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缺血性卒中合并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血压管理

 tu8tu 2022-06-30 发布于河南

图片

缺血性卒中和冠心病是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两种疾病。两者关系密切,病理生理过程类似,病变部位均发生在脑血管内,因此两种疾病在病理生理上具有共同的基础。既往的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合并缺血性卒中的住院期间病死率为19%~37%。国外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随访时发现,1年内再发缺血性卒中时病死率达36.5%。高血压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促进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可显著影响血管壁的弹性,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临床上对于共患病的患者更应该注意血压的管理。



冠状动脉综合征与缺血性卒中


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慢性冠脉综合征(ASS)。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30 d内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为2.0%~2.1%其致病机制主要是在AMI发生后,室壁的节段性运动异常、室壁瘤及伴发的各类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造成了左心室内附壁血栓的早期形成(2~11 d),一旦左心室血栓脱落,造成脑血管的阻塞,则引起相应支配区域的脑缺血而发病。此外,AMI发病过程中伴随的高凝状态和新发心房颤动亦会促进血栓的形成和进展。

中国ACS临床路径研究调查了18个省ACS患者的临床现状,发现ACS患者中既往12.3%有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全球ACS注册研究提示,ACS患者住院期间卒中的发生风险为0.88%,其中32.6%为致死性卒中,出院后6个月内卒中的发生率为1.1%,其中20.9%为致死性卒中。

血压管理

1. 降压原则

在起始24 h内建议降压不超过15%,如遇紧急情况,遵循保护病情更严重的器官为主的原则,即如果AIS比较严重,则血压管理以保护大脑为主,若ACS更为严重,则血压管理以保护心脏为主。

2. 降压时机及目标

(1)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合并ACS降压时机及目标:ACS时首先使用有证据的心脏保护药物(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血压目标为<140/90 mmHg,能否将血压降至<130/80 mmHg要依据AIS的适宜的情况而定。因此,两者合并存在时,要兼顾卒中标准,以卒中标准作参考。中国AIS的降压试验观察了4 071例48 h内发病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入院24 h后)患者。结果显示,接受强化降压的患者(目标值140/90 mmHg)虽无显著获益,但降压治疗是安全的。对于轻型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分]、新发腔隙梗塞的患者血压可降至130/80 mmHg。目前美国及中国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指南均指出,对共存的急性冠状动脉事件需要早期控制血压时,将血压降低15%可能是安全的。在起始24h内建议降压不超过15%,如遇特殊情况,建议遵循上述一般原则。

(2)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合并CCS降压时机及目标:对于CCS,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目标是<140/90 mmHg以下。对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合并CCS,目前并未有研究及指南推荐,考虑到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可能是安全的,故建议对于合并CCS的患者,可以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但低限值目前并不明确,要结合缺血性卒中患者病因分型及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情况综合而定。

(3)降压药物选择及给药方式(图1):鉴于AIS合并ACS高血压的高风险,常需要静脉药物治疗,这样有利于降压速度和药物剂量的调整,常用的药物为:尼卡地平、乌拉地尔和硝酸甘油(高颅压者禁用;无禁忌证者首选)。对于AIS合并CCS可考虑给予口服药物,选择有临床研究证据的药物,如 ACEI/ARB、长效CCB类,β受体阻滞剂及利尿剂。药物的选择及应用见表1。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