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谍影重重:“摩萨德”第二任局长哈雷尔

 兰州家长 2022-07-01 发布于甘肃

1952年9月,以色列国内安全局局长伊塞.哈雷尔继罗文.希洛之后成为摩萨德第二任局长。

伊塞.哈雷尔原名伊塞.哈尔彭,1912年出生于俄国维切布斯克镇的一个正统犹太家庭,父亲是个富有的小工厂主。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他的父亲破产了,迫不得已,举家移居拉脱维亚。

在拉脱维亚,反犹太势力极为嚣张,犹太人被迫组成自己的社团进行抵抗。在这里,年仅15岁的哈雷尔开始接受犹太教育,并且加入了一个犹太复国主义青年组织,他还为自己在黑市上买了一把左轮手枪。

尽管哈雷尔从那时起就学会了希伯来语,但在很多年以后,他说话时仍旧保留着浓重的俄罗斯口音。

哈雷尔一直渴望着有一天,能回到祖先居住过的地方,回到充满宗教色彩的巴基斯坦地区。

17岁那年,他生平第一次伪造了一些证件,证明自己已经年满18岁,具备了移民到巴勒斯坦的法定年龄。

1930年1月,哈雷尔带上他的手枪和一些子弹,随同父母踏上了移民巴勒斯坦的旅程。

当他们乘坐的轮船抵达巴勒斯坦港口后,一位犹太移民局的官员来到船上提醒大家:“英国托管当局将要检查你们是否带有武器。如果带了请立刻扔到海里去。否则,一旦查出来,所有的人都将被禁止下船登岸。”

听到这话后,船上其他带枪的人都赶快把枪支扔掉了。但哈雷尔却不甘心,他趁人不注意,掏空了随身带的一块大面包,把自己的手枪和子弹藏在了里面,然后又将面包藏在手提箱里面的一堆脏衣服下面。

海关人员检查到他的时候,看到一件酸臭熏人的脏衣服,连碰都没碰就让他走了。

来到巴勒斯坦后,哈雷尔和家人来到了特拉维夫郊区的赫兹利亚集体农庄,当上了一名修理水渠的工人。

白天,他拼命地干农活,晚上,他就到犹太人的秘密军事组织“哈加纳”接受训练。

在集体农庄里,哈雷尔结识了一位名叫瑞夫卡的犹太姑娘。哈雷尔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平时只爱干活,不善社交,而瑞夫卡却既漂亮又风趣,而且爱好跳舞和社交。在乡亲们看来,这对性格截然不同的年轻人并不般配,然而,他们最终却成为一对和美的夫妻。

1936年,哈雷尔和家人承包了农庄的一片柑橘园,凭借着他和家人的埋头苦干,他们终于有了第一笔可观的收入。

由于要销售柑橘,他经常要同邻村的阿拉伯人打交道,因而很快就学会了他们的语言,哈雷尔还利用这种机会趁机打听阿拉伯人的一些情况。

后来,他经常向“哈加纳”的秘密情报组织“沙伊”介绍一些有关阿拉伯人村庄的情况,例如村长的品行、发生的纠纷以及对犹太人不满的议论等。哈雷尔的上级立刻注意到了他的这种才能,委任他当上了“沙伊”在当地情报小组的组长。

1939年,他为自己起了一个希伯来名字“哈雷尔”,并且奉命打入替英国托管当局效命的警察预备队,负责刺探英国托管当局的情报。

一次,他抓住一个搞黑市交易的英国军官,不由分说地扇了对方一个耳光,为了避免被抓,他不得不从此潜入地下,继续为“沙伊”从事秘密情报活动。

1942年,哈雷尔正式加入“沙伊”,专门刺探阿拉伯和英国的情报,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特工生涯。

哈雷尔首先被选中到“沙伊”犹太处任秘书,该处当时只有三个人,除了哈雷尔,还有一个处长,一个女秘书。

哈雷尔的新上司戴维.沙尔蒂尔(后来担任过以色列驻荷兰大使)很快就发现了这个年轻人在情报分析方面的非凡才能。他先让哈雷尔负责国内安全方面的工作,后来又让他当上了特拉维夫地区“沙伊”组织的领导人。

在这一时期,哈雷尔结识了包括伊塞.加加利和本.古里安等人在内的“哈加纳”重要领导人。前者1968年出任以色列武装部长,后者则成为以色列首任总理兼国防部长。

哈雷尔本人谈不上有什么惊人的本领,他不像“沙伊”组织中大多数同行那样有教养,也从未读过有关地下活动的教材。但在两年后,哈雷尔当上犹太处处长时,他已经积累了许多秘密情报工作的经验和知识。

哈雷尔摸索出来了一条适用于各种秘密行动的原则,这就是“分级单线联系”原则。

1946年6月29日,为了从军事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冒险分子,英国托管当局对在特拉维夫的“哈加纳”领导人,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搜捕。

这一天,后来被称为“黑色安息日”,哈雷尔正是凭着“分级单线联系”原则,使“哈加纳”领导人得以逃脱被捕的厄运,哈雷尔的出色表现赢得了本.古里安的青睐。

1948年5月初,以色列国即将宣布成立之前,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都在厉兵秣马,准备在以色列宣布建国的那一天,向犹太人发起全面的进攻。当时,以色列的大多数领导人都认为约旦不会参加这场战争,甚至还会制止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战争行动。

但是哈雷尔却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约旦同样会加入这场战争。对于这样一个关系到以色列国防军的兵力部署,乃至新生的以色列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作为“哈加纳”的一名负责人,哈雷尔必须做出正确的判断。

