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首部江河史讲述⑧她原名不叫“武夷山”

 听涛品海 2022-07-01 发布于江苏

原创 三只眼老鲤 三只眼老鲤 2022-03-31 19:43


闽江发源于武夷山,

今天我们就溯源来到这名山。

图片

武夷山

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

她既是自然的名山,

更是文化的名山。

武夷占尽人间美,

世人皆欲乘风来,

武夷山秀甲东南的风光里,

浸润着万千文化气韵。

单单就“武夷山”百变的山名,

都是嚼不尽的文化。

图片

老鲤的话是不是太夸张?它一点都不夸张。咱们还记得读《山海经》时在“海内东南陬以西者。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后,还有“其西北有山,曰闽中山”之句吧?得,这山叫“闽中山”也就是“闽山”啊,对不对?

图片

有人头脑很灵光,马上大开脑洞问我:哦,老鲤你的意思是武夷山原名不叫武夷山是吧?

图片

是这么个意思!

这还真不是它的原名,

而且它还有个百变历程。

在这山名一波三折的背后,

折射了这片土地一波三折的际遇,

它是闽江流域族群更替的缩影。

图片

远古至春秋战国,是福建的古闽文明阶段,这是闽地自身成长起来的文明。我们重读《山海经》已经知道海内东南陬这片土地彼时是古闽族生活于此,故此地名叫“闽”。《山海经》也告诉我们,此地的代表江河就叫做闽江;那么它的代表山脉呢,当然就叫“闽中山”亦即“闽山”。也就是说,闽山,是她在人世间注册的第一个名字

图片

▲闽越国版图
图片

战国末年到秦汉,是福建的闽越文明阶段,传统史学都误把它当作闽地文明的开端,其实它是闽地的第二文明时期。闽越文明是外来的,当是时古闽国北边的越人入闽占领了闽地,古闽族被取代成了闽越人。

图片

越人之所以入闽,是因为他们为扩张称霸挑起了楚越战争,眼看着越王无疆的高头大马就要直骑到楚王宫中把楚国按册收录,结果楚威王最后关头发出余威,率兵反倒把越国一路打回老家,毫不客气地直打到越国国土尽失。

图片

连横先生《台湾通史》说:“楚灭越,越之子孙迁于闽,流落海上,或居澎湖”,越人被迫“滨于海上,败走南山”。

图片

越人战败被驱逐,他们被迫迁徙入闽,离开自己祖辈生存的故土,心内说不尽的凄凉,灵魂说不尽的傍徨,情感说不尽的惆怅。尽管他们锐利的锋镝赶走了古闽族,鸠占鹊巢占据了闽地,但离开老营盘认他乡为故乡,越族要变脸做成闽越族,那就要把闽地越化,让整族人的心灵随着肉体安顿下来。

图片

▲闽越王城遗址

如何越化闽地?越人除了在闽地到处建王台越王台,大树特树当世闽越王威严外,还要造古越神,以让自己占领闽地合法化,也让越族在闽地有精神的感召。

这样他们就请出传说中的始祖“无余”,把无余封成闽地代表山峰的山神。

祖先崇拜是最好的心灵慰籍,它是灵魂的图腾,情感的原乡。于是闽山就变名成了“无余山”,无余在越语里读作“乌以”,这样“闽山”就叫成了“乌以山”

“老鲤老鲤你说错了,武夷山是彭祖率他的两儿子彭武彭夷到此开山的呀”,有人赶忙把我打住:“武夷山的地仙山神是武夷君啊,你怎么说成无余?”

这个问题八百年前朱熹问过我。他在写《武夷山图谱·序》时曾百思不解:“武夷君之名,著自汉世,不知果何神也?”不过学者就是学者,别人以为这闽山的武夷君是自古即有,他却慎终追远发现古闽时代、闽越时代都没有“武夷君”,是汉代才产生,朱熹同志也被这半路杀出的武夷君搞糊涂了。

图片
这道题几百年后我来作答

图片

图片

现在我们要进入闽地的第三代文明:福建自汉初开始翻开了汉化文明新一页。两千一百年前,汉武把北方的匈奴东夷的台湾都处置妥贴了,就剩中国东南一个他祖爷爷刘邦亲自分封的的闽越国在那捣蛋。

图片

这闽越国倚仗着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势力日渐坐大,不但今日袭南越,明日逐东瓯,而且竟然自刻“武帝玺”,分封“吞汉将军”,明目张胆与汉室分庭抗礼,这不只是让汉武帝很不爽而是很很不爽。

图片

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早就想把闽越土地收归国有的刘彻,不受淮南王刘安等人“闽越不能打”的惑众妖言,决计听从大夫严助朱买臣等人陆上派大军围困武夷山各山关、水军出海上从闽江口步步推进的计策,既把闽越的战略通道斩断,又把闽越堵死在武夷山下聚歼。

图片

汉武帝按计果然在闽江源头关起笼子打狗,消灭了闽越国,焚毁了闽越王城,彻底实现了汉一统天下。

图片

▲汉武帝

千古一帝的汉武帝,荡平闽越不是目的,王化闽越才是千秋大业。

要王化闽地最关键的步骤是要汉化闽地,于是他妙招迭出,先是第一步来个人口大换血,把闽越的大男小女“尽徙江淮间”,虚化此地后又把江淮汉民倒迁入闽,闽越地成了汉地,这就彻底铲除了地方种族重新割据的土壤。

人种大洗牌后,第二步他从精神上“去闽越化”。如何“去闽越化”呢?咱刘彻脑袋肯定不是榆木做的,他盯着闽地最高峰眼骨碌一转就从“乌以山”想到了“武夷君”,于是他先从中原北边引进汉仙彭祖,然后从西北找来连朱熹都没听说过的武夷君化成老彭两儿子彭武和彭夷——武夷君原是共工和颛顼大战,共工吃了败仗怒触不周山天地倾覆尸横遍野后,天帝安排在不周山荒原上管理战死鬼魂的一枚不起眼小神——刘彻把他们乱炖成一家,指认这家子是这里的地仙山神。

图片

▲汉化代表遗迹:建瓯五凤楼

这个汉化妙招,把“无余君”变造成了“武夷君”,“乌以山”无缝对接改成了“武夷山”。这新名字读起来既谐音又没毛病,而又隐含着“武力夷平此山”之意,这番神操作实在是智商爆棚!

海内东南陬自此结束了地方族群统治,跨入与汉同化的时代。百变的武夷山名,一幕幕翻卷着闽江流域朝代变迁和文明更替的大剧,而我们从散开的迷雾,看到了名字背后闽地的千古历史沧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