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在高考填报志愿:理想与现实

 Shine的沙漏 2022-07-01 发布于广东

20220701 摄于深圳龙华

01. 

台风天,一个人,坐在地铁站旁边的小店,吃饭。左手边,是郁郁葱葱的绿萝;右手边,是穿堂而过的风。

来来往往的人群,五颜六色的招牌,明明是嘈杂的环境,心却没来由地静下来,有种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觉。

你看,现实,是可以看得到的东西,而理想,却是构想出来的。

02.

微信发来一条消息,是只教过一学期的学生。

虽然已经毕业,可我仍记得,那天我们班拍合照,她路过时被我叫住,乐呵呵地举起手机的样子。

是朝气蓬勃、乐于助人的年轻人啊,却陷入了填志愿的纠结之中,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痛苦和难受。

用我的话来说,是关于理想与现实的迷茫。


03.

我填高考志愿之前,也曾经历过这样的迷茫。在高中时代,我最最向往的职业,是穿梭于枪林弹雨中、扛摄像机、举话筒的记者,其次,是穿剪裁合体高定、踩恨天高、满世界飞的外企高管。

但是,在填志愿的时候,我没有填新闻,也没有填商务。这当然与我参加中山大学自主招生早就定好了大类专业提前批有直接关系,但自招填报志愿之时,我也并没未考虑填新闻或者商务。

也许,理想这个东西,就是应该存在于想象中的。又或许,我对它们所谓的热爱,只是一个因为翻来覆去的讲述、而不断强化的幻影吧。

而很多时候,看似是我们自己独自做出的抉择,但事实上,是我们周围的人帮我们做出抉择。

生而为人,是活在关系网里的,不可以那么自私。

04. 

关于彻底放弃记者和企业家的理想,也是随着年岁渐长逐渐累积起来的。

也许是敬爱的长辈写来的那封信,她在信纸上写,“你是女孩子,以后无可避免地需要兼顾家庭、孩子,记者需要夜里两三点就要爬起来就往现场赶,你做得到吗?”

也许我做得到,但我坚持不来。

也许是大学时在珠海电视台实习,办公室的编辑问我:“坐办公室空调房里敲电脑,难道不比太阳底下奔波舒服吗?”

那一个月,我试过了,果然发现前者舒服得多。

05.

那么,当年我关于工作的选择,是不是理想的破灭呢?

其实也不是,我在大学时代,经过多次、反复的辅导经历(家教、补习班、夏令营、线上线下上课),逐渐坚定了自己要做老师的理想。

所有的理想,在实现之前,都发着光。我很贪心很执着,一直希求着,当我做教师的理想变成现实以后,也能发着光。

我很幸运,三年工作下来,我做到了——这也是很多教育同行,感叹我罕少发表负面评论的根源。在他们看来,我在经历了一轮三年的洗礼后,寄宿制高中班主任、新老师威信的建立,心理问题学生状况频出、毕业班压力、内卷严重等等,我还能看到教育教学和学生的诸多美好,并发自内心地感恩、记录、传递,实在让人不可思议。

“为什么呢?你们是做的同一份职业吗?”那天,大洋彼岸的语音通话,未曾谋面的学妹在问了很多深圳教师过后,兜兜转转找到我,诧异地问。

我笑了,心里愈发感恩。事实上,我的人生态度一直都是:不一定要过我所爱的生活,但一定要爱我所过的生活。

06.

学生把我这句话写在了笔筒上

那么,如何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这句:时刻做梦,时刻醒来。

举个例子,当感受到班级管理工作的疲惫时,我处于清醒的状态,清醒地知道,世上没有一份工作是轻松的,所有的工作,本质都是重复;但是很快,我就会切换到甜美的梦境——可能是学生的一个微笑,一次漂亮的分数,或者仅仅只是,教学楼天空的那抹晚霞,让我再次看到,教育的意义、美好,和它带给人的希望,以及自己和学生拥有的巨大能量。

这就是,时刻做梦,时刻醒来。

07.

回到高考志愿填报,我其实很少给出直接的参考意见。

这些天,不少学生,拿来ABCD的选项,让我帮他们选。

一般情况下,我都会问他们几个问题:
1. 你喜欢这个专业吗?
2. 这个专业能让你做什么工作?

喜欢一个专业,却不考虑未来的就业,那这种喜欢,就有点奢侈和幼稚,人生,不是靠“喜欢”就能渡过一生的。一直做梦,生活总有办法让你醒来。

如果你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必须要做好自己不喜欢的事。

08.


刚和学生讨论了一下体制内教师,其实也是在讨论理想与现实。

总结一下:

1. 填报志愿,并不意味着理想与现实的决然割裂,所以,别那么苦大仇深给自己加上苦情戏的戏码。事实上,理想也有可能破裂,现实却可以蒙上浪漫色彩。人这一生,要努力保持,不断发现、创造、巩固新的理想的能力。

2. 要想一直活在理想中,要么努力优秀,要么降低期望。

3. 往前走吧,前路有光,进入到大学以后,你们就是成年人了,成年人就不能只谈理想,成年人也不能不谈理想。

4. 时刻做梦,时刻醒来,祝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推倒重来的勇气和力量。


Shine于深圳龙华白石龙站地铁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