评定角膜塑形镜矫正的视觉质量
3.评定角膜塑形镜的治疗矫正效果。
4.动态了解角膜塑形镜戴镜期间的视觉质量和矫正效果。
5.动态了解随年龄增长出现的视觉功能变化
6.视力的检查分为远距视力和近距视力;又分为裸眼视力和戴镜视力。视力的检查是在问诊以后进行的一项必需的检查过程

(二)远视力检查

【设备】
视力表(灯箱视力表、投影视力表等)

【准备】
被检者裸眼检查或配戴常规的远矫正眼镜(或接触镜),视力表和被检者的距离根据所用视力表规定的检查距离而设定,一般为5m,房间灯光根据视力表要求设置,300~500lux

【步骤】
1.被检者手持遮眼板遮一只眼且不要眯眼睛,先测右眼,后测左眼。
2.鼓励被检者尽量读出尽可能小的视标直至在一行中有半数的视标读错该行的上一行就是该被测者的视力+该行读对的视标数,例如4.9+2
3.遮盖另一只眼重复以上测量
4.如果被检者不能看到最大的视标,那么让被检者走近视标直至能阅读视标。记录能看清最大视标的实测距离,将所标的视力乘上实测距离/规定测量距离的比值,便换算成远距视力,如被测者在2.5m距离看清设计距离为5m的0.1视标,则该被测者的视力为0.05。
5.记录能看清最大视标的距离,换算成远距视力,如被测者在2.5m距离看清设计距离为5m的0.1视标,则该被测者的视力为0.05。
6.如果被测者在任何距离都不能看到最大的视标:
(1)记录指数:在40cm处向被检者显示手指数,让被检者说出指数,若能准确说出,逐渐增大距离直至被检者不能看清:记录指数检查距离
(2)记录手动:在40cm处向被检者显示晃动手指,让被检者觉察手动,逐渐增大距离直至被检者不能看清:记录手动检测距离

【记录】
记录检查的实际值。戴镜前裸眼视力是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视力评价的重要依据,千万不要漏查
视力记录有多种方法,如小数记录法、5分记录法和 Snellen分数记录法,根据所用视力表规定的记录方式记录。举例(表2-1):
VACE OD0.8+2 1.01
@D(cc表示戴镜视力,sc表示裸眼视力,D代表远距)

(三)近视力检查

采用对数近用视力表或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距离遵照近用视力表上的说明距离,常见的近用距离有40cm、30cm和25cm,视力表照明均匀无眩光,光线无特殊需求,自然光线或人工照明均可。记录下能辨认的最小视标
记录方法: VASC ODO.1OSO.2@Ne; VACC OD0.8+2OS1.0-1@Near   上一篇:第二章、角膜塑形镜相关眼视光检查下一篇:二、眼部常规检查

二、眼部常规检查

眼部常规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眼压测量、泪液测定分析、角膜知觉检查、眼睛各参数测量(包括角膜直径、瞳孔直径、眼睑特征)、眼位检查。

(一)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是角膜塑形镜验配的必要项目,在初选评估、配戴配适评估、配发镜片和随访复查中都是主要项目。

1.目的
(1)利用裂隙灯显微镜的各种照明法和聚焦方法及不同放大倍率对眼睛各个部位进行不同层次的细致观察,了解眼部相关生理、病理的改变

(2)确定眼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评价角膜塑形镜的效果和影响。

(3)观察不同材料、不同设计的角膜塑形镜与角膜的配适关系,以及接触镜片有无异常变化。

裂隙灯显微镜( slit-lamp microscope)主要构造分为裂隙灯照明系统和双目显微镜观察系统。裂隙灯照明系统具有较强的电光源,其中的光调整装置,可以对于光的长度、宽度和光的强度进行调整。光路中有各种光阑及赤、钴蓝等滤光片。双目显微镜由成组的目镜和物镜组成,可以变换不同的放大倍率,常用放大倍率为6~25倍

2.步骤
诊室相对处于暗室状态。首先,将定焦棒插入定焦棒插孔中,调整目镜进行双眼的分别对焦,校正目镜的焦点,然后调整瞳距。进而调整座椅高度以适应目镜。检查者将被检者的头部固定于颌托和额靠上,调整台面高度以及旋转颌托的调节螺管,使被检眼和显微镜光轴大致对准,即外眦与立柱上的刻线等高。在检查过程中,检查者一手用于照射与观察系统的调整,而另一手用于辅助开睑或持前房角镜、间接前置镜等进行检查。

3.检查方法
裂隙灯显微镜照明方法主要有6种,各有特点,其中最常用的是弥散光照明法和直接焦点照明法。其他还有角巩膜缘分光照明法、间接照明法、后部照明法、镜面反光照明法,不在此一一说明。

(1)弥散光照明法:弥散光照明法将照射光带调整至最大宽度,可以在宽光带前附加一漫反射滤片。因为不使用裂隙光线来进行观察,因此无法观察到病变的深度,常用来观察不透明的眼睑、睫毛、结膜、巩膜等组织,也用来观察角膜、瞳孔等组织的大体情况(图2-1)。该法多使用低倍率的放大率

