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的确凉|梁绍恩

 国际诗歌网 2022-07-01 发布于江西



的确凉

梁绍恩



“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四年不认回家乡,五年手表的卡的确良。”这是80年代初期在巴马瑶族自治县境内青年人中流传的一段极具嘲讽意味的顺口溜。也是当时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员流动的一种社会态式。

“的确凉”现已改叫“的确良”,而“的确凉”又从粤语中的“的确靓”而来。“的确良”是制作衣服的一种编织品,当时有一件“的确良”衬衫,就已十分牛气了。

常言道:人靠衣装马靠鞍。说的是人们的衣装打扮,讲的是人们的外貌仪表,着装大方得体,穿出风度,能体现出个人平时的衣着习惯与形象面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的生产条件有限,以农业为主,刀耕火种,物质匮乏,没有其他副业,生活水平很低,吃的是多为木薯粥、野菜,辛辛苦苦了种了一年土地,到头来还填不饱肚子,有些少劳力的家庭甚至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过,一个月吃不到一餐肉。当时小孩最高兴的莫如过年杀年猪了,吃年饭了。因一年一度每家每户都会喂养一到两头年猪,但由于缺乏油料,全靠野菜和红薯叶煮熟来喂养,因此喂养的时间需要一年到两年才长到100公斤左右。杀年猪,吃活血、上猪肝炒大肠、吃大块肥肉,嚼在嘴里,甜到心里;但也有些家庭有时连油盐都会有短缺,人人都瘦得象猴子;衣穿不暖,大人小孩穿的衣服多为破洞的“的确凉”;住的是泥墙茅草房,劳动力多一点的家庭就有泥砖瓦房,在大石山区多为“三㕚茅草房”,稍好一点的家庭就是石头作墙茅草盖顶,或石头瓦房,一些家庭甚至还“风来风扫地,夜来夜点灯”,下暴雨的时候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没有车路,出门全依靠肩挑马驮,过着牛马般的生活。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穿的衣服全是“的确凉”,因为那时自已根本没有一件完整的衣裤,无论是热天还是冷天,基本上都是穿同样的两对换洗的衣裤,也就是别人穿不了的剩下的穿破了的“的确凉”的衣裤拿来再自已修改,缝缝补补的“的确凉”。大人的上衣最容易被磨破的就是肩膀和肘袖两处,裤子最容易漏洞的是屁股与膝盖两个地方,屁股是长期坐木制板凳磨破的,而肩膀是长期挑担被匾担蹭破的。许多人出工穿着的衣裤屁股和肩膀都要缝上厚厚的一层或几层布,然后用缝纫机加上密密的有规律的线圈图案才能安心的穿上,甚至新买回来的衣裤先在上衣肩膀和裤子屁股上缝上几层厚厚的布块和加上象蜘蛛网一样的漂亮线圈才穿着出工。

吃饭穿衣,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流行风,是人类文明进步过程的一种标志。人类最早是用各种草叶树皮遮体保温,到后来从各种植物中分离纤维制成织物。据历史资料显示,1904年英国公司利用粘胶法实现工业化生产,也是世界上首次大规模生产化学纤维材料。在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罗塞斯用石油聚合成了两种高分子材料,它用其中的一种材料制造出了一种新的纤维,这就是尼龙,这种像蛛丝一样细,像铁丝一样强,像绢丝一样美的纤维在1939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很快就被制成各种纺织品,例如尼龙袜子就是最早普及的民用产品。