为了证明自己判断的准确,哈雷尔派了一名年轻的特工,混在即将逃离以色列的阿拉伯难民中,来到了约旦的首都阿曼。

这位特工是个阿拉伯人,当时正在热恋着一位犹太姑娘,爱屋及乌,这位年轻的特工对犹太人也有了很深的感情。同时,他的一个表哥当时正在约旦国王阿卜杜拉的政府中担任要职,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有利条件打听到重要的情报。

果然,在5月12日战争即将爆发的前夜,这位特工终于从阿曼穿过胡达尔前线阵地,带回了约旦的装甲部队已整装待发,即将参战的消息,同时也带来了阿拉伯联合军团就要发动进攻的重要情报。

哈雷尔立即将这一消息报告给本.古里安,本.古里安连夜调派了部队,在约、以边界筑起了一道防线。

1948年5月14日,英国托管当局从耶路撒冷的市政府大厦上降下了“米”字旗,与此同时,以色列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也在特拉维夫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以色列国正式成立。

然而,就在第二天的夜里,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和约旦的联合军团就跨越边界,向新生的以色列国大举进攻,以色列凭借着准确的情报早有准备,最终打赢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而哈雷尔因为出色的情报才能,得到了本.古里安总理的特别赏识,被破格晋升为中校,这在以色列创建之初的武装部队中,已经是属于第二高的军衔了。

1948年“沙伊”被解散时,36岁的哈雷尔被本.古里安总理任命为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的首任局长,从此,他正式担负起保卫国家安全的神圣使命。

1952年9月,罗文.希洛辞去摩萨德局长的职务,并向总理本.古里安提交了一份接任他的人选名单,名单上有莱文斯基、吉布利和哈雷尔等人,总理本.古里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哈雷尔。

在以色列建国初的几年里,为了能在阿拉伯人的夹缝中生存下去,除了进行必要的武装斗争以外,还要进行秘密的情报战,因此,所有的情报活动对以色列来说都是刻不容缓的。

摩萨德虽然正式成立,但摩萨德的第一任局长罗文.希洛的情报工作并不能令人满意。

也许正是哈雷尔以前的情报工作和坚强而正直的人格让本.古里安认定了哈雷尔正是那种能够担负起这一重任的合适人选。

于是,哈雷尔受命于危难之中,被本.古里安总理亲自任命为摩萨德的第二任局长,成为继希洛之后,以色列情报界的最高领导人。

哈雷尔在出任摩萨德局长之前,就已经是负责国内安全的情报机关“辛贝特”的局长,入主摩萨德之后,哈雷尔同时被总理授予“梅穆内”一职(即“辛贝特”和摩萨德的“总管”),成为以色列最重要的权势人物。

哈雷尔刚接任摩萨德局长时,摩萨德的规模还很小,其总部的工作人员连局长和秘书在内,也不过12个人。此外,摩萨德的办公条件极其简陋,经费也严重不足,就连工作人员的薪水都无着落。

哈雷尔到任之后,立刻向本.古里安申请追加经费,当天下午,本.古里安总理就批准哈雷尔呈上来的报告,使摩萨德的办公经费一下子增加了10倍。

总理的这种支持和信任,让哈雷尔大为感动,他马上对摩萨德以往的工作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哈雷尔认为,作为一名摩萨德的特工,必备的条件第一是素质,就是那种能为国家忘我工作的献身精神,其次才是各种谍报技能。

为了建立这种精神,哈雷尔以身作则,为下属们做出了榜样,当时,他每天几乎要连续工作18个小时以上,被手下人誉为“工作狂”。

哈雷尔忘我的工作精神,极大地激励了摩萨德所有的工作人员,他们在执行一些危险任务时,尽管既无报酬,也无奖励,却总是能够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摩萨德的面貌焕然一新。

哈雷尔在摩萨德局长的任职期间,并不满足于仅仅只是在国内,或者是仅在阿拉伯人的世界从事一些情报搜集工作,而是把摩萨德的工作放在全世界的大范围内进行全面的考虑,他要充分利用犹太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这一优势,把摩萨德的触角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所以在他的任期内,摩萨德特工的海外行动也极为活跃,那些远离本土的谍报人员经常是单枪匹马地各自为战。尽管他们的薪金远远比不上欧美各主要情报机构的间谍,但其忠诚及献身精神,却是其他国家的情报人员无法与之匹敌的。

几年以后,摩萨德已经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特工队伍,那些驻海外情报站的摩萨德特工,几乎个个都是身怀绝技的业内高手。同时,以色列的情报机构在国外执行任务时,除了军事情报局派驻各国的武官外,其他人员均由摩萨德统一指挥,进一步为摩萨德的情报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哈雷尔还善于发现人才。在他领导的部门里,凡是敏锐果断的人都会迅速得到提升。

1955年,哈雷尔曾经多次游说本.古里安,把建国前臭名昭著的地下组织“斯特恩”集团中最能干的成员招入摩萨德。而在此之前,本.古里安是极不喜欢他们的。

这些人当中就包括“斯特恩”集团的头目伊拉克·耶泽尼茨基,伊拉克·耶泽尼茨基后来改名为伊拉克·沙米尔,进入了摩萨德工作,并于1986年10月当选为以色列总理,直到1992年7月退位,如果当年不是哈雷尔的发现,他的命运也许是另一种结果。

哈雷尔在发现人才的同时,爱护部下,爱护人才,各国特工部门的传统观念大都是认为,一个被捕的间谍就是一个失败的间谍,但是哈雷尔却坚决反对这种观点。

如果,他手下的人不幸被捕,他总是要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哪怕付出很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无形的强心剂,让摩萨德的特工们感到身后总有一个强大的组织在支持自己,因此在执行各种任务时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不过,哈雷尔也同样要求他的特工必须绝对忠诚,任何背叛行为都将会受到严惩。

在哈雷尔的带领下,摩萨德浴火重生,为以色列的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