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钢材真能完爆古代刀剑?

 郎中骑 2022-07-01 发布于广西

⬆️点我 ⬆️

图片

转载自 朝文社(ailishi777)

01

艰难的冶炼

学过初中化学的朋友都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的金属单质,只有金、银、铜、铂等寥寥几种,本性比较活泼的铁单质在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当然,陨铁是个例外。

古人也发现这黑不溜秋的陨铁制作出来的武器,比青铜更锋利、更有韧性。

比如1977年出土的“商铁戊铜钺”,其刃部就是由陨铁打造的。

当然大部分陨铁都是硬度极高的铁镍合金,比纯铁的硬度、耐腐蚀性更高。

可是,在冶炼技术落后的年代,炼化陨铁绝对是个难题,因为铁的熔点高达1535℃,而古代冶炼炉的温度基本只能达到1200℃,别看这区区335度,即便加上风箱增氧技术,也提不上去。

图片

当年这个问题可难坏了欧冶子、干将、莫邪等冷兵器老艺术家们?他们想破脑袋也不明白,这好好的材质,怎么就是化不了呢?面对世纪难题,有人想出了“人殉”的方法。

古人认为剑是杀器,乃不祥之物,所以要先饱饮人血,名剑才肯出世。

在《吴越春秋》和《东周列国志》中,为了练就雌雄剑,都有活人祭炉的说法。

甚至现在很多影视剧也是这么拍的。

比如《天之痕》里的轩辕剑;

《仙剑奇侠传》里的魔剑;

《倩女幽魂》(聂远版)里的干将、莫邪、一夕剑……

小时候每当读到或看到活人祭炉、生死离别的桥段,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啜泣不已。

如果从冶炼工艺角度来看,活人祭炉,确实有那么一些可行性:

一方面,人体中的油脂、磷等可物质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火炉温度;

另一方面,人体中的钙、硫等元素的渗入也可以进一步降低铁的熔点。

在这一增一减之下,陨铁化水确实存在可能性。

多说一句,既然铁器如此难以炼化,那比欧冶子更早的商朝人又是如何制作“商铁戊铜钺”的呢?

答案是锻打。

据专家考证,“商铁戊铜钺”很可能是找了一块大小合适的陨铁,在高温软化之后锻打而成。

只不过,如此辛辛苦苦炼出来的铁疙瘩,在初现之时,却是妥妥的战五渣!

02

曾经的战五渣

别不信,它真的是战五渣,郭沫若同志曾认为古人所说的“恶金”就是指当时条件下冶炼出来的的铁块。

因为工艺所限,我们最初炼出来的都是——生铁,也就是含碳量高于2%的铁碳合金。

图片

有文章称古人一开始练出来的熟铁,这显然不对,因为当时的冶炼环境根本就炼不出熟铁来。

不说熔点难题,从生铁到熟铁过程中多余的杂质怎么除?

生铁这玩意儿有啥特色呢?不硬还脆!

先说不硬,生铁的莫氏硬度大概4.5左右,这个硬度比纯银和纯铜高不少,可是跟青铜的莫氏硬度6相比,那就逊色不少了。

再来说脆,生铁之中因为含有大量的碳,这就导致它天生“嘎嘣脆”,虽然拿牙是咬不动,但如果一旦碰到较大的冲击力,生铁就会折断或者碎裂。

图片

就这么个现实条件,你说生铁这东西能干啥?做成刀剑吧,不但不好开刃,而且稍一使劲就断了;做成铠甲吧,遇到较大冲击就裂了。

截至目前,生铁这破玩意不仅熔炼难,而且没啥大用处,妥妥的就是个战五渣。

所以,我们中国人尽管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可以熔炼铁器,可它天生的玻璃属性——你那它有个锤子用?

对,它一开始就是当个锤子!

最早在战场上使用铁器的,可能是中山国。

据《吕氏春秋》记载:

“赵氏攻中山。中山之人多力者曰吾丘鴪,衣铁甲操铁杖以战,而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赵武灵王时攻中山国,中山国战士装备的就是铁甲和铁杖。至于为啥不是铁制刀剑——你懂的!彼时的铁器也就是个“铁憨憨”。

对战国七雄来说,熔点低、硬度大的铜器在当时还是战场主力。

至于费力不讨好的生铁嘛,做个锤子,做个模具那还是可以的。

03

炒出来的钢蛋

时间来到西汉时期,聪明的匠人发现了“炒钢”技术。

所谓炒钢,具体工艺和炒菜还真有相似之处:就是在“主菜”生铁中加入一些特殊的精矿粉作为“佐料”,然后上大火猛炒,在此过程中,还要不断搅拌“翻炒”,使得生铁中的杂质得以去除。

