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熹的这首诗充满理趣,被誉为宋代哲理诗巅峰之作

 Kwshan 2022-07-01 发布于广东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图片

公元1196年(庆元二年),为避权臣韩侂胄之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应南城县上塘蛤蟆窝村吴伦、吴常兄弟之邀,到该村讲学,为吴氏厅堂书写“荣木轩”,并为吴氏兄弟创办的社仓撰写了《社仓记》,还在该村写下了《观书有感二首》。这是组诗的第二首。

观书有感·其二

朱熹 〔宋代〕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大船就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图片

本诗借助形象喻理。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蒙冲”也写作“艨艟”。

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

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图片

清康熙称朱熹: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朱熹学生黄榦在(《朱子行状》):道之正统,待人而传……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

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南宋词人陆游: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路修齿耄,神往形留。公殁不亡,尚其来享。

清初江藩:晦翁是宗孔嗣孟,集诸儒之大成者也。

凤凰网(《理学大师:朱熹》):作为一位博学多识的大学问家,朱熹有很多方面值得后人学习。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博览经史,治学严谨,著作宏富。他在训诂、考证、注释古籍,整理文献资料等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另外,他对天文、地理、律历等许多自然科学,也都进行过广泛的研究。他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官员,他在努力维护那个制度的同时,也能体察民情,反对横征暴敛与为富不仁者,敢于同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的不法行为作斗争。在地方官的任期内,朱熹也做了一些如赈济灾荒、鼓励生产等安定民生的有益工作,在封建社会的官员中,不失为一位正直有为的人。最后还应指出,朱熹还是中国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之一。

宋人黄震《黄氏日抄》云:晦庵为《集注》,复祖诂训,先明字义,使本文坦然易知,而后……发其指要。

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李约瑟文集》):朱熹是一位深入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自然学家   。

清人全祖望(《宋元学案.晦翁学案》):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江西之学,浙东永嘉之学,非不岸然,而终不能讳其偏。

英国现代生物学家李约瑟:①当我们进一步考察这一精心表达的自然体系时,我们不能不承认宋代哲学家所研究的概念和近代科学上所用的某些概念并无不同。②至少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这一点是不可能有疑问的。③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图片

朱熹的父亲朱松是北宋末年有名的理学家,朱熹自幼便接受了父亲良好的教养。

在父亲的影响下,朱熹终身主张抗金北伐,收复中原,虽屡次受到排挤和打压也从无悔意。1148年,十九岁的朱熹高中进士,此后他正式进入仕途,但不久他便请求辞职,潜心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同时,兴办学院,提倡讲学,在他的带动下,江西九江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相继达到鼎盛时期。乾道二年(1166年),朱熹沉浸在对理学的探索中,博览古籍、冥思苦想,突然有一天,他脑洞大开,豁然开朗,他觉得自己对四书之一《中庸》有了透彻的理解。因为乾道二年是农历丙成年,因此这一学术史上的重要事件被称为“丙戌之悟”,这一年,朱熹只有三十七岁。“丙成之悟”不仅奠定了朱熹个人的思想基础,对整个南宋理学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此重要的领悟当然需要分享,朱熹满怀欣喜地给自己的弟子写了一封信,把自己的治学心得毫无保留地与高徒进行交流,在信中,他还附上了自己写的诗。从春天涨水的自然现象说起,一夜水涨,本来又大又重的巨轮也变得像一片羽毛那么轻了。艨艟,是古代的一种战船,水浅的时候只能搁浅在岸边,任凭你用尽力气也不可能推动它。可一旦涨水,巨轮像羽毛一样轻快地顺风漂流,根本不用费一点儿力气。

这首诗仍论述读书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读书好比水,思想好比巨船,二者相辅相成,水涨船高,这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反之,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就无法推动思想的巨舰向前乘风破浪。一代宗师朱熹就是通过这首诗希望他的弟子们都能明白:多读书多积累,オ是一切思想成就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