(2)直接焦点照明法:直接焦点照明法将裂隙灯显微镜的照明系统与观察系统焦点清晰聚焦于同一观察部位,是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方法的基础之一,临床中广泛应用,主要可分为宽光带照明法、窄光带(光学切面)照明法和圆锥光照明法。

宽光带(平行六面体)照明法是用宽裂隙照射,光带约为2mm宽,与显微镜观察系统约成45°角。当宽光带斜照角膜时,可形成一个非常整齐的光学平行六面体。其前后两面相当于角膜上皮与角膜内皮两面,其两侧壁之间的间距表示角膜的厚度。宽光带照明法主要应用来检查角膜上皮、角膜内皮、泪膜以及接触镜配适的情况(图2-2)。

窄光带(光学切面)照明法是用尽可能窄的裂隙光照射,与显微镜观察系统约成45°角,观察倍率采用中高倍率。在角膜及晶状体等组织上形成一个很薄的光学切面。其主要应用是精确检查角膜的厚度、角膜基质和上皮的混浊及判断混浊或浸润的深度,观察角膜瘢痕、角膜新生血管等,观察前房的深度和混浊情况,晶状体的混浊部位等(图2-3)。

圆锥光照明法(图2-3)是将光带用极小直径的圆孔以代替裂隙而投射圆锥光,与显微镜观察系统约成45°角。该方法检查时,要求诊室完全暗环境观察时光线要聚焦于前房中央。观察前房中是否存在闪辉(蛋白质)或漂浮的细胞
应用裂隙灯进行眼部检查时,应遵循由外向内、由前向后、先右后左的顺序,记录观察组织的状态,是否存在异常以及异常发生的部位、范围和程度(深度、密度)等

(二)眼底检查

检眼镜是验配眼镜及接触镜前后的常规检查,有利于对某些全身疾患和眼科疾患的早期筛查。为角膜塑形镜的验配排除影响视功能的眼底病变,如视网膜变性、水肿、出血等。检查眼底从中心开始,并朝上、下、颞、鼻侧依次检查主要观察视神经乳头、黄斑区、视网膜血管、视网膜

(三)眼压检查

因人眼内的压力要高于大气压,因此眼球得以维持自身形状和固有的光学特性。这种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壁的压力称为眼压( intraocular pressureIOP),又称眼内压。由眼压决定的球壁硬度构成角膜塑形后的模量,眼压偏低意味着角膜塑形后的模量太低,塑形效果慢而欠量;眼压偏高,意味着角膜塑形后的模量太高,塑形效果快而足量,但弹复也快,效果不能持久。眼压测量以非接触眼压计(on- contact tonometer)压平式测量法为例

1.检查步骤
()调整好被检者的头靠,去除眼镜或接触镜。
(2)建议被检者用一手指或手掌放在检查探头前,让其体会气体喷出的感觉,以利于检查过程中的配合
(3)进行对焦调整,将探头正确接近被检者眼睛1cm或相对更近些。嘱被检者睁大眼睛,尽量少瞬目
(4)对每眼重复测量三次。

2.记录记录左右眼各三次的测量值。如151415T161417-NCT10:30am。

3.结果判读正常眼压是指从统计学角度而言,是健康眼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眼压范围,大多数人的眼压范围是10~21mmHg,平均眼压约为15mmHg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初期,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眼压降低,在继续戴半年后逐渐恢复正常,长期配戴不影响眼压。通常眼压连续三次≥22mmHg,应谨慎考虑是否给予配戴角膜塑形镜。

(四)泪液检查

角膜塑形镜是通过逆几何设计镜片,通过镜片后角膜前的泪液对角膜产生压力,使角膜上皮发生重新分布,导致角膜矢高降低,产生近视度数降低。所以稳定的泪膜对角膜塑形镜的验配十分重要

1.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先将用荧光素试纸进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染色后要应用钴蓝滤光片进行观察。嘱被检者瞬目数次,使荧光素钠均匀分布于角膜上后,嘱被检者睁眼凝视前方不再眨眼,检查者从被检者睁眼时起立即持续观察被检者角膜并同时开始计时,直到角膜上出现第一个黑斑(泪膜缺损时为止,测量3次取平均值。正常值为大于10秒,如短于10秒,则表明泪膜不稳定。短于5秒则疑有干眼。

2.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 test)在无眼表麻醉的状态下,让被检者取正坐位,直视前方,告知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适。将特殊滤纸切成5mm×35mm的细条,将一端折弯5mm。轻拉被检者的下睑,将试纸返折部分插入下睑结膜囊中外13处,其余部分下垂于眼睑皮肤表面,被检者可正常瞬目5分钟后测量滤纸被泪水渗湿的长度。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试纸不要触及角膜。5分钟后如果试纸湿润的长度在10mm以上被视为正常,5mm以下则考虑有干眼。