而“的确良”这个名字是一个外来语,这种“的确凉”面料是由美国公司生产的涤纶纤维,是一种涤纶纺织品,化学成分是聚酯纤维。它用以制作衣物最大的优点便是色彩纯正不易脱色,布料牢固耐磨耐穿,版型笔挺不易变形,当时制作衬衫穿在身上很好看,显得十分高贵。而这种布料所使用的英文名字叫Dacron。据说,这种布料进入中国后,说粤语的广东人感觉“的确靓”。(我们知道,广东一带习惯把时尚称作“靓”,是好看、漂亮的意思。)而“的确靓”这种面料进入全国各地的服装市场后,因布料比较薄,比棉布要清凉很多,于是它的名字也被改成了“的确凉”。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民的消费水平普遍较低,老百姓购置衣物主要是为了实用性,而对其时尚性往往顾之不及。但在“一日为了三餐”之余,谁不希望自己穿着得体面些呢?当时,农村百姓生活十分节俭,对衣物的审美意识远不如在城市生活的人们,更主要是没有更多资本来购买新衣服,穿的衣服多为自已种植棉花,自己纯手工加工,自已用山上生长的蓝靛草沉染的,然后自已缝制的衣服,每人都穿到破了洞的,再缝再补再穿,甚至破到已不成样子的“的确良”了也舍不得丢掉,继续留着生怕还有其他什么用处。然而,随着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的确良”的人越来越多,后来人们逐渐发现这种布料并不很“凉”,但是这种面料是由涤纶和棉混纺织而成的,它的强度比纯棉要高好几倍,耐磨耐穿,不易掉色,自家种植棉花加工出来的面料衣服没法与其相比,在当时深受到国人的欢迎,于是又被人们改为“的确良”。

破了的衣服“的确凉”,小孩可以任由“的确凉”,大人就不好太“的确凉”了。在巴马,计划经济时期,特别是七十年代到八十年初期,由于编织品紧缺,买商店的面料是按布票供应的,而布票是按各家各户人头来分配的。1人一年分到的布票为3尺。一年3尺布,还不够做一套衣服,而小朋友们衣服,又非常耗布料,有钱人家就会买黑市布票。而当时,家里的孩子多,不论男女,每年制作衣服只能制一对,就按老大的身材尺寸定制,老大长高了衣服变短了,就轮到老二穿,老二长高了,又轮到老三、老四穿,衣服穿破了,就拿已穿烂到不能再补的的衣裤看哪块“面料”还可以用就剪下来备用,待其他衣裤破洞了就要用之前剪下来的布料用一针一线的缝上。当时家人衣服大部份都是自家的女主人(母亲)亲自一针一线缝制的,而男主人(父亲)主要是干门外如种植庄稼、打柴火等的重活累活,于是就有“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当然当时我国刚建国不久,国家一穷二白,物产严重匮乏,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每件衣服都是缝了又缝、补了再补的,一件衣服没有补到7次以上是不能丢的,穿到直在穿不得了再丢掉。于是就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和“里三层外三层,帖贴补补又三层”顺口溜。由于家庭的特殊,我6岁就会缝补衣裤,虽然补的质量有点次,但却没有人在意和笑话,上小学时书包里总少不几块旧布块和一根针,加上一个“车线”,每每衣服“的确凉”了,就利用中午放学时间偷偷溜到学校边上的草堆里脱下衣裤,自已缝补,然后再穿回学校上课。我小时候是没有内裤的,原因是买不起(其实当时很多同学都没有内裤)。一天,同学们突然发现语文老师穿了一条红内裤,个个羡慕不已,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每次转身向黒板,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屁股瞄,因原是老师的长裤屁股破了一个鸟蛋大的洞,因些能看到里面的红短裤(裤衩),引起同学的好奇。说实话,当时的同学真的不是嘲笑,而是羡慕老师有红短裤穿。有同学还暗下决心,要努力读书,长大了考上中师,毕业后当一名教师,也买一件红短裤穿。老师正在黑板上写作业题,有胆大的同学冲着老师喊:“老师,你屁股破洞了”。谁知老师似乎没有听见,待写完作业题了,扭回头不以为然地对着同学们说:“没事,老师穿有内裤呢!”同学们就不再出声了。