经这么一炒,手法熟练的老师傅通过控制火候,就能得到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甚至熟铁。

图片

先说炒出来的小钢蛋,它的硬度比生铁要稍弱一些,可韧性却足足强了好几个档次。

而且此时的铁器来源,已经不再局限于陨铁。

别不信,东汉《太平经》就这么记载的:

“使工师击冶石,求其铁,烧冶之,使成水,乃后使良工万锻之,乃成莫邪耶。”

这工艺,和现代炼钢已经差不多了。

有必要说说韧性这个概念,所谓韧性就是遭遇大力冲击时,器件弯曲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一般来讲,韧性越大的材料,抗冲击性就越好。

而铁制武器最终淘汰青铜武器,也正是因为韧性优势!

咱都知道,青铜武器一般只能做到60cm上下,如果做得再长,就很容易拦腰断。

当然有些特殊处理的青铜宝剑也能够做到90cm左右,比如秦始皇陵发现的一把青铜剑就长达91cm。

但是这个长度,对于碳钢来说,那是轻轻松松就能达到。

在战场上,刺的杀伤力远大于砍削,那是绝对的一寸长一寸强,试想“我的铁剑已经到了你的咽喉,而你的铜剑距我还有一尺”,傻子也知道怎么选。

青铜武器,从此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图片

除了炒钢法,中国古人还开发出了“百炼钢”技术,说起这个技术其实有点无奈,因为当时冶炼技术所限,同一批次的钢铁,也往往因为质地不均而差异较大,那怎么办呢?反复锻打、千锤百炼。

古人有意识地将碳钢加热、折叠、锻打,一方面可以敲出杂质,另一方面可以使得钢材中的碳分均匀、组织紧密,这就更适合制作兵器了。

这种折叠锻打次数有时甚至多达百次,所以也叫百炼钢。

在锻打的过程中,在钢的表面有时还会形成一些漂亮的花纹,这其实就是材质融合的痕迹。

图片

这种百炼钢制成的刀剑非常锋锐也非常难得,据说曹操的随身宝剑,就是百炼钢炼制而成,有人推测,《三国演义》中的“倚天剑”和“青釭剑”可能就是百炼钢材质。

这炒钢和百炼钢技术,可是当时妥妥的世界级黑科技,要知道,欧洲直到17世纪才发现炒钢技术。

04

灌钢、夹钢、包钢和嵌钢技术

百炼钢确实是个好东西,可它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太费劲了!

打造一把百炼宝刀,往往经年累月。

那么怎么提高效率呢?

有聪明人就想出了灌钢、夹钢、包钢和嵌钢技术。

说到这些技术,就得说说熟铁了,因为含碳量非常低,所以质地非常软,韧性比碳钢更好,但是屈服强度却比碳钢差了几条街。

不过,别急,这也正是它的大用处。

先说灌钢法,这技术诞生时间很早,但真正将其发扬光大的是南北朝时期的炼金家綦毋怀文,他的做法是:

“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

简言之,这种灌钢法就是在熟铁的外围“套娃”一层生铁。

这么干的好处显而易见:生铁刚猛有余,熟铁韧性十足,两相结合就会形成刚柔相济的“宿铁”,其打造出来的“宿铁刀”,极其锋利,能够一下子斩断铁甲30札。

从这个层面来看,这灌钢法打造的“宿铁刀”,可不就是削铁如泥吗?

再来说说夹钢和包钢技术,这是工艺正好相反的两种技术。

所谓夹钢,就是以熟铁或者低碳钢为皮,生铁或者中高碳钢为骨,从而制作出外柔内刚的复合材料。

图片

而包钢,则是以相对软的钢材,比如低碳钢或者熟铁为骨架,锻造出刀的基本形状,再用一片高碳钢的薄片包裹住刀的一侧,锻打成刃。

图片

夹钢和包钢技术,著名的唐刀就广泛采用了这两种技术,著名的陌刀,破甲能力就极其恐怖,甚至能达到“人马俱碎”的效果。

也正是在唐代,夹钢技术和包钢技术越过重洋、东渡日本,产生了日本武士刀。

图片

包钢的截面

最后来说说最有中国特色的嵌钢技术。

那么怎么区分采用的具体技术呢?

