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典型产品的涂料工艺设计

 熔模铸造每天学 2022-07-01 发布于陕西
       每个产品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不管是从结构上还是从产品的材质上,因此,严格来讲,每一个产品它的工艺设计都是不同的。但是,在现实生产中,由于工艺文件的格式化以及工艺人员自己的简化,导致每个产品工艺基本类似,其实,这是不正确也不科学的。
        今天我拿一个相对复杂的铸件,来试着讲述一下该产品的涂料工艺设计。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该产品结构相对复杂。首先是内腔大出口小,内腔为两个圆环型圆台,在涂料操作时,不易控料(或者叫滴料),因此,面层涂料粘度相对不能太大,否则控料时间长,而且不易均匀,对挂砂也不利。但有一点好处就是两层圆环与外面相通,可以检查挂涂效果。其次,铸件上热节比较多,壁厚也不是很均匀。该铸件为ZL116材质,凝固为逐层凝固。但是,要实现顺序凝固,还必须通过浇口设计来达成。因此必须充分考虑铸件模壳的散热。所以,在涂料工艺设计时,我以为有几个点需要重视:1、各层涂料粘度设计,2、层数,3、模壳干燥(温湿度,风等),4、热节处模壳厚度的控制。
       综上所述,我设计的面层粘度为中国杯30±2s,,在涂挂面层浆时,尽量关闭浆桶旋转,小心将蜡组慢慢深入浆桶直至淹没,然后慢慢取出蜡组,同时让多余的浆料流出,然后反转蜡组,使图层尽量保证均匀,不堆积(反复次数视涂料的流动性),然后挂面层砂(100目锆英砂)。①面层为无风干燥,低温高湿。温度为24±2℃,湿度为60%-65%。尽量使产品内外干燥同步平衡。②过渡层设计浆料粘度为20±2s,无风干燥,温度同面层,湿度同面层。挂砂为45目上店砂。③背层浆料粘度为15±2s,风干,温度与面层一致,湿度为30%-40%,挂砂为22目上店砂。
        根据产品的材质以及结构,我觉得五层半可以满足要求,但是,五层半只针对外面,产品内腔为4层半。也就是说,产品内外不一致。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产品内腔的实际结构所致,如果干满五层半,内腔的空隙被耐火材料堵死,散热情况会非常差,会影响铸件的凝固,进而会影响铸件的冶金质量。
       几个需注意的事项:①每层干燥完后再干下层前,必须用风管(压缩空气)吹净上层的浮砂,特别是沟槽,窄小位置,然后开始涂挂下层。②对蜡组上的热节部位,要有意减少模壳的厚度,除了吹浮砂,人为制造顺序凝固效果。③棱角位置要有意补强,避免模壳厚度小,强度不足。④最容易被忽视一点,挂料一定要均匀,不能堆积粉料,以免影响散热透气,造成铸件缺陷。
       当然,涂料是硅溶胶。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设计,离干成这个产品还有一定距离。但是,我只是想通过这个例子来说明产品工艺是不同的,是需要设计的,这样才能体现产品的个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