(五)角膜知觉检查

了解角膜知觉敏感性,评价角膜塑形镜对角膜的影响,长期配戴后角膜知觉敏感度有可能降低

将消毒棉签搓成丝状,使棉丝尖端轻触颞侧角膜表面。立即出现瞬目者为知觉正常。反应迟钝则表明有知觉减退,没有感觉或不发生瞬目为角膜知觉消失。双眼分别进行检查并对照

(六)眼睛参数测量

眼睛参数测量包括角膜直径、瞳孔直径、眼睑特征
1.角膜直径包括水平可见虹膜直径(HVID)和垂直可见虹膜直径(VVD)角膜地形仪可以测量HVD, IOL Master可以测量的角膜水平直径即白到白距离 white-to- white, WTW distance,也可用手电筒加上直尺直接测量。

2.瞳孔直径瞳孔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三种:照相机拍摄法、瞳孔测量仪和瞳孔尺。角膜地形图、波前像差仪等眼科仪器上面都有自带瞳孔直径测量的功能,瞳孔测量仪和瞳孔尺可以直接读取瞳孔直径,非常方便简单。

3.眼睑特征亚洲人的眼睑较欧美人种小,张力大,中国人平均睑裂高度为7.5~9.5mm。理想镜片位置应该是上边缘略低于上睑缘,下边缘与下睑缘相切,这样的镜片比较稳定,舒适度好,容易适应,国人角膜塑形镜配戴后镜片一般不完全外露在正常开启睑裂部位,异物感稍强,镜片易移位,容易引起镜片带入性散光。           上一篇:一、视力检查下一篇:三、眼视光相关特殊检查

三、眼视光相关特殊检查

(一)电脑验光仪检查

步骤
(1)自然光线,患者将下颌置在电脑验光仪的颌托上固定,额头前贴,直视前方,操作者调整颌托到适当高度使患者看清视窗内的模拟远景。此时外眦部与颌托纵杆上的刻度相平
(2)调整移动手柄使视野中出现患者清晰的角膜像,调节焦距使标像与角膜同心圆一并居中,此时电脑验光仪探头可自动搜寻角膜的中心位置并记录3次测量结果,测量完毕按下打印按钮,打印出检测结果
(3)电脑验光仪除了测量屈光度,还可以显示角膜曲率半径

(二)综合验光仪(图2-4)

检查步骤
(1)验光前准备工作
(2)让被检安坐检查椅子上,不配戴任何矫正眼镜;开启电源、调整座椅高度使被检者坐姿舒适,调整仪器高低、水平使眼位高度与投影视标等高
(3)酒精棉球清洁综合验光仪与被检者相接触部位。
(4)被检者额头前贴于综合验光仪的正确部位,双眼前视,调整瞳距旋钮设置被检者瞳距,使双眼位图24综合验光仪于视孔中心。
(5)调整仪器水平调节按钮使之水平
(6)调整仪器额托按钮使镜眼距离保持约12mm。
(7)预置客观验光数据,来自电脑自动验光仪或视网膜检影检测结果,包括球镜和柱镜的度数及轴向。检查顺序先右后左,遮盖非检查眼
(8)单眼远距主觉验光。
1)初步 MPMVA。
2)交叉柱镜JCC确定散光轴向
3)交叉柱镜JCC确定散光度数
4)再次单眼 MPMVA。
5)右眼结束换左眼,重复1~4步,方法同前,单眼检测结束
6)双眼平衡检测。

(三)角膜地形图(详见第三章)

(四)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检查

1.目的
(1)了解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大小、形态、规则性等
(2)观察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内皮细胞短暂及长期戴后的影响,评价镜片透氧性和安全性

2.操作方法
(1)调整患者头位至眼球位于屏幕正中
(2)嘱患者身心放松,尽量张大眼睛,注视绿色视标,可根据需要选择角膜中央、12点、3点、6点、9点位,按下鼠标左键开始拍摄角膜内皮细胞图像
(3)重复多次,输入110~200个细胞进行分析(图2-5)

(五)IOL- Master仪

1.目的
(1)测量角膜厚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
(2)辅助分析近视类型和程度,预测近视发展趋势
(3)IOL- Master是角膜塑形镜验配前后的常规检查,可评估和监控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治疗的效果。

2.步骤
(1)告知检查项目,取得患者配合
(2)输入患者姓名、出生年月日。
(3)请患者坐在仪器前,调节座椅和仪器的高度,帮助患者取得舒适坐位。
(4)用75%酒精棉球擦拭干净下颌托和额托,嘱咐患者将下颌搭到下颌托里,额头顶住额托,调节下颌托的位置,使得患者眼睛位于可操作范围内
(5)嘱咐患者盯住仪器中的固视灯(视力不佳或斜视的患者辅助其调整眼位),以保证测量数值的准确性、可靠性。
(6)测量患者眼睛轴长:根据患者眼睛情况,选择测量参数,每只眼睛测5次,取平均值
(7)告知患者检查完成,请等待报告单
(8)核对打印出的报告单,操作者签字并交给患者。  

附:角膜塑形镜验配病历表

附:习题:
学员姓名:
实验日期:

角膜塑形镜验配
基本信息

配戴角膜塑形镜的目的和期望
病史
近视进展和矫正情况:
检查记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