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碳纤维供给端:国内替代相关工艺与高端小丝束

 假老练雄 2022-07-01 发布于广东

1. 原丝环节高技术壁垒,碳化环节高资金门槛

完整的碳纤维产业链包含从一次能源到终端应用的完整制造过程。从石油、煤炭或天然气得到丙烯,丙烯 经氨氧化后得到丙烯腈,丙烯腈合和纺丝之后得到聚丙烯腈(PAN)原丝,原丝再经过预氧化、低温和高温碳 化后得到碳纤维,流程复杂且技术水平要求高,任何一道工序技术、材料不达标都会影响碳纤维的稳定生产以及最终的产品质量。在整个产业链中,原丝质量既决定了碳纤维的质量,又制约其生产成本。实现原丝高纯化、 高强化、致密化以及表面光洁无暇是制备高性能碳纤维的首要任务。

IMG_267

1)高技术壁垒: 聚丙烯腈原丝制造主要分为聚合、制胶、纺丝三个过程,纺丝环节主要有干法、湿法、干喷湿法三条工艺 路线。

(1)干法:干法纺丝是将高聚物在溶剂中配成纺丝原液后,经喷丝头形成细流,溶剂被纺丝甬道中热空气挥发带走的同时,使得高聚物浓缩和固化成初生纤维的方法。此方法操作简单,溶剂回收率大。利用干法纺丝 可以获得致密的原丝,但由于其生产能力差,未能在碳纤维原丝领域获得工业应用。

(2)湿法:湿法纺丝是将纺 丝原液经过滤、脱泡,通过计量泵从喷丝头挤出,在凝固浴的作用下,粘液细流内的溶剂扩散以及凝固剂像粘 液细流中渗透,经过适当的喷丝头拉伸形成初生纤维的方法。该技术较为成熟,是目前 PAN 基碳纤维原丝生产 中应用最广的纺丝工艺。

(3)干喷湿法:干喷湿纺法(干湿法)是指纺丝液经喷丝孔喷出后,先经过空气层,再 进入凝固浴进行双扩散、相分离和形成丝条的方法。经过空气层发生的物理变化使得分子取向开始规整,有利 于形成细特化、致密化和均质化的丝条。与纯湿纺相比,干喷湿纺法具有纺丝速度快、纤维表面缺陷少、工艺 性能优异、溶剂回收便捷等优势,可纺出较高密度且无明显皮芯结构的原丝,大幅提高了纤维的抗拉强度,可 生产细特化和均质化的高性能碳纤维。中复神鹰的干湿法纺丝可以进行高倍的喷丝头拉伸,纺丝速度是湿法的 3~4 倍,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成本。

2高资金门槛: 碳纤维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尤其是碳化环节资金门槛较高,万吨产线投资额约为 20 亿元。据各碳纤维 企业投产公告测算,万吨原丝生产线投资额约为 2 亿元,万吨碳纤维生产线(原丝+碳化)投资额约为 20 亿元。根据生产线产品的不同,部分航空航天高性能碳纤维投资门槛更高。

2. 日、美企业占据国际市场,碳纤维国产替代推进情况

从全球碳纤维市场的份额划分看,国际碳纤维市场为日、美企业所垄断。在小丝束碳纤维市场上,东丽、东邦、三菱三家公司合计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为全球产能的 49%。大丝束市场上,东丽旗下的卓尔泰克为全球主要的大丝束供应商,占据了58%的全球市场份额,其次是占比 31%的德国 SGL,和占比 9%三菱,其他企业仅占剩余的 2%

IMG_268

碳纤维应用广泛,整体可按JUN工、民用、工业大丝束对国内外企业进行对标分析。

1)JUN工:国内光威复材、 中简科技可以对标美国赫氏,在JUN工领域优势明显。

2)民用:中复神鹰产品系列可以较好地对标日企巨头东丽, T700/T800 方面优势明显。

3)工业大丝束:上海石化定位大丝束,目前已经试制成 48K 大丝束,未来有望 对标美国卓尔泰克。

4)吉林化纤系企业:形成了碳纤维产业链的全面布局,凯美克专业生产 1K3K 小丝束, 定位JUN工与民用航空航天,吉林国兴定位大丝束,吉林碳谷+吉林化纤实现了 T400 级民用市场的优势地位。

