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昌起义为何有三套班子?张发奎不当总指挥,蔡廷锴辜负叶挺

 兵说 2022-07-01 发布于云南
作者:相忘于江
南昌起打响了武装起义第一枪,是人民军队建军的起点。
鲜为人知的是,当时领导起义的组织机构却非常复杂,居然有三套领导班子:既有以谭平山为主席的主席团,还有以周公为首的前敌委员会,以及“川中名将”刘伯承为团长的总指挥部参谋团。
我军历史上第一次筹划如此规模的武装起义,组织机构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之前,组织者希望得到左派的广泛支持。
1927年初,为配合北伐军进军上海,陈独秀等人先后发起三次武装起义,其中第三次在周公、罗亦农、赵世炎等人领导下取得胜利。但是在“四一二”前夕,5000余工人纠察队在陈独秀指示下放下武装,导致在敌人血腥镇压下手无寸铁、全面被动。
随后汉口“马日事变”和蒋、汪沆瀣一气,让大革命陷入低潮。
陈独秀的一退再退,导致严重后果,被莫斯科解除了领导权。
在莫斯科代表鲍罗廷的参与下,此时高层除张国焘、李维汉之外,增加了周公、李立三和张太雷,策划以大城市为中心的武装起义,而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最高领导人,就是周公和张太雷。
此时,左派人士旗帜鲜明地反对南京和武汉当局,所以周公等人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
1927年7月初,起义的最高决策机构成立,贺龙、何香凝、朱晖日、黄琪翔、宋庆龄、于右任等悉数被选入委员会,同盟会元老和跨党的谭平山任主席团主席,主席团成员还有著名左派人士邓演达、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工运领袖恽代英,以及郭沫若等人。
此时郭沫若是第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职位还高于第4军参谋长叶剑英。
青年叶剑英
从成立时间上来看,主席团早于前敌委员会。
在主席团成立半个多月后,也就是在1927年7月底,前敌委员会成立。
前敌委员会的书记是周公,成员有工运领袖李立三、农运领袖彭湃、青运领袖恽代英,以及同盟会元老谭平山。谭平山比朱老总还大一岁,在当时的声望和资历都很高的一位。
前敌委员会的成立,让我方真正实现对南昌起义的领导。
周公参加了黄埔军校的筹建,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还参加过东征、北伐,可以说是少有的军、政、组织、协同俱佳的多面手;李立三早期留法勤工俭学,组织过安源路矿工,上海日资纱厂以及汉口、九江英租界反帝大罢工;一直从事农动的彭湃,则被主席誉为“农民运动大王”。
恽代英是青年运动领导人,黄埔四期政治教官,在周公之后出任政治部主任。南昌起义之前,任军政学校政治总教官。南昌起义后,又作为广州苏维埃秘书长,参加了广州起义。
由于起义迫于形势比较仓促,南昌起义时工人、农民都没有发动起来。
事后,朱德、刘伯承、陈毅在总结南起起义的经验教训时都提到了这一点。而后来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也吸取了教训,发动了大量农军起义军,而广州起义还在城内动员了数千人的工人纠察队。
南昌起义依靠旧军队,第二方面军张发奎差点当上总指挥。
南昌起义之前,周公、聂荣臻争取到的军队主要是贺龙的第20军、叶挺的第11军,当时20军有2个师:贺锦斋的第1师,以及秦光远的第2师(南下成立周逸群的第3师)。11军有2个师:蔡廷锴10师,副军长叶挺的24师(后组建周士第25师)。
除了这两个军的四个半师,还有朱德的第九军和军官教育团。
第二方面军总指挥是起义积极争取的对象,还被许诺担任总指挥一职。
张发奎曾经和叶挺同时在中山先生的总统府警卫团担任营长,后来一起参加北伐。
第二方面军辖3个军:一个是北伐时期的“铁军”、黄琪翔的第4军。叶剑英任该军参谋长;第二个是朱晖日的第11军,叶挺任副军长,张云逸任25师参谋长;第三个,就是贺龙的第20军。
宁汉合流后,张发奎没有随波逐流,反而接纳了与南京反目的郭沫若、张云逸、叶剑英等人,所以南昌起义一直打着“第二方面军”的旗号,而且多次争取张发奎参加起义,担任总指挥。
但是,老江湖的张发奎毕、朱晖日阳奉阴违,瞅准机会坐上火车跑了。
除了张发奎,最有资格任起义军总指挥的是第4军军长黄琪翔。但是,这个“铁军”军长不但没参加起义,还在张发奎授意下企图以“开会”为名诱捕贺龙与叶挺,幸亏参谋长叶剑英及时通风报信。
总指挥部参谋团成立最晚,当时距离南昌起义只有几天了。
由于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第11军军长朱晖日、第25师师长等人不愿起义而脱离部队,导致参加起义的第11军好事多磨:副军长叶挺自任军长带领24师,深受叶挺信任的蔡廷锴带领10师,聂荣臻、张云逸、周士第带出了25师73团、75团和74团重机枪连。
起义即将打响,参谋团的组建如箭在弦上,但是谁来担纲一时都没了主张。
最后,还是前敌委员会书记周公果断拍板:刘伯承刚刚组织了四川的“卢顺暴动”,有大规模武装斗争的经验,就由他来担任参谋团的负责人。参谋团的成员则有周公、贺龙、叶挺和蔡廷锴。
在起义前的预备会上,刘伯承的方案非常细致,蔡廷锴却心不在焉。
会议刚一结束,久历江湖的贺老总就对蔡廷锴的举动产生了怀疑,建议叶挺军长先把他扣留起来。但是,一向非常重视袍泽之谊的叶挺将军却婉言拒绝了贺老总的好意,没想到被贺老总一语成畿:起义部队撤离南昌南下潮汕时,第二天蔡廷锴就带领第10师跑路了。
当时,起义部队四个半师一共才2万人,蔡廷锴这一跑路锐减近四分之一。
蔡廷锴
南昌起义主席团的主席谭平山,后来脱离组织,在多个团体之间游离。
而在南昌起义辜负了叶挺将军一番苦心、半途跑路的蔡廷锴,投奔蒋氏以后,就被“忽悠”到海南岛“围剿”冯白驹的琼崖纵队,但是不得民心,对红军始终无可奈何。中原大战开始后,蔡廷锴的师与蒋光鼐的师合编为19路军,后参加淞沪抗战。
1933年11月,谭平山和蔡廷锴老友相会,和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人发动了“福建事变”,失败以后,双双远赴海外游历了一段时间。全面抗战爆发后,谭平山主要从事参政工作,而蔡廷锴在昆仑关等战役后急流勇退,以上将参议官名义闲居桂林、广东罗定。
新中国成立后,谭平山和蔡廷锴都参加了北平的第一次大会,而除了当时的前敌总指挥、第11军军长叶挺将军英年早逝以外,南昌起义时的周公、朱老总、贺老总、刘伯承等都已经成为开国元勋。
行百里者半九十。或许,人生最需要的仅仅是从一而终的坚守而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