看刀刃。

一般情况下,双刃剑多是夹钢技术,单刃的则多是包钢技术。

这是因为包钢技术外覆的是不易锻造的高强度钢,所以很难打造出双刃。

唐横刀、日本的武士刀,基本都是采用了包钢技术。

此外,夹钢技术所需的优质高碳钢比包钢技术要多,成本自然也相对较高,为此,夹钢在日本用的不多,但是在中国更为流行。

嵌钢是以软钢为主体,硬钢为锋刃的一种嵌合技术。

具体工艺是:在软钢上开槽,形成嵌合面,再将优质高碳钢嵌入其中,形成锋刃。

图片古代嵌钢刀实物

相比夹钢和包钢,嵌钢工艺更省材料,过程更加简单,也更适合批量生产,堪称性价比最高的金属复合工艺,

明朝军队大批量装备的就是嵌钢刀剑,此外起源于明末的张小泉剪刀,使用的就是嵌钢工艺。即便到了今天,我们日用的很多厨具、刀具,用的也是嵌钢技术。

但是嵌钢工艺有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主体材料强度不够,整体性能比夹钢、包钢武器要差很多。

尤其在对砍的时候,嵌钢工艺的刀剑根本不是对手。

这一点在元明的抗倭过程中表现明显,面对人数明显劣势的日本倭寇,中国军队却屡次铩羽而归。

有幸存的中国士兵表示:倭寇的武士刀锋锐异常,己方的刀剑很容易就被对方砍断,甚至对方的刀锋余劲还能顺势把己方士兵的身体也斩为两段。

这场面,光想想都令人毛骨悚然。

对于当时的明军来说,日本刀绝对是削铁如泥的代名词。

而为了对付日本刀,戚继光等人想尽了办法,除了著名的鸳鸯阵、狼铣,戚继光还特意从日本定制了同样采用包钢工艺的戚家刀。没办法, 对付包钢技术出品的宝刀,也只能采用同样的技术。

05

大马士革钢

如果把夹钢、包钢进一步折叠锻打会得到什么呢?

答案是大马士革钢!

把软硬不同的钢材叠合在一起,然后反复折叠锻打,这样形成复合材料的内部就会形成一种软硬互为支撑、兼具刚度和韧性的模式。

当较硬的钢材发生崩裂时,较软的钢材可以阻止继续崩裂,而较硬的钢材则可以继续支撑整体结构。

以这种材料制成的刀剑,比夹钢、包钢做出的刀剑,性能更加优越。

图片

而且不同材质的光泽不同,在复合锻造时,钢材的表面会形成非常漂亮的花纹,这些漂亮的花纹在显微观测下则是一个个细微的锯齿,它们漂亮而致命!

大马士革匕首就是以这种材料制造出来的,有人曾经测试,这种匕首在被弯折90度回弹后仍然完好无损。

必须说明的是,大马士革钢原产地并非大马士革,最早的起源地应该是中国,后来经印度传入大马士革,并在此大放异彩。

06

现代刀剑

古人制作的刀剑已经如此锋锐,现代工艺的刀剑自然更加出彩。

由于冶炼技术的发展和合金材料的进步,除了传统的锻造、铸造工艺之外,今天的刀剑在材料方面也早已今非昔比,现代工艺通常会加入锰、铬、钛、镍、铜、钒、钼等元素,从而大幅提高钢材的刚度、韧性和抗腐蚀性。

比如608花纹钢,就加入了铬、镍、锰、铜四种元素,刚度、韧性都比普通钢提升了不少。

此外还有三铬钢、四铬钢、七铬钢等优质材料,它们打造出的刀剑更锋利、更有韧性、更不易断脆、更抗腐蚀。

我们今天在某宝、某多上就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特种钢材打造的刀剑、甩棍,不但刚度可以达到惊人的3000大气压,韧度也十分惊人——弯折90度毫发无损,这些并不是什么广告效果,因为现代钢铁工艺就是这么牛!

如果拿着这些现代钢铁工艺打造的刀剑回到明清时代,削铁如泥根本不是梦。

顺便说一句:如果你买了一把硬度很高,但是一碰即断的“宝刀”,恭喜你,那大概率是“九块九包邮”品质。

参考文献:

大马士革刀使用的乌兹钢(马未都)

抗倭名将戚继光谈日本刀(网易号)

削铁如泥的日本武士刀——既具有杀伤力,又深植于东方美学(腾讯新闻)

古代的宝剑真的能做到“削铁如泥”吗?(百家号)

完胜日本武士刀,明朝的戚家刀真的有这么牛?(网易号)

古代铸剑为什么要用活人殉剑?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