3、行业产能大幅扩张,高端小丝束格局有望长期向好

2021 年,全球碳纤维运行产能为 20.76 万吨,其中国内碳纤维产能 6.34 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 30.5%,首次超过美企 成为全球最大产能国。据赛奥碳纤维统计,2021 年新增产能中,吉林化纤集团扩产步伐最大,新增 产能近 16,000 吨;常州新创碳谷新入行,新建产能 6,000 吨;卓尔泰克在墨西哥新建 3,000 吨;中复神鹰在西 宁基地新增 6,000 吨,宝旌增加 2,000 吨,东邦增加 1,900 吨。

从各碳纤维企业的扩产计划来看,行业产能在近两年将迎来大幅扩张。根据赛奥碳纤维的统计,目前进行中的扩产项目有:吉林化纤 27,000吨(2022 年完成),宝旌 21,000 吨(2023年完成),中复神鹰 14,000 吨(2023年完成),上海石化 12,000 吨(2023年完成),新创碳谷 12,000 吨(2022 年完成),光威包头 4,000 吨(2022 完成)。此外,还有部分企业宣布了十四五期间的长线扩产计划,共计20万吨左右。行业进入者逐渐增加并计划扩建万吨级别的碳纤维,短期内将使得行业更为分散,但长期中有助于激发企业创新,从而实现国产替代。

预计 2022-2023 年是当前规划产能密集落地的时点,到 2025 年国内落地的碳纤维总产能或将达到 19.38 吨,其中吉林化纤集团(含吉林国兴、吉林宝旌)、中复神鹰、光威复材、上海石化预计达到 6.082.751.37 1.35 万吨。

IMG_269

2022-2025 年供需格局研判

基于3点原因我们判断国内碳纤维不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

1)产能实际落地少:未来实际落地产能仍集中 在目前的优势企业,并且集中在当前已开工建设的产能中;远期规划里,除了吉林化纤集团积极筹备,大多数 新进入者的145规划实际落地概率不大或将大打折扣;

2)产能利用率不高:国内碳纤维产能整体产能利 用率不高,2019 年以来产能利用率中枢 64%2021年以来中枢 70%2022 年以来略有下调。未来预计潜在产 量仅为整体产能的 70%

3)高端、低端供需结构分化:T700 级别以上的高端小丝束产能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复 神鹰一家,光威复材、中简科技亦配备部分产能。大丝束领域,吉林化纤集团、上海石化具备技术和产能上的 优势,因此市占率较为突出。低端小丝束领域由于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因此出现过剩的概率更大。整体而言,假如不依赖进口且产能利用率为 70%,预计2022 年仍将面临 5816 吨的供给缺口,2023年过剩8327吨,主要体现在低端产品上。预计随着2024-2025 年需求的快速提升,将逐渐供需平衡并再次出现一定的供给缺口。

干喷湿纺工艺技术门槛 长期存在。2025 年预计碳碳复材、压力容器、航空航天、高端体育休闲、建筑补强等领域带来的 T700 及以上级别碳纤维需求有望达到 4.72 万吨(占比 29.6%);大丝束领域碳纤维需求有望达到 7.31 万吨(占比 45.9%)。考虑中复神鹰、光威复材、中简科技 3 家优势企业,即便按照 100%产能利用率计算,2025年我国仍面临 3734 吨高端小丝束碳纤维产能缺口,技术门槛将使得高端小丝束处于长景气区间。考虑吉林化纤集团、上海石化 2 家大丝束企业,100%产能利用率下富余产能仅 1196 吨,在 95%产能利用率下将面临 2519 吨的缺口,长期中持续降本以深耕大丝束领域,仍有望供需平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