改革开放之初,堂哥堂姐们为了拥有属于自已的一件“的确良”真是费尽心机。我一个堂哥为了一件“的确良”,硬是上山打了半个月的柴火,每天上山打一大捆柴火,然后扛着步行大半天拿到学校卖给食堂工友,每捆6毛钱,整整卖了13天柴火揍够了7块6毛钱,连一碗9分钱的素米粉都舍不吃就直接找小商板,用6毛钱换来布票,然后直奔百货商店用6块钱买8尺“的确良”面料,还剩1块钱给制衣工作为加工费,一个礼拜后上街提新衣。当年的“三月三”赶歌圩时,我堂哥别说有多神气,鼻梁上一双墨镜,上身是一件能盖到屁股的纯白色长“的确良”(当时巴马一带还没有流行衬衫挟腰),衬衫上衣口袋别有一支钢笔,后我发现这钢笔有点眼熟,原来堂哥是到学校借我们班主任的钢笔套来的,写字的下半节老师不给借,因此借老师的笔套来摆显一下。下身配着一条已退色但还没有破洞的啦叭裤,屁股口袋插上一张贴得四方整齐的彩色汗巾,另一边屁股口袋是一本自已编又自写得象鸡扒地一样文字的山歌集小笔记本,脚上一双抹得油光锃亮的黑皮鞋,左手一个桂花牌手表,每每路过别人面前时,总爱抬起左手撸一下飘逸的大包头,每举手撸一下头发手腕上的手表就会露出来闪一下,引起不少旁人的目光。

这天,县内的那桃、巴马镇、燕洞,百色的田东、田阳等青年男女都会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他们尽穿新衣,吃完五色糯饭,带上红色鸡蛋,成群结对地来到我老家——那桃公社(现为乡)兰廷大队(现为村)巴朝小队(现为自然屯)斜对面一个叫“岩设”的山坡上。当时,那里正好阳光明媚,万里无云,鸟叫蝉鸣一片。就在这一片绿森森的大金钢树的遮阴下,各人或站立,或摘下几枝树叶子垫屁股靠着树相对而坐,两男对两女,一组一组的男女进行山歌对唱。这时整个山坡在鸟虫的“配乐”下,树林里这里那里传出悠扬婉转又动情的壮族山歌声。他们用歌传情,以唱达意;他们比的是歌声,唱的是情感。他们以歌会友,在那里唱得那么纯真,那么投入,那么忘乎所以,那么如痴如醉,一直唱到傍晚晚霜翻山后才下山各回各的家。更有趣的是许多男青年因为有了件“的确良”穿在身上,才吸引女青年前来对唱山歌而结成百年之好。

“的确良”是一个时期的象征,一代年轻人的记忆,它记录着当时人们衣着打扮的审美潮流。

那时的的确良,的确“良”。它既给人们最基本的保暖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极度渴望的“小资情调”。在衣着需求方面,的确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辉煌一笔。

可以说,自从有了“的确良”以后,原本衣服上常见的补丁渐渐的变少以至于看不见了,“的确良”对中国人来说是旧穿衣时代的终结,新穿衣时代的开始,更是一代人的时髦记忆。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辉煌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推进,广大农村的水、电、路、住房、交通等已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巴马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历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小康的过度,加上信息时代的作用,这些高级动们的穿衣也已从重保暖上升到赶时髦(流行装)等。市场上各类服饰的款式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街上行人的流行风在不断更新换代,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不同风格的服饰,甚至可以量身定制自己理想中的服装,走在城市的大街小港上人们的服饰已成为了城市亮丽的流动风景,点缀着城市的图画。当今,无论你青睐于欧美风、日韩风,亦或是国潮风、复古风……在各大服饰专营店、偌大的电商购物平台,只要你认为穿着大方、体面、好看,跟上时代潮流,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已是应有尽有。有的网购新衣服回来穿一年都轮不到一次就丢了,甚至连封口都未开过,但见其她新潮的服饰又买回,害得家里多少衣柜+床头杆都不够地方挂。

近年来,在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的确凉”,明明是一件好端端的新牛仔裤,偏偏要在膝盖上下的地方胡乱蹭破几个大洞才穿出来,错乱了上一代人的审美视角。也许,他们说这才叫做真正现代的“的确凉”吧。

作者简介

暂无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

《华人文学》杂志征稿

第一届 “长江文学奖”——新时代诗歌散文小说征文大赛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冰耘    易传宝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张   艺    丁红梅    何兰青    林从龙    

  蒲公英    黄会容    陈立琛    陈锦绵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周嘉琪    涂作武    侰丽恰母泰国)   

  王中海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美国分会会长 马梦瑶

 泰国曼谷分会会长 侰丽恰母

 桂林分会会长 何兰青

  九江分会会长 柳守猛


  执行编辑:丁红梅   何兰青    胡耀辉   周已雄   马梦瑶(美国)

  法律顾问